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模式特点及估值关注要素
点击: 原文链接 进入微信公众号
诗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
SaaS模式成功地打开了软件行业估值的匣子,PS动辄10多倍,这种估值的释放让传统软件业务相形见绌。同样的辛苦,迥异的估值。在资本追逐下,SAP、IBM、用友等大型软件企业加速云化,一级市场aaS初创企业融资报价也水涨船高。
SaaS模式拥有诸多优势,但10多倍PS绝非“天然正义”。本文将结合SaaS模式特点,分析其享受高估值的原因,以及一级市场投资时对SaaS企业估值需关注的要素。
(一)SaaS模式业务特点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出现为客户带来了新的价值:
其一,减少一次性大额支出。客户无需投入大笔预算去一次性采购软件及相关硬件设备,只要较少的年费就可以享受相关服务,减少了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冲击。
其二,版本迭代更便捷。在线模式让SaaS产品版本更新更快速,且迭代成本更低。企业对产品进行集中升级,千千万万客户可以同步享受到最新版本,而传统软件升级需要对客户逐个实施,效率偏低。尤其是中重型软件,每隔数年就要进行比较深度的升级,维护成本较大。
其三,后续服务更有保障。SaaS模式通常是年费制,而非传统软件的一锤子买卖,这倒逼企业向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以获得较高的续费率。
对于软件供应商来说,将传统软件云化,发展SaaS具有以下好处:
一是,提高交付效率。整体来说,SaaS模式的交付效率要高于传统软件,尤其对于面向中小客户的SaaS企业,有些甚至能够实现在线交付、开箱即用。这种在线交付模式,也使得线上批量获客成为可能,减少高成本的地推模式。
然而,有些面向大中型客户的SaaS,其交付周期也会长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其初次交付效率并不比私有化部署的传统软件高多少。本地部署可以结合客户需求,较为方便地修改代码,但SaaS模式下云端代码的修改需要考虑其他存量客户的意愿,反而有时会增加局部工作量。
二是,便于产品打磨。低成本、快速的迭代,缩短了研发与最终产品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SaaS企业研发投入的意愿。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反馈,快速迭代,将产品打磨得更完善。另一方面,客户需求反馈得到满足,获得被重视感,亦有利于提升续费率。
三是,数据资产变现的可能。相比封闭的传统软件,SaaS模式更方便与外界数据资源打通,可以打造企业级的交易平台,也可以切入授信、金融服务、精准行銷等数据衍生业务。这也是近年来一些费控平台、商旅共享平台、智能客服机器人等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
四是,享受资本市场更高估值。目前资本市场对于传统软件通常按照PE(市盈率)法给出估值,而SaaS企业可以享受PS(市销率)法带来的高估值。
(二)SaaS模式财务特点
1、非零基式增长
SaaS模式迷人之处在于订阅模式的年费制,每年都有上一年老客户的自然续费,而传统软件除了少量的维护费外,软件收入每年都要清零。
此外,由于SaaS企业会不断拓展产品的功能模块,老客户续费时可能会增购新模块,有可能客户续费率为70%-90%,但金额续费率(dollar retention)超过100%。
非零基式增长方面,举例而言,假设一家SaaS企业每年新签合同金额100万元,客户金额续费率为90%,虽然每年新增客户收入增速为零,但由于老客户的续费,至第5年现金收入可以超过4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虽然传统软件一次性收费高,SaaS年费较低,但SaaS模式下客户全生命周期收入通常会更高,对于存续期较长的中大型客户而言,更是如此。
2、会计收入小于现金收入
SaaS企业拓客签单时,很多是采用年费制模式,预收一年的费用,根据会计准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处理,需要按月分摊确认收入。如此一来,会导致SaaS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收入要小于现金收入,尤其是新签客户集中在三四季度时,两者的差异会更大。这也就是很多SaaS企业在BP上通常写的是现金收入,不太愿意写会计口径收入的原因。
但是,随着SaaS企业发展阶段上的不断成熟,存量客户越来越多,存量因素对于权责发生制的影响越来越大,于是会计口径收入与现金收入(收付实现制)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当年会计口径的收入可以通过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月常规收入)加总得到,有狐曾经做过一个SaaS企业的财务预测,以下数据可以提供一个直观的感受。为保证项目隐私,以下数据经过同比例放大,但不影响会计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率。
该比率在第一年时不到50%,在第五年时提升至接近80%。其中,第三年是个转折点,从第三年开始期初MRR要大于本期新签MRR。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会计口径收入占现金收入比重的高低,也可以侧面反映该企业的成熟度。若该比率过大,则意味着企业当年新签客户对收入的贡献偏低。
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通常高于净利润
对于很多行业,净利润小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司空见惯,甚至净利润很多,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出,“赚了利润没赚钱”。但在SaaS模式下,软件金额通常是按年预付,收入每个月分摊确认,而相应的实施成本、研发支出、管理费用、销售人员工资等却在当期确认,导致SaaS企业要很多年才能交出一份净利润为正的财务报表,而且通常小于净经营性现金流。
以大名鼎鼎的SALESFORCE为例,2019年度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净利润的3倍以上,而2018年该数值为20多倍。
4、高毛利率
相比传统软件公司,SaaS公司通常拥有更高的毛利率。
随着阿里、亚马逊等云服务巨头竞争日趋激烈,云产品价格(IaaS和PaaS)不断走低,SaaS公司服务器成本显著下降。
会计处理方面,开发人员工资,用于开发通用软件的部分,计入研发支出;与开发定制专用软件相关的部分计入劳务成本,最终转入营业成本。传统软件定制化比例通常更高,会导致毛利率降低。
2019年SALESFORCE的毛利率超过75%,SLACK更是高达84.58%,下图选取的10家美股主要SaaS企业毛利率中位数为73.92%。
SaaS软件的毛利率高,边际成本非常之低,甚至接近零成本。因此,需要注意该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是否存在恶性价格战的可能。
5、销售费用率较高,但呈下降趋势
美国传统软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集中在20%-30%,而SaaS公司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类型、不同获客渠道,销售费用率差异较大,但整体较高,集中在40%-60%。
SaaS企业在成长初期通常需要较多销售人员开拓市场,前期销售费用较高,但收入是按月分摊确认,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导致SaaS企业销售费用率整体较高。
SaaS软件近乎零边际成本,使得销售人员通常可以拿到较高的销售提成,有些面向中小微客户SaaS企业给销售人员的提成甚至可以达到50%。那么销售人员提成是否能够也按照12个月来分摊,从而与收入确认相匹配?
实务中是可以的,尤其是产品线相对单一,客单价比较高的SaaS企业,核算确认压力不算大;而对于产品线较多,客单价较低的SaaS企业,按月分摊销售提成的核算量太大,可行性较低。
销售费用成为SaaS企业的主要成本,但SaaS按照订阅制按年收费,非零基式增长,而老客户的“获客”成本很低,甚至为零,这会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大多SaaS企业的销售费用率会不断降低。
下图选取了5家主要企业近10年来销售费用率,整体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OKTA最为明显,从2014年的120%下降至2019年的58%。
(三)SaaS企业估值情况
即使受疫情冲击,美股开启一轮暴跌,但截至4月16日,主要SaaS企业估值经过较大回调后,整体PS仍接近20倍。其中,ZOOM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7倍以上。
有赞、微盟是港股代表性SaaS企业,其PS在8倍左右。截至4月中旬,A股尚未出现纯SAAS模式的上市公司,市场在等待电商SaaS第一股光云科技(688365.SH)的发行。
SaaS业务占有一定比例的用友、浪潮、金山办公、泛微网络,其PS中位数为11倍,PE中位数为90倍,从中可以看出A股投资者对SaaS模式亦怀有很大热情。
(四)SaaS估值关注要素
SaaS模式成功实现了软件行业的估值释放,但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中也需要关注SaaS企业的报价是否合理,有时不宜简单地对标二级市场估值。有狐结合过去参与的SaaS项目,总结了一些需要关注的事项。
1、SaaS模式的“轻”与“重”
上文已经阐释SaaS模式在估值方面的优势在于“年费制”、“零边际成本(或高毛利率)”以及“在线交付”的可能性。其中,“在线交付”也包含一些现场实施比较简单,耗费人天较少的情形。
最理想的SaaS业务是三者兼备,如ZOOM等,有狐称之为“轻交付型SaaS”。
有些SaaS业务面向大中型客户,存在较多个性化需求,必须进行较多实施才能满足使用SaaS业务,有狐称之为“重交付型SaaS”。例如,面向大B的费控平台、商旅平台SaaS企业,项目实施收入通常要比SaaS软件年费还要高,有“3分软件+7分实施”之称。
实施通常根据派出的人员的数量、职级,按照人天收费,毛利率远低于SaaS软件,而且实施是一次性的收费,后续每年的运营维护费占比很低,无法像SaaS软件那样收取年费。因此,对于“重交付型”SaaS企业,要将SaaS年费收入与项目实施收入分开估值。
“轻交付型”与“重交付型”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也存在一些SAAS业务,例如智能人工客服机器人,需要投入一定的实施人员按照客户需求进行配置。由于实施投入相对合同金额不太大,合同通常只约定年费,不单独约定实施费用。
有些企业以SaaS软件作为工具,提供相关服务,本质上是业务服务公司,不是SaaS软件公司,有狐称之为“类SaaS”。例如,使用SaaS软件提供代记账服务的企业,每年向客户收入3000元代记账费用。虽然客户粘性很高,大多第二年仍会续费,但SaaS软件无法自动记账,需要招聘大量的代记账人工。该业务毛利率不高,重线下服务,业务扩张需要“堆人头”,业绩增速也缺乏SaaS软件的爆发力。
年费制、高续费率只是SaaS模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能按照SaaS软件业务给此类企业过高的估值。
2、订阅收入占比
一些企业在融资时按照SaaS企业PS倍数报价,但公司收入中存在较大比例的非SaaS产品,建议按照订阅收入占比,分开估值。
对于业务云化占比逐渐提升的用友、金蝶来说,SaaS服务与传统EPR软件的收入区分比较明晰。但对于一些行业来说,SaaS软件的订阅收入与其他收入的区分并不太容易。
例如,一些CRM软件公司收入构成主要是SaaS软件与流量费,流量费主要是通过短信行銷所支付的,CRM软件公司通过向电信运营商集采,也可以赚得比较可观的毛利率。流量费的占比有时要远高于SaaS软件年费。
流量费满足年费制、毛利率较高的特征,但毕竟不是CRM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客户业务量变大时,会希望“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自己直接向运营商采购流量。对此,CRM公司的解释也不无道理:流量费是SaaS软件导入的,SaaS软件定价比较低,主要是通过流量费来补偿软件的低收费。
该种情形的区分的确有些棘手,很多业务是相连通的,也不太能分割来看,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3、收费方式
企业级SaaS的收费方式多为年费制,但也有一些虽然合同是每年一签,但按照季度、月度来收取订阅费的。
相比按年预收,按月、季度收费的SaaS企业,有着以下特点:
一是,其现金收入相比合同金额来说,会逊色很多;
二是;会计口径确认收入与现金收入的差异会缩小;
三是: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会变差。
4、续费率、毛利率与销售费用率之间的黏连
商业活动是个整体,反映在各项业务、财务指标上,也会有相应的黏连。在对比同业SaaS公司时,也需要以联系观来看待续费率、毛利率与期间费用率。
(1)续费率与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的平衡
续费率是投资人对SaaS企业重点考核的一个指标,续费率首先受到所处细分行业,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影响。面向中小客户的SaaS企业,客单价较低,客户生命周期较短,续费率存在天然的上限。而面对大中型客户,客单价高,且实施费用可能远高于软件年费,前期选购上的谨慎、交付后较大的沉没成本、较长的客户生命周期,会促成更高的续费率。
相同细分行业,高续费率意味着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体现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然而,高续费率的形成可能由于产品本身的性能优势,也可能是企业为了获客,以降低毛利率、增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方式,让渡给客户很多利益。
SaaS企业需要在提高客户续费率与控制服务成本方面进行平衡,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侧重,但建立在过度牺牲服务成本基础上的高续费率,相应的商业价值会大大折扣。
(2)不同会计处理对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的影响
会计准则在SaaS企业应用方面,存在一些灵活空间,加之创业型公司会计核算本身不尽健全,从而在比较细分行业不同企业时,不宜简单对比各种财务指标,也要注意其财务处理的过程。
SaaS软件的交付实施支出,有的企业是计入营业成本,也有的计入了销售费用,这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导致毛利率出现较大差异。评价两家对标SaaS时,进行相应还原调整后,才更具可比性。
有些SaaS企业在财报上对于销售人员提成随销售收入平均按月分摊,而有的企业在发生当期全额计入销售费用。在对比细分行业不同企业的销售费用率时,也要注意该因素的影响。
5、成长速度
SaaS企业的增长是“非零基”式的,如上文中举例,一家SaaS企业每年新签合同金额100万元,客户金额续费率为90%,虽然每年新增客户收入增速为零,但由于老客户的续费,第二年的增速高达90%,直到第五年收入增速才低于20%。
ServiceNow(NASDAQ:NOW)是一家IT运营SaaS服务商,成立于2004年,2012年在纽交所上市。上市以来,股价一路高歌,从最初的每股20元出头,上涨到每股300元,疫情前最高价超过360元。
股价8年翻15倍的增长背后,是业绩的有力支撑。即使是成立后的第8年,ServiceNow的收入增长仍能够达到三位数,随后几年随着业务的成熟增速逐渐平稳,但也都保持在30%以上。近年来,虽然收入端增速有所放缓,但净利润迅速改善。2019年实现了上市以来首次盈利,且净利率从2018年的-1.02%骤增至18.11%。
30%的年收入增速对于一家传统软件企业是比较可观的,但对于SaaS企业意味着增长的乏力。上文提及的10家主要美股SaaS企业,成立年份中位数是2007年,但最近3年(2017-2019)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中位数为37.18%。
“老牌”上市公司增速且如此,在一级市场的创业SaaS公司,年现金收入增速低于30%是很难被接受的。
6、最小模型是否能跑通
有些SaaS创业企业,年收入增长很快,但最小模型未必能够跑通。例如,有些面向小微企业的财务SaaS公司,客单价不到1000元,獲客成本与客单价很接近,假设小微企业自然生命存续期是3年,考虑到正常经营的未必100%续费,那么其LTV(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AC(獲客成本)是小于3的。
这意味着第1年的收入仅能覆盖獲客成本,拿第2-3年的收入覆盖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其他支出,尚未完全覆盖,下一年客户就消失了,最小模型尚未跑通。
目前业内普遍观点认为,LTV在CAC的3-5倍以上,獲客成本能在12个月内收回(即CAC小于12倍的MRR),是一个SaaS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五)10倍PS意味着什么
尽管拥有不错的现金流,但SaaS企业通常需要多年积累才能实现财务上的净利润。从PS到PE之间的桥梁太长,以至于10倍PS估值是高是低,难以凭直觉去判断。
有狐做了一个虚拟案例,从中可以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假设一家正在融资的SaaS企业收入1亿元,估值10亿元;融资当年收入增速100%,随后不断降低,至第5年后维持在30%;从第7年实现盈亏平衡,至第10年净利率为20%,以后保持在20%的水平。
根据彼得·林奇的建议,对于收入增速持续不超过30%的企业,其PE倍数合理水平也不超过30倍。假设第10年PE倍数为30倍(对应PS倍数为6倍),则市值为168.42亿元。
若一家VC机构投资1亿,第10年(暂不考虑实务中基金的存续期)的退出金额是16.84亿,10年间的IRR为32.59%。
若考虑到后续轮次融资及IPO融资的稀释,在同样的业绩成长及估值方式下,IRR会低于该数值。若截至第10年,历次融资共稀释50%,则IRR为23.72%。若能实现,该收益率亦比较可观。
本文分析了SaaS模式在业务及财务上的特点,对一级市场SaaS行业股权投资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素进行了说明。其中在数据分析方面用笔较多,旨在通过对业务及财务的理解,给出恰当的估值。
当然,上述因素只是影响SaaS企业估值的一部分,数据有时是苍白的,更重要是企业家精神、团队的战斗力等难以量化的因素。
股权投资不是学术研究,估值判断也有较强的主观空间。有时与恋爱一样,也讲究你情我愿。
【最后,打个广告,有B轮以后融资需求的优质SaaS企业,欢迎联系有狐。可以通过关注微信众号“有狐投研”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