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重思考
最近看了关于迪特·拉姆斯的新纪录片《RAMS》,Mark两个点:
- 设计点的着眼
被问及如何不参与汽车设计的时候,老爷子说:他们做了太多无用的事,尤其是想要更快的东西,其实并不需要,我们需要更明智更好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思考交通系统,50年后的交通会是什么样的。


话很简单,设计师们都会说。但我们更容易陷入的是为设计而设计的僵局。
当大家都在疲于应付老板和甲方爸爸的要求的时候,潜意识里面是:他们喜欢什么,怎么去迎合各位大大。方案老是选不中,是造型不太好… 多少设计师是一边给工作小伙伴灌输美学常识,一边在默默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以求取巧。自然,能想的东西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尤其是设计本身对产品本质的、人本诉求的观察。这一点老外尤其是欧洲人先天有着审美教育的优势:前任公司招了一个北欧的产品经理,花了一周做了一份市场分析的PPT,小伙子并不是设计背景,但是做出的PPT就是泛着浓浓的国际范,排版,用图,用字,远超国内几年工作科班出身的设计师。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所以本土设计师多数还是把功夫花在审美眼界和专业基本功上,国外设计师在美学比例已经有很好的素养了,所以不是问题,可以思考更多以外的东西,比如说人机关系,市场现象等。拉姆斯基本没有这个烦恼,可以自由的想,想更深层次的。
产品经理经常抱怨:设计师难搞啊,轴啊,怎么也明白不了我要的东西呢?从产品本身来看,逻辑和合理性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个作为依托,做再多方案,再奇思妙想也是无效的。所以设计师在这两方面的功夫也是必不可少,这也是最容易欠缺的。Design as small as possible,然而,当设计师们在细细调整某根3D线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跟线条用户是无法感知的(虽然设计师大多都学过苹果细节的魅力),倒不如和产品经理讨论下产品优势和货架运输?(有很多公司没有这个习惯,是因为没做过,很多问题都是产品经理或者销售在考虑,然后做传达给研发,其实几个人拍脑袋,尤其是带上设计师,可能有更好的点子…)设计不光是造型细节,这里提到的small更是精微观察人和环境后,对产品本身特征的加强和改善。
很多年前实习的时候,带我的设计师说:不要用PS,PS是骗人的,光图漂亮会骗别人也骗自己,要把产品真实的细节表现出来。强迫自己戒掉了PS,老实地用起AI和CD。现在想来很受益,因为我把目光聚焦到了设计的结构上:分型,拔模,接口关系位置等上,这样我不需要把检查的活扔给结构工程师了,还能和他们讨论和争辩。
从造型上脱离,把视野放在产品-人-环境中,反而更容易找到设计的线索和产品的方向。这样更能赢得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的信任和协作感。
- 设计责任的延申
问及拉姆斯如果有机会再全方位地学习设计,他会怎么做?他说更多地想参与景观设计,在他看来,塑造环境是最重要的。
我们周边的马路上尽是丑陋的东西——路牌,隔离带,灯箱;另外,引以为傲的塑料制品,电子垃圾,都在我们不太关注的城市角落被分解,填埋,焚烧。正如《塑料海洋》中拍摄的,微小塑料粒子已经潜入深海鱼类的体内,也必将回馈到我们自己身上。有多少领域的产品是被过度开发和过度设计的?有多少是被忽视的?起码我觉得多数电子产品是被过度开发的。


而除此之外很多地方,尤其是公共设施,不是一般的差。然而国外有很多知名设计师和设计事务所,都参与过公共设施的设计改善工作。当然,在我国一厢情愿也是不够,还是需要有关部门给力…


之前的文章我举例过英国设计师赫斯维克设计的伦敦帕丁顿水域断桥,这真是一个好设计,对周围环境真是加了很多分。


拉姆斯的设计哲学名言:Less,but better。少消费,高质量的消费,少污染。设计必须是高质量的:美观度,耐久性,使用频率,都可以从设计上体现。如果塑料是不可避免地,那如何让产品更好用,更耐用,也是个很好地设计课题。
Reuse也是个很不错的概念。Fuseproject曾经和Puma一起合作过一个项目。就是重新设计Puma运动鞋的包装,让包装可以再次使用。


比较讽刺的是让我想起了09年世博会的结束的时候,英国馆种子馆所有的外墙装饰都被拆掉拍卖了,而剩下的一些馆在若干年后都变成了残破的遗迹,可见,英国设计师在考虑设计的时候水平更上一筹。


设计上增加这个特点,会让设计本身更有趣,产品更有意义,节约了资源,多好啊。
见过淘宝上卖这个东西——Rimova保护壳。网上好多被摔坏的Rimova的箱子,这个保护壳真是懂得商机啊。一个旅行箱子,似乎已经背离了本身的作用,耐久性也无从谈起。当然,我认为Rimova更大的意义师和LV Gucci一样是个奢侈品,身份的象征,或者品牌的支持者。


经久耐用。
虽然Rimova是真心不错,主要是贵和颜值,但是如果有另一个颜值高,经久耐用的箱子,我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我不希望在旅途中因为Rimoa被磕坏了而糟心。
买过一个铝锅,特别厚,不大,给孩子煮菜粥和牛奶,用了整整10年还是完好,这种人与物的感情,以及使用价值的超值感,一直给我印象深刻,超越了设计,超越了造型。还有以下这口锅,我觉得简直是神器,也很美啊,有冲动重新设计一回…


设计的目的是设计美的,并且好用,经久耐用的。避免假的,浮夸的,装饰的,没有功能的。
设计步骤一,先把人-物逻辑设定好。设计步骤二,用设计美学传达出来,整体,细节,不乱装饰,保持自然,表现情感。额外增加:设计的延伸,意义,使命感。


很想收一台影片中的红色打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