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问》如何把一个馒头卖到 1000 元?

blank

《奇思妙问》如何把一个馒头卖到 1000 元?

《奇思妙问》最新的频道出炉,因为之前写的操蛋的《甲方看乙方》,来来回回总是觉得方案一致性问题都一样,好似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当然如果有人让我评论你的方案,我还是愿意的。

只是这离我的初衷越来越远了,吐槽广告圈真的没啥意思,毕竟我不是来拯救广告业的。

我的宗旨在于分享如果解决生意逻辑的问题,所以,全新频道今天开始写,也不知道会坚持写多久,但我这种性格,想要就先干了再说吧!

blankblank

事实上做任何事情的基础逻辑,就是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没有找到问题的能力,所以说,找到关键问题,哪怕你解决的方法很愚蠢,也基本上能跑赢市场上大部分竞争对手,当然这里是的问题,是深层的关键问题,而不是那些表现问题。

所以奇思妙问不在于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在于如何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而本期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来说是行銷上出现概率最大的经典问题:如何把一个馒头卖到1000元?

这个问题,本质上跟一瓶水卖xxx元都一样的,因为是行銷培训圈经典课题,所以也出了很多很多的答案,比如说:

第一种解决的方法逻辑:垄断型稀缺资源

blankblank

比如在沙漠资源下售卖矿泉水,那么馒头的话,就是在火星上了,但这种回答看似成立,却违背了很本质的商业逻辑问题,就是你是否掌握了社会中游戏规则改变权,意思就是如何在操控社会变成沙漠环境,让你优先掌握的资源成为稀缺。

当然,还有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就是你把水运输到沙漠的成本,进入沙漠前拿到垄断运营所要花费的关系说服成本,进入火星前的运输成本,如果这样考虑下来,我觉得,买1000元后,你会亏死,而且还很容易因垄断社会资源为由被群殴死或者被法律罚款破产。

blankblank

因此没有不劳而获的绝对资源,除非你是神呀,生意就是人与人打交流的资源,你分享你有的,他购买他所需的,他的社会性质很重,因此,你要抬高溢价必须搞定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种解决方法逻辑:提供产品更多的附加值,这里包含讲故事,弄情怀,通过产品本身的材料进行再镀金,让产品超脱他本身的社会属性。

blankblank

这种类型的方法,比如,工匠精神,也基本是大部分容易想到的,给这个馒头加上比如事某个大师之作,荣获什么奖项,限量一个,馒头上增加了类似黑松露,铂金等高社会价值属性的附属品,然后抬高售价。

这个的确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你想过没,话费那么大力气,限量100个,最后,你花出去的成本刚好盈利,或者说赚到了一点点钱,但还不如老老实实开个早餐店,买一块钱赚的钱多。

blankblank

*类似做法如日本的矿泉水,但投入的明星资源耗费巨大,产品后续并再无声量

因此这种思路,本质上符合了社会的社交炫耀属性,但违背了一个产品经营的常理,就是高频消费属性,你只会把生意做死,做不长久。虽然它能够回答上问题,但违背我们商业正确的逻辑。

这个方向上,还有什么解决方案呢,比如智立方的杨石头举出的他的解决方案,贩卖未来。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在一瓶矿泉水如何卖1000元的课题上,他的回答我截图放在下面,大家可以看看。

blankblank

他给予这个馒头或者矿泉水,赋予了一个未来的机会,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在当下,他的确异常珍贵。但是,这个回答我认为不够完美,是因为它违背了很多人对矿泉水的常识,就是他哪怕有维他命,但也无法立刻让你焕发光彩,因此更无法解决你的机会问题,如果放在馒头上面也是如此,你可以说这个馒头能让你力气变大,耐饿半天,你可以参加这个生存挑战赛获得成功,但馒头常识认知中并没有这个功效,而你要解决这个认知之前,最快速的权威背书的成本也远超买1000元的价值。

但我个人认为,他的思路是可行的,首先,最省成本的方式,一定还是讲故事做品牌,很多老板总认为做品牌做内容就是烧钱,但事实上品牌是所有投入之中最省的一个环节,因为多有多的做法,少也能有少的做法。

blankblank

其次,最可持续性的做法不是赋予一个假的价值,贩卖未来最重要就是贩卖机会,机会就如房地产一样,他是可持续的资产。

最后是,你要实现溢价,在没有增加任何硬性投入成本(比如镀金,权威认证等),最好的方式还是将你的产品成为投机性的商品,而不是刚需性的商品,但这并不意味你可以让它变成已将拍卖的艺术品,因为这个逻辑下你还需要透过当下知名的大师去背书,你逃不过这种资源投资的运营成本。

blankblank

*利用公益买水,但价格无法溢价超过千辈,且需要品牌方前期的运营及后期公益资源的整合发声,他是长期性的运作方式。

因此,接下来请请我讲述,我在知乎上,在培训课题上从没有听过的我认为最绝妙的答案:如何透过贩卖机会,让你的馒头卖到1000元一个,而且还符合真正的商业逻辑跟可落地性?

大家掌声鼓励下!!!!!

让馒头成为一种资产的象征,而不再只是馒头。在不投入权威背书的前提下只利用你个人的信用,贩卖你的馒头资产,并且符合人性的常识。

这个答案就是:

先生, 我是杨石头早点的创始人,我们做的是摆摊餐车项目, 我们准备投入7CM 的早餐餐车店在地铁出口,在深圳贩卖我们的早餐,这个我们的品牌规划,我们的早餐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的馒头使用藜麦做的,符合好吃又低碳的营养,并且营养十足。

目前我们正在众筹这个项目,以馒头的方式来进行投资众筹,您花1000元购买一个馒头即可得到原始入股一股,并且您还能享受到一个馒头一周的免费早餐。

假如我们每天的营业额能够做到1000元的话,那么您能得到的回报一年下来就是35.6万x1%=3560元。

目前我们众筹入股的100个馒头已经卖出60个,我本人持有10个,这个项目已经开始落地,看您这边要不要考虑下。

以上的答案为何符合常识,因为本质上就是换个形式的投资方式,这个事情执行并不难,你购买的1000元一个馒头还能享受到免费早餐,你并不亏,但是得到的机会却可能性很大。

而作为不开实体店的方式,100股X 1000元/ 股,就等于十万的启动资金,这个成本足以投入一个小型的早餐店,而你们产品当然不止是馒头,还有更多的附属品,按照深圳的人流地段,你每天做1000元也是很有机会的。

最重要是,整个前期的的众筹投入,你只需准备一个PPT ,没错,这就是典型的PPT 立项,而背后让陌生人认可的手段,就是法律权威认证的合同,这个律师费几百元,都含在每个馒头众筹资金里头了。

所以,这种通过溢价的方式,对于你并非政治寡头背景的人来说,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利用金融杠杆来操作,类似经典的案例就如链家,把一个产品变成金融产品,最后反向抬价,链接的案例,是绝无仅有的反市场正常思维,从未有人跟房东签约合同不是砍价而是抬价的,他的高明之处就是金融杠杆。

blankblank

但商品变成金融商品,他的机会价值就会变得无限大,但如果你还是在从正常商品逻辑定义它,你的方案无非就是给馒头贴金、背书、搞匠心等极难落地的方案层面。

事物可以改变他的性质,改变他的属性,是因为社会的本质就是物与物交易,你无非只是把馒头变成黄金而已。而黄金可以是机会,可以是价值观,可是权利等等,但这些物质交换就是利用你的剩余资源兑换别人的稀缺性而已。

把馒头变成众筹股份,就是把你擅长并多余的生意权限的风险,兑换别人不想亲力亲为的钱力而已。最后转化成你生意的机会筹码,稀释了你的失败风险。这个过程,物与物完成了美妙的转换。

最后,留个大家,看看有没有更多更惊喜,更超乎想象的解决方案请加我微信投稿,希望看到更加精彩的思路。

我的微信:Mr-ham8663

blankblank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求求被pua的bm女孩们醒醒吧

blank

数字化时代,餐饮门店如何增加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