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需要Growth Hack ?
專欄的第一篇,我們還是來談談這個話題好了:「為什麼你需要Growth Hack?」
我還記得我當初為什麼去研究GrowthHack。在我創業前,我是個程序員。我的編程速度很快,拿過黑客松冠軍,完整作品無數個。但是從來沒有一樣做成了商品,不是推廣不出去,就是無法長銷有盈馀。
我一直在思考,這是為什麼?
我希望將我的產品銷售出去,但是我的骨子裡又排斥去學習營銷手段。
大概是因為作為一個程序員,我完全無法接受一門學問,竟然是「通靈」的。
但是,學習做生意與做營銷,自學的代價非常的高,我受不了一直再蝕本。最後終於只好下定決心。
Fuck,也許我真得花上一些時間去學習這門鬼東西
後來我接觸到了GrowthHack 這門技術,一門號稱用精準技術手段做營銷的黑科技,我想,這應該是我想要的,就一頭栽了進去。
營銷不是通靈學
許多技術從業者,排斥營銷的原因是因為這門學問近乎「通靈學」。在網上自學看了幾百篇亂七八糟,也說不出Growth Hacking 到底是個什麼來龍去脈。
還好,我看了幾千篇,終於把這件事情整理出個來龍去脈了。這個系列就是為各位劃攻略地圖的。
Growth Hacking 到底是什麼呢?這麼說,我認為
Growth Hacking = 揉合「技術開發」、「產品營運」、「市場行銷」的新時代成長手段
當然,這樣說,大家還是會很疑惑。下面我給各位詳細解釋一下:
在傳統的,甚至是現代的許多團隊中,我們開發與行銷一個產品,都是將
- 「技術開發」
- 「產品營運」
- 「市場營銷」
這三大職能分開管理。
但是,事實上在小團隊,這三件事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團隊長大了把職能拆得越來越細,但是產品卻越來越失交。在公司管理上,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就常常造成下面這樣的情況:
- 技術人員只開發自己認為重要的功能
- 產品經理只規劃自己認為重要的需求
- 行銷部門只專注散錢在自己認為重要頻道上的曝光。
多頭馬車般的各自為政,即便合作也是「如通靈般式」的猜忌妥協。公司花了極大的力氣,迎來的卻是令人沮喪的負成長。
Growth Hacking = 成長決策皆以「數字」與指標為主
如果說傳統的行銷注重曝光,注重品牌,但過度感性。那麼「Growth Hack(成長駭客)」就是要拉回理性的那一面,先專注在一步一步確實有效的產品顧客成長上,且一切成長決策皆以「數字」與「指標」為主。
Growth Hacking 在行銷學上帶來的革命性思維便是「通靈不再」,而是結合「科學的技術手段」找出成長的「斷點」,將資源準確地投注在對用⼾有價值的功能開發上,且利用巧妙的「槓桿」撐出指數級成長策略。
這便是Growth Hacking 這門學問的奧義。
對比傳統行銷,相信技術與註重科學策略的「Growth Hacker(成長駭客)」,更能做到在預算很有限的情況之下,找出成長的所有可行與必要方法,甚至能技術打造出一套「自然成長」的系統。
自動且自然的成長
什麼叫做自然的成長呢?自然成長就是:
- 與其不斷曝光拉攏不確定性高的新客人,不如讓已經進店的客戶「產生購買行為」
- 讓產生行動的客戶還願意「下次再度消費」
- 讓這些「願意下次再度消費」的客人,主動積極的再介紹你的產品給他周遭的朋友使用。
比起拉1000人進來,有990人離開。我們更該做的的是拉100人進來,有80個人願意留下來。這些人甚至願意會幫你拉另外40個人近來,於是你有了120個人!如此往復,顧客人數如指數型般成長。
Growth Hacking 應用的場景與時機?
創業圈的朋友,往往有這樣的苦惱:
- 有新產品上市,不知道怎麼打到正確的TA(目標客戶)
- 或者產品上市不知道怎麼做好的包裝
- 或者已經產品在營運,但是你的顧客沒有辦法成長
- 不然就是進去一個比較老的公司,產品就是搖搖欲墜,老闆老是說要改版,你卻不知道從而改起。
- 將產品賣給錯的人,產生許多糾紛與誤解。客戶回饋接近無效
- 再或者是這次的產品用這個方法賣銷售長紅,但下次卻沒有同樣一種效應了
- 營銷廣告公司,跟我收取太高的費用,但是又沒有對應的效果
- 產品不能老是靠創辦人的人品去推廣
而這些類型的困擾,真不是是單靠花錢曝光、拷貝別人功能、或是聽取客戶五花八門的回饋就能解決的。也更不是去學別人的行銷手段或產品功能就能帶來成長,雖然有時候這樣做真的有效,更大多數的狀況是完全沒效。
到底什麼時候這樣做有效?什麼時候那樣做沒效呢?
以前我們可能就是靠「通靈」,自己也搞不清楚成長或負成長背後的原因。下一篇,我將跟各位探討這個話題:與其先學習Hack 技巧,其實你更該搞懂的是:「Growth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