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老實人看上去有點"傻",卻具備了超越聰明人的潛質
都在鼓吹聰明人,他卻站出來為老實人發聲,力挺老實人,甚至是那些看上去有點"傻"的人。
他說:"人生=能力×熱情×思維方式,而最次要的恰恰是能力"
他說:"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心不喚,物不至,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他說:"我不是那種聰明人,我也不太喜歡聰明人,往往成大事的都是那些看似愚拙的老實人"
他就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白手起家創立2家世界500強,並出手挽救破產的日本航空重新上市。 一生不僅取得事業的巨大成就,更在修行之上取得大圓滿。 他一人三任:企業家,哲學家,科學家。
這樣的人,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極其罕見。 但稻盛和夫並沒有說謊,他並不是個聰明人,反而是那種看似"愚拙"的老實人。 稻盛在初中,高中以及大學都是一名不太合格的學生,考試經常不及格。
他想學醫,卻造化弄人,學了個不喜歡的化工專業。 最後工作都找不到,在老師的介紹下,才進入一家將要倒閉的化工廠幹起了研究員。 工廠發不出工資,和他一起入職的員工都選擇了辭職,而他卻無處可去。
絕望之後的稻盛和夫,選擇了把所有時間都精力都拿來搞研究,吃住都在工廠里,周圍人都覺得他"瘋了"。 就在這樣既無知識和技巧,又缺乏經驗和設備的條件下,稻盛和夫居然搞出了當時領先世界水準的研究成果,給工廠帶來了無限生機。
後來稻盛和夫創立京瓷公司,他發現,那種看似發瘋又愚拙的工作態度,一直能給自己帶來好運,而且稻盛的團隊里,扛起大樑的核心人物往往都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我們所謂的"老實人"。
在稻盛看來,做成一件事,其實很簡單,只是複雜的人把自己搞複雜了。 而老實人卻恰恰具備了成大事的潛質,這些在聰明人身上都是不具備的。
1.老實人選擇少,則更容易長期堅持一件事,最後反而成了
你會看到一個現象,很多大公司的領導,都是熬出來的,那些創業存活的公司,多數也是熬到最後的。
但,任何一種熬,都需要兩個前提。 第一是熱愛,第二是可選擇的機會少。 具備這兩點,才能做到專注和聚焦。 稻盛說:「多數人都在不停地換工作,換行業,希望找到一個喜歡的工作,但一個人一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概率不足萬分之一,與其浪費時間尋找,不如想辦法做好手上的工作,做好了你自然就愛上了」,
但聰明人,可選擇的機會本來就多,很難做到堅持一份事業多年。 沒有長期的聚焦和專注,不可能做出多大的成就。
2.老實人有一種愚公移山的幹勁,總是可以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
稻盛和夫看來,沒有什麼捷徑可言。 唯一的捷徑就是最難的時候,依然不放棄嘗試。 他們研發成功率100%,他說:「一旦開始,只有成功才會停下來,否則我們一直做到底。 ”
當最難的時候,才是分水嶺的時候,成功往往就是你比別人多探索了一步而已。 而很多人都放棄了,特別是腦子靈活的人,就會選擇別的機會了。 老實人沒有退路,越是難越的坎,他就越是鑽上那個牛角尖,非得搞出來不可,最後往往都成了。
如果你具備面對一個難題,不搞出來誓不甘休的狠勁兒,還有什麼事可以難倒你?
3.老實人往往天真的"幻想"著成功的樣子,這恰恰是在運用吸引力法則
有人太過於理性,總覺得有些事不可能實現。 不敢想的事,又怎麼會實現呢? 稻盛和夫:「心不喚物,物不至,在成功之前就想像著實現的樣子,則一定實現。 ”
老實人這種"傻傻"的單純,總是想像著美好結局的樣子,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吸引力法則。 我們不僅要有幹勁,更要有一顆童話般的心去對待難題。 否則,則要被現實打敗。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反響。 起心動念都在思考的事情,就會觸發潛意識去搜尋與目標相關的一切事情。 只要你足夠渴望,不管有多難,終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