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行銷背后的真相竟是?
跨界行銷是一种行銷方式。
它对于一个品牌最大的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借势、互相融合。
使Marketing在更多原本不相关的渠道里资源共享,合力开拓1+1>2的市场,进而实现增长。
可以建立“跨界”关系的不同品牌,一定是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品牌。
它们通过共享一部分并非专利的内容或者訊息,换取合作各方的利益、产品、用户,并以此发现更广的市场,抑或是新的契机。
在进行跨界行銷之前需要先确定自身目标客户群是谁、他们的行为习惯是怎样的?
以及通过跨界行銷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合作方进行合作。
比如:我们的产品是一家高端连锁酒店,目标用户是职场商旅人群,收入中上等,注重生活品质,善于管理时间...目标客户群是这类职场商旅人群,我们就不能选择家庭主妇类产品进行合作,因为两者并不存在互补。而酒店若想为自身住宿客户提供出行服务为的话,所选择的合作对象就一定是专车,而非出租车。
跨界行銷的精髓所在是“跨”字,也就是跨越自己的产品,借合作方的力量,为自己提升某种行銷目标,曝光、拉新、留存、留存,还是销售?
为实现这些目标就必然要满足客户某些需求?
这里我们不妨先将它们分为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
主要需求是企业自身产品所能满足目标人群的一种市场需求,像滴滴能够满足出行的需求。
次要需求是企业自身产品外,没有对应产品对其满足的隐性需求,像酒店的客房是能够满足商旅住宿的主要需求,但商旅的出行需求并不能通过自身产品来满足。
主次需求与行銷目标的逻辑则可以定义为2类:
一般行銷目标定义为曝光、拉新时,企业往往需要帮助合作方满足其客群的主要需求;
一般行銷目标定义为留存、销售时,企业往往需要借助合作方满足自身客群的次要需求;
我们通过一些案例具体说明,行銷目标及主次需求的逻辑形式到底如何进行关联的。
麦当劳和京东APP的跨界合作:
使用京东APP购买麦当劳特定套餐可立减5元,使用网银可再减5元,每个用户ID限定一次。
京东APP作为合作方,为了完成它的行銷目标“拉新、绑卡”,便要提供给购买麦当劳特定套餐客户5+5的优惠券,促进合作方客户完成其主要需求。
同理,麦当劳的行銷目标是特定套餐销售,它完成目标,就需要借助京东提供的优惠券,满足自身客群希望购买特定套餐时,享受优惠的次要需求。
这种相互借势、互相融合的方式,确实要比通过广告来完成行銷目标,成本更低、更直接。
虽然京东+麦当劳跨界合作的创意形式上,没有什么抢眼的地方,但截止到2015年5月10号,百度手机助手的统计数据显示,京东手机客户端的下载次数为3450万,我想麦当劳的销售也一定非常可观。
单个用户10元优惠减免便撬动了几千万的用户下载,说明在活动设计时,将顾客价值感知中的使用情景和目标导向的体验融入了进去,可以说是将客户行銷心理运用到了极致。
另外像Uber的一些跨界案例,也非常值得参考。
Uber特邀明星赵又廷作为UberCHOPPER一键呼叫直升机服务的首飞乘客。
Uber(优步)在华首次成功推出UberCHOPPER一键呼叫直升机服务。
20位幸运的上海市民成为UberCHOPPER一键呼叫直升机服务在华首批乘客,以最便捷、最炫酷的方式冲上云霄,鸟瞰魅力家乡。
赵又廷作为明星,主要需求是新闻头条,即是曝光。
Uber行銷目标应该是为了下载拉新,两者目标相类似,但巧的是Uber以“一键呼叫直升机”创意,让原本需求相似、目标相斥的合作,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
并借此达到了双双曝光拉新的目标。同时Uber不光在资源互补和渠道上做文章、在人气带动,用户互动,裂变传播上也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