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內心沒有呼喚過的東西,不會自動來到自己身邊,現在自己周圍發生的所有的現象都不過是自己內心的反映。 ——稻盛和夫
領導者的意願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而全體員工的意願累積起來,則決定著企業的命運。
我們沒有必要把經營理念想得有多麼高深,理念可以很簡單,自己從心底相信才能稱為理念。
之前,我闡述了有關人生和事業的方程式,其中講到"思維方式的數值範圍是從-100到+100"。
"心想事成"所講的內容,其實與方程式中的"思維方式"如出一轍。 換言之,心態決定了人生。
01
到底什麼才是"心想事成"
"人生是心境的反映,萬物由心生,萬法由心造"。
這不僅是佛教思想,其他宗教也有類似的教義。 可知識份子往往不太相信這種觀點。
我已經反覆強調過,"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這三要素的乘積,便是人生和工作的結果。 在這三要素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思維方式"。
改變思維方式,人生將180度轉彎
稻盛和夫把哲學與人生的關係,總結成為兩個公式:
(1)人格=性格+哲學
(2)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第一個公式表明,與生俱來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學習到、領會到的哲學,二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
所謂哲學,直白地講,就是人們對「作為人,何謂正確」的回答。 人與人天生的差距並非如想像中那樣巨大,最終決定人格的是哲學。
第二個公式說明,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結果,取決於三個元素的相乘。 注意,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有能力而缺乏熱情的人,人生結果很可能不好;能力相對不強,但因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發憤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滿熱情,這樣的人取得的成果,可能遠遠領先於前者。
而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學,它決定著人生結果的上限和下限。 因為它有正負,它的分數區間是負100分到正100分。
即使能力高、熱情高,只要思維方式是負值,結果就是一個負值。 ——稻盛和夫《活法》
一個人的心境、心態、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都會在其人生中反映出來。 我把這個道理,稱為"心想事成"。
或許一些知識份子會反駁我的觀點,但我希望大家不要以邏輯和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它,而要把它理解為宇宙的真理及法則。
如果對它橫加否定,則我努力講解的"人生方程式"和"心想事成"的道理,也就無從談起了。
02
心念是因之根源,有因必有果
佛教有"因果報應「之說」。
為了講明白這個道理,我曾舉過各種各樣的例子。 其中,我引用得最多的說法是"思念造業" 佛教中的「業」即因果報應中的「因」。。 心念是因之根源,有因必有果。
換言之,一個人的想法與思維非常重要,切不可心生惡念。 這便是釋迦牟尼佛祖向世人開示的真理。 中村天風先生也曾告誡人們「千萬不要抱有陰暗的念想」。。 我對此無比贊同。
此外,台灣有句老話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意思是"常做善事、積陰德的家庭,勢必會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
我們常說「德」,簡單來說,所謂「德」就是「心懷利他之心」。 以慈悲之心體諒他人、説明他人者,便是有德之人。
所以說,「擁有崇高的哲學思想」,並非成為道德高尚者的必要條件,只要能夠堅持一生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就是一個有德之人。
03
但"心念"並非立即顯現
雖說「萬物由心生,萬法由心造」,但心念並非立即顯現。 正因為如此,即便我再怎麼拼命強調"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許多人仍然難以接受和理解。
惡念並非立刻能結出惡果,善念也並非立刻能結出善果,因此世人往往對"因果報應"之說難以信服。
但只要以30年左右的時間跨度來看,情況就不一樣了。
上了年紀的人可以20年、30年的跨度,來回顧自己從年輕時到現在的人生軌跡,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審視別人的人生,看看他們過去如何,現在又如何。
有的人幼時命途多舛,中途命運好轉,晚年又落魄潦倒;有的人從小家境富裕、生活幸福,可在畢業踏上社會后,卻整日辛勞、吃盡苦頭。
每個人的人生可謂千差萬別,但只要以一定的時間跨度來看,就能發現,短則10年,長則30年,心態與結果往往相符。
因此,我之所以強調「心想事成」,並非想宣傳「想法立刻能成真」的唯心論,而是宣導大家「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總之,如果縱觀人的一生,就能明白"心想事成"是真實不虛的道理。 我認為,這便是世間的法則。
04
宇宙自有一股力量
你在心中描繪怎樣的藍圖,決定了你將度過怎樣的人生。 強烈的意念,將作為現象顯現,請你首先銘記這個"宇宙的法則"。
讓自己擁有一顆純潔美好的心靈,這是我們思考如何度過人生時的一個大前提。 因為一顆美好的心靈,特別是"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的思想,就是這個宇宙本身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讓萬物進化發展、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可以稱這股力量為"宇宙的意志」。
如果順著"宇宙的意志"產生的潮流而動,我們的人生就會帶來成功和繁榮;如果逆著這股潮流而動,就必然走向沒落和衰退。
所以要讓世間萬物更加美好,抱著這樣的利他之心、關愛之心不懈的努力,那就是順應了宇宙的潮流,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 相反,憎恨、嫉妒他人,只想自己佔便宜,充滿利己之心的人,他們的人生將越發糟糕。
貫穿整個宇宙的所謂「宇宙的意志」,充滿著關愛、真誠以及和諧,它要讓萬物都各盡其能,讓整個宇宙都朝著更好的方向成長發展。
每天誦讀六項精進:《活法》P113-114
(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 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 有閒工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謙虛戒驕。 "謙受益"是台灣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淨化靈魂;
(3)天天反省。 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4)活著就要感謝。 活著就已經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5)積善行、思利他。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行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 行善積德有好報;
(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 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後懊悔。
我經常將這"六項精進"掛在嘴上,提醒自己實行。 雖然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 不是把這些道理當成擺設,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