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稻盛和夫《活法》——整理4月份讀書筆記

blank

讀稻盛和夫《活法》——整理4月份讀書筆記

《幹法》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更好的工作,但工作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那麼《活法》這本書是教我們更好的去生活,活出人生的意義。

稻盛和夫認為人活在這個世間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呢? 就是提升心性,磨鍊靈魂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
總結: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為什麼只讓我經歷那麼多的苦難? 因為正是這些苦難才能磨鍊我們的靈魂,提升我們的人格。 把苦難看作考驗、看作機會,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個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的人生價值,生命的意義。

一、實現理想
1、稻盛和夫把哲學與人生的關係總結成為兩個公式:(1)人格=性格+哲學 (2)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2、敢想:心想事成,首先要心裡想這個事情才能成功。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充足的準備,考慮到事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以及應對解決方法。 縝密的計劃和精心的準備,事先對可能性比較大的方向有預備方案,當你真的有了這樣足夠的準備,會發現很多事情都在你的掌控範圍,很好的處理。
3、熱愛:熱愛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對當下所做的事全身心的投入,鍥而不捨,堅持到底,結果只能是成功。
4、能力: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漸漸提升上去的。

二、從原理出發
1、原則: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管目前經營狀態如何,面臨怎樣的挑戰。 都保持正直、坦誠、不貪婪、每天極度認真、珍惜把握好當下,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死守原理原則。 公司一定能健康、良好的發展。
2、維度:去除私意,提高自己看問題的維度,很多事情一旦維度提高了,跳出思維的局限,跳出利益來看,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讓你感到驚喜和意外。
3、本質:部門之間的紛爭看起來複雜,但幾乎出於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引起的。 越是看似錯綜複雜的問題,越是要趕快回到原點,根據原理原則做出決斷。 只要正面面對,以真誠的目光從是非、善惡的角度去判斷就能解決。 把事情簡單化、抓住事物的本質,擺脫私心、利己心的束縛。 走出利害和執著的圈子,從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發。

三、生活是修行
1、謙遜:對所有的人、對所有的工作、對所有的事,始終保持一顆恭敬心,謙遜的態度。 去除傲慢之心,不居功自傲。
2、六項精進:
(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活在當下,正念投入)
(2)要謙虛,不要驕傲(修恭敬心)
(3)要每天反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日日精進)
(4)活著,就要感謝(常懷感恩之心)
(5)積善行,思利他(行善事,為他人著想,説明他人)
(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每天反問自己有沒有私意,是為己還是為他)

四、利他之心
1、天堂和地獄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兩者的心態不同:
天堂:人人為他,利他
地獄:人人為己,自私
人間:時而利他,時而利己

五、與宇宙同頻
1、因果:凡事有因必有果,懂得因果法則,就能改變命運。 真正有智慧的人,深信因果,不抱怨過去、不擔憂未來,過好當下。
2、堅持:不完美不要緊,貴在堅持,持續的精進,每天進步一點點。
3、災難消"業"該慶賀:災難來臨,不可消沉,要高興才對。 災難能把長期以來依附在靈魂上的業障消除。
4、開悟需隨緣:與其追求開悟,不如運用原理和良心去磨礪心態。
我們在降臨人世時,靈魂帶著到前世為止所積累的"污垢",也就是業障而來。 當我們死的時候,靈魂再載上今世所造的業障而去。 但是,靈魂的深處,隱藏著真我——純淨的、美好的、伴有佛性、如來智慧,如果真我原形畢露,那麼人就會以美好的心靈思善行善,像佛祖一樣慈悲。

所謂開悟,就是指磨鍊心志到達真我的狀態。 理解一切真理,得到佛的智慧,就會把"為世人為社會盡力"作為自己的人生態度。

運用理性和良心抑制和本能,去控制它們,一步步度過自己的人生,積累足夠的善心善行,自然而然的向悟道的境界靠攏。 這才是我們普通人最為合適的做法。

最後附上本人2019年閱讀書單,歡迎大家好書繼續推薦

blank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如何出色的工作?

blank

“干法六步”——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