什麼樣的人能做老大? 為什麼很多聰明的人只能去打工?

blank

什麼樣的人能做老大? 為什麼很多聰明的人只能去打工?

blank

昨天晚上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很多聰明的人只能去打工?

說實話,我見過不少老闆都是能力非常一般的,但他們手下的人卻都是非常厲害,又精明又能幹。

以前我覺得那是因為老闆有錢有資源,後來我覺得是因為老闆胸懷大,懂得管理和用人,所以那些人才能被其所用。

但現在我慢慢體會到真正的關鍵不在這裡。

其中應該是還有更重要更深刻的東西。

blank

2019年年初的時候,馬雲在「鄉村教師」課堂上說,"有時候真的很嫉妒公司的年輕人,過目不忘,讀書讀不過他們。 但是沒辦法,老闆還是我。 ”

確實,馬雲上學時候數學幾乎沒有考及格過,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一個師範專科(本科是學校調劑的結果)。

這說明以讀書來看,馬雲的智商還真是不高。

但現在他手下有數萬讀書好、智商高的精英人才,不少還是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各種MBA、專家等人才不計其數。

為什麼這些人願意追隨馬雲?

當年"十八羅漢"湊錢創業,連蔡崇信這樣具有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及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的國際一流人才都被其吸引,從而放棄海外的百萬年薪,來領馬雲的500塊工資。

其實,馬雲這麼多年貢獻了很多的"語錄",裡面就有部分的答案。

blank

"領導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屬肯定比你強;如果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人了。 比什麼? ”

1.比眼光:比他看得遠;
2.比胸懷:誰比誰強,不是能力強弱,而是看誰能包容誰;
3.比實力:在所有人都沒辦法的時候你還有辦法。

聽起來很對,但這還不算全部。

我昨晚走在路上看滿大街的人來人往,車流川息,裡面不知有多少人在紅塵顛倒,不管賢愚貴賤,都各有著自己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

如果從隨波逐流這個維度去衡量,一萬個人當中,幾乎是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都是看似是按照個人的意志和喜好去奔波忙碌,但實際終究是隨波逐流。

問題的根源,聖人王陽明有過揭示:

"賢聖可期先立志,塵凡未脫謾言心。"

"夫學,莫先於立志。"

"君子之學,無時無處而不以立志為事。"

"大抵吾人為學緊要大頭腦,只是立志。"

"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蓋終身問學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

"學不立志,如植木無根...... 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 自古及今,有志而無成者則有之,未有無志而能有成者也。 ”

blank

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那麼就好像種樹沒有根、船沒有舵木、馬沒有銜環,於是只能隨波逐流,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而用馬雲的話說,則是做事業的夢想、願景,或者說"使命"。

我的理解是,這其實是一個動機,動機比能力重要。

打個比方,沒有見色起意的衝動,梁山伯和祝英台、羅密歐和朱麗葉又哪來的愛情故事呢?

做事業也是如此,有動機才有方向,然後勤學苦練、奮鬥拼搏才有意義,畢竟是自己主動想做和被動去做不是一樣的成果。

馬雲接班人,阿裡CEO張勇說:

一個企業還是要以願景、使命、價值觀驅動,阿裡一直堅持這個。 當然在不同的時代,願景、使命、價值觀的方式會不同。 夢想對阿裡是最重要的。 你必須要有夢想,埋著頭走路肯定不行。
一個企業要有夢想,leader就得有夢想。 leader沒有夢想,很難想像企業會有夢想。

當然,此一時彼一時,我所說的是現在這個歷史階段的問題,比如李嘉誠、李兆基那個時代"四大豪門"起家,也是有不少人才聚集的,李嘉誠的左膀右臂就是"打工皇帝"嘛。

但現在的年輕人願意去BAT等大廠"996",也不想去那種家族企業,哪怕是豪門的待遇更高,還不用"996",所以,是人這個主體變了,思想變了,行為邏輯就變了。

張小龍這樣的人才,你說「四大豪門」的企業開多少工資他願意去打工?

現在這個時代,開得起工資,不代表就能找到合適的人才。

一個企業如果只是為了老闆的發家致富,那它可以聚集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是不一樣的。

blank

道理說穿了一文不值,但如果沒有人告訴你,你就根本想不通。

就像你大腦里如果沒有一個意識,一個啟發,那就算是路擺在眼前,你也視而不見,每天還是在翻山越嶺,隨波逐流。

另外,所謂夢想、願景、志向、使命這些東西,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任正非當年創建華為也就是為了養家糊口而已,然後慢慢才確立志向、找准方向的。

所以我們現在的創業,既要抬頭看月亮,更要主要撿地上的六便士——地上的東西決定了你以後有沒有資格去看月亮。

明白這點,你就不會對身邊的普通人那麼苛刻挑剔,認為他們都是平庸之輩。

要知道人都是會成長的,馬雲的「十八羅漢」當初也都是一群普通人,馬雲說在這點上他也是犯過錯的:

2001年,我犯了一個錯誤,我告訴我的18位共同創業同仁,他們只能做小組經理,而所有的副總裁都得從外面聘請。 現在十年過去了,我從外面聘請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懷疑過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總或董事。

因此,他的結論是:態度比能力重要,選擇同樣也比能力重要!

blank

為什麼很多聰明的人只能去打工?

現在答案就出來了,因為很多聰明的人,很多能幹的人,他們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

所以如果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正確的方向,讓他們可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奮鬥,那是他們的運氣。

生而為人,這一輩子如果只是苟且的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孫悟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唐僧從來都是比孫悟空重要,因為唐僧有方向有使命,然後孫悟空的能力才有意義。

方向的正確與否不但是決定了努力是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更意味著成功和失敗,而且這種判斷通常只能是老大一個人去做。

比如阿裡巴巴"十八羅漢"之一的彭蕾說馬雲,"其實對我們這群人來說,馬老師既是領頭大哥,又是師長,也有一部分是朋友,很多角色交織在一起。 我們可以一起喝酒打牌,一起南征北戰,但作為公司的靈魂人物,馬老師不可能把對朋友的所有期待都放在下屬身上。 ”

做老大,其實是一種擔當,而很多人儘管能力出眾,但他是不想、不能擔當起那麼大的責任的。

很多時候,擔當都是一種利他主義,甚至是出力不討好,馬雲做學生會主席的時候就願意主動去為集體、為同學做很多事情,完全沒有好處,但他就是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別人看來是傻,可到底是誰傻呢?

做老闆很簡單,只要你真心去為更多的人負責就是了,為他人負責,就是為自己負責,為員工不負責的老闆,就是對自己和公司不負責。

blank

什麼樣的人能做老大?

俗話說,不聾不瞎,不配當家。

創業從來不是靠一個人去戰鬥,個人英雄主義最要命,方向之外,老大還必須是用人所長。

眾所周知,劉邦用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得以奪取天下,而項羽難道身邊沒有人才嗎,以他的出身、實力和個人勇武的魅力,人才是只多不少,韓信當初也只是他帳下的一介小兵而已。

關鍵是項羽太能干太強勢了,這樣以來其他人才就很難有發揮的餘地。

當年雷軍做小米之前,本來是找了個傳統手機企業的大佬合作,但他發現那個企業最關鍵的高管都是只拿工資、沒有股份的,他問要是他們走了怎麼辦,對方說,走了我可以幹。

這種態度讓雷軍大失所望。 什麼叫格局,這就是了。

千萬不要相信你能統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 30%的人永遠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讓你的同事為你幹活,而讓他們為我們的共同目標幹活,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要比團結在一個人周圍容易的多。

馬雲說細節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管理公司、用人如果是管得太細,什麼事都想插一手,那麼你還不如什麼都不管。

你開車的時候如果旁邊有人給你說怎麼開怎麼開,你煩不煩? 反正如果我在廚房給媳婦說菜要怎麼切、怎麼炒,她能把我踢出來。

老闆如果什麼事都管,那手下就不要做事了,但有些老闆會說不盯著不放心,手下的能力、品質沒法監督,我的意見是有些浪費和挫折是難免的。

什麼叫培養員工,就是從錯誤和浪費當中鍛煉出來的,這本就是管理、組織成長的成本。

你盯著他,他做好了自己也沒有多少體會和成就感,做差了認為是你瞎指揮,你根本就是費力不討好,犯糊塗嘛。

另外,什麼叫老闆? 老闆就是當員工、團隊真的不行的時候,那就換掉就是了,這有什麼好糾結的。

老闆的作用是賦能是幫忙,而不是自己充英雄、跟著搗亂,你必須是有這樣的心態。

blank

最後,老闆的意義還在於堅持和不放棄。

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有個著名的演講,只有一句話:

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
第一是,決不放棄;
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
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
我的演講結束了!

"永遠不要跟別人比幸運,我從來沒想過我比別人幸運,我也許比他們更有毅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鐘、兩秒鐘。

今天會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

馬雲所說,是一樣的道理。

希望創業的朋友們都可以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到底,得償所願。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真正決定你管理水準的,不是能力,而是這件事

blank

經營與管理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