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五個心法助你心想事成
稻盛和夫1959年創立京瓷,於1969年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1984年創立第二電電,於2007年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2010年,重建日航成功。 他被譽為是持續精進的成事者。
稻盛和夫做事都能成,在於他有一套核心的成事心法,這套心法被寫進了《成法》一書中,詳細分享了五個成事心法:度過美好人生的活法、成就事業的原理原則、思考人生和工作的方式、面對成功與失敗的態度、磨鍊心志的方法。
一、度過美好人生的活法
稻盛先生在京都陶瓷公司剛成立不久的時候,接到了松下公司的訂單。 對於剛成立的公司來說,固然可喜,但松下公司的訂單,無論是在價格、品質上,還是交貨期上,要求都十分苛刻,這對當時京都陶瓷公司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挑戰,因為公司剛成立,設備和人手都十分有限。
然而,稻盛先生卻將如此苛刻的要求當作鍛煉和鑽研改善的機會,並把這些辛苦和困難看作"考驗",反而非常感謝松下公司,因為他認為是松下公司讓他們得到了鍛煉。
在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我們採取什麼樣的心態,會影響我們最終的結果。 一個人在面對磨難時,倘若只知抱怨,不事努力,人生將就此止步。 因為稻盛先生認為,使人生好轉的秘訣就是"極度認真",全身心投入工作才精彩。
二、成就事業的原理原則
稻盛先生在成立自己的企業后,也曾希望才華橫溢的人能夠加入公司,曾一度輕視那些頭腦反應慢的人。 但事實證明,那些有才幹的人,容易恃才傲物、不肯踏實努力,結果人生反而逐漸走向下坡路。 相反,那些頭腦雖然有些遲鈍但人品不錯的人,即便遇到苦活累活,也默默埋頭苦幹。 在勤勞工作的過程中,他們成功地發展了個人能力,成長為能幹的優秀人才。
稻盛先生認為,平凡的人要想變得非凡,就必須重視每日的積累。 讓自己的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後天勝過明天,哪怕一點點也好,不斷找出可改進之處,持續改良改善,不斷反覆運算更新。 哪怕只是如螞蟻般微小的一步,只要是向前,便是前進。
在企業經營初期,由於缺乏管理經驗,稻盛和夫在面臨選擇時,總是會煩惱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後來,他就定了一個原則:作為人,何為正確。 因為他認為,人生與經營,根本的原理原則是一樣的。
正因為原理原則的簡單樸素,每當我們迷失道路、難以判斷時,才能重新回到原點上來。
三、思考人生和工作的方式
如果你的目標沒實現過,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 每個未達成的目標,都是有它內在原因的。 稻盛先生說:只有內心渴望的事情,才能被呼喚到可能實現的射程之內,"心不想,事不成"。
你是不是也曾這樣想過:"如果能那樣就好了"。 這樣的願望是缺乏力量的,強烈的願望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斷地思考,思考到透徹為止,要對這件事持續抱有強烈的願望。
除了強烈的願望之外,還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但在現實中,我們卻很可能因為缺乏資源和説明而無法破局,但如果因為什麼都沒有而認為做不到,那麼就絕對不可能開拓新事業。
稻盛和夫認為,挑戰新事物,或是從事誰都沒有做過的事業時,因為本來就沒有前例可循,所以起步階段一無所有是理所當然的。
四、面對成功與失敗的態度
京瓷公司在大阪證券交易所二部上市,僅用了短短10年時間,3年後又在東證一部上市,以閃電般的速度連創佳績。 在一部上市后的第二年,京瓷一舉超越索尼,創造出股票價格日本第一的輝煌成績。
對於此事,稻盛和夫是這樣說的:"如果用跑馬拉松來比喻,無論在起點被別人拉開多大距離,都要全速奔跑。 "因此,他要求員工要用心工作、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不進行自我設限,就是成功的秘訣。
在面對成功和失敗的時候,同樣也是一種考驗。 對的,在稻盛和夫眼中,成功確實是一種考驗,而失敗也不是弱者,人生的成功和失敗,成為人生的贏家還是輸家,全部取決於是否能夠經受這一考驗。
五、磨鍊心志的方法
稻盛和夫曾說到:全神貫注於一事一業,拚命努力,持之以恆,精益求精,人在這個過程中,靈魂自然得到凈化,形成其厚重的人格。 而工作就是在磨礪心志。
不但如此,還要在工作中追求完美。 因為哪怕99%都是順利的,只要最後的1%失敗了,一切努力都會付之東流。
因為在最後的1%懈怠了,產生不良品,導致材料費、加工費、電費等所有經費以及一直以來所傾注的時間和努力全部白費。 這不僅對公司內部、對合作企業,甚至對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影響。 所以,必須將眼前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最後,直至徹底做好。
稻盛和夫把自己一生成事的心法都告訴了我們,除了成事的五大心法之外,還有過好美好人生的六項教誨。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要謙虛,不要驕傲。
要每天反省。
活著就要感謝。
積善行,思利他。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只要堅持五大成事心法和貫徹六項教誨,我們不但能成事,還能度過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