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與客戶第一次會面談什麼?要注意什麼問題?

銷售與客戶第一次會面談什麼?要注意什麼問題?

前兩天參加了一個培訓項目,銷售的模擬面談,扮演一家獵頭公司(ABC公司)的老總,與上門拜訪的XYZ(另外一家獵頭公司,幫助其他獵頭公司提供招聘獵頭的服務)公司銷售人員進行面談。

在參加模擬的10多名銷售人員中,集中暴露了一些問題,根據我的經驗,這也普遍存在於其他的銷售人員中。這些問題包括:

  • 銷售思維: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客戶需求。急切的要求成交,對於客戶關心的問題,哪怕客戶提了好幾遍,也缺乏關注。
  • 商業敏感度與洞察力:缺乏對於客戶業務的理解,不能判斷客戶問題背後隱藏的商業背景和動機
  • 控場能力:難以掌控溝通過程,容易被客戶牽著鼻子走
  • 演講/闡述能力:講話邏輯不清晰、不夠簡潔、缺乏生動性、出現大量抽象詞彙(例如不錯、很好)、結論缺乏事實支持甚至自相矛盾(例如“我們所有候選人都是面談過的” ,但事實上給出的簡歷自己都不清楚)
  • 回答問題:在遇到敏感問題時比較多的出現明顯的迴避,或者使用套路話術來應對
  • 合同談判:報價之後被客戶一打壓就開始自動讓步,一方面讓客戶懷疑你的誠信、價格中的水分,一方面也讓你們在談判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會後我寫了一封郵件,對於會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內容如下:

=======

發件人: John Xu發送時間: 2014年8月29日7:35
收件人: ***
主題:銷售溝通質量評估(模擬客戶會議)

Hi 大家好

很高興作為“總經理”參加昨天的ABC公司BD模擬項目,如下是我從銷售溝通角度,觀察到的一些問題,以及相關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總結一下,我所觀察到的主要問題:

  • 銷售思維: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客戶需求。急切的要求成交,對於客戶關心的問題,哪怕客戶提了好幾遍,也缺乏關注。
  • 商業敏感度與洞察力:缺乏對於客戶業務的理解,不能判斷客戶問題背後隱藏的商業背景和動機
  • 控場能力:難以掌控溝通過程,容易被客戶牽著鼻子走
  • 演講/闡述能力:講話邏輯不清晰、不夠簡潔、缺乏生動性、出現大量抽象詞彙(例如不錯、很好)、結論缺乏事實支持甚至自相矛盾(例如“我們所有候選人都是面談過的” ,但事實上給出的簡歷自己都不清楚)
  • 回答問題:在遇到敏感問題時比較多的出現明顯的迴避,或者使用套路話術來應對
  • 合同談判:報價之後被客戶一打壓就開始自動讓步,一方面讓客戶懷疑你的誠信、價格中的水分,一方面也讓你們在談判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接下來是更具體的一些分析和建議。

改變銷售思維

我覺得銷售是一門反人性的職業,因為人性習慣於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而成為一流的銷售,需要你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而體現在昨天的模擬上,就是大家急於“成交”,例如拼命說服客戶簽訂客戶、按照30%的點數做單,話題也自然的想往這個方面展開。

銷售這事和戀愛婚姻很像,想像一下你第一次和一個女孩子見面,你的心態是什麼?你會對對方說“我好愛你非你不娶我們結婚嗎?”這種行為恐怕最大的可能是嚇到對方,而且覺得你很廉價。銷售的常見問題就是剛見面呢,連對方的面紗都還沒揭下來,就已經開始求婚了。

例如昨天Victor提出有一個“有勞動報酬”(抱歉我不知道獵頭的術語,意思是無論是否找到職位,都會提供報酬)的offer,貌似有小組直接說“我們接了”,連這個職位的需求都沒問,也不知道難度有多大,是不是做下來既耗費成本,也可能損害公司形象,這就是典型的“莫名其妙的愛”。急吼吼的“求婚”立馬樹立了你在客戶心目中的屌絲形象。儘管客戶未必都是女神,但這年頭銷售氾濫成災,屌絲級的客戶往往也擁有了女神級的待遇。

買不買這事的決定權,歸根到底在客戶身上,重要的不是銷售急,而是客戶想要。落到第一次銷售見面,我們的重點通常不應該是求婚,而是讓對方覺得和你的時間是值得的,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甚至砸錢和你繼續下去。

第一次會談重點:客戶的問題

李德-哈特在《戰爭論·間接路線》中,說他在分析了從希波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兩千多年間的30個戰爭、280多個戰役後,他發現,只有6個是用直接路線而獲得決定性戰果的。因此,李德·哈特認為:間接路線是最有希望和最經濟的戰略形勢。

所謂間接路線,你可以理解為兩點之間並不是直線最短。因為對手會預料到你的想法,因此你會面臨巨大的障礙。

銷售也是如此。大多數銷售的打法就是簡單粗暴的直接路線,陌生電話轟炸、產品介紹和推廣,而你的客戶早已經熟知這一套,並且習慣性的反感。

要做好銷售,通常需要採取兩步走的間接策略:首先給客戶他們想要的,然後再得到你想要的。

圍繞這個原則,你和客戶溝通的核心,是首先幫客戶搞定他們的問題,在這個前提下,才是讓客戶給你你想要的東西,例如30%的點、15天的賬期、獨家合同等等。大家自己可以回頭分析一下,昨天的會議中,你有多少注意力是放在“你想要的東西上”,而不是“客戶想要的東西上”。

作為一個基本的準備工作,我建議你在會談之前,列出兩個問題清單:

第一個清單,列出你覺得客戶會關心的問題。例如,這家供應商的招聘能力如何?他們有什麼成功案例,至少列出10個問題。

第二個清單,列出你關心的問題,例如,能否給我們30個點。

在會談的時候,你可以把第一個問題清單分享給客戶,看看他們有什麼要補充的,或者其中有什麼不在意的。然後根據綜合出來的“客戶問題”,展開討論。這種方法你的客戶會很感興趣(討論的都是他們關注的問題啊)。事實上,它來自於一個頂級銷售的工作法。

如果你和客戶把他們的問題都搞清楚了,這時候再提出你的問題和要求,客戶的態度會好很多,容易配合。

企業各層次關注的核心問題

從事B2B銷售,通常你面臨的客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例如昨天的會議中,有總經理(高層)、業務部門負責人(中層)、HR(基層)。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考慮到牽涉到的各個角色、各人的需求。所以在列客戶問題清單時,應該按照不同的角色/關鍵人物進行,這樣你才容易獲得更廣泛的支持。

在企業中,基層、中層與高層,關注的核心點有所差異:

  • 高層關注發展的問題;
  • 中層關注業績的問題;
  • 基層關注運營的問題。

昨天后來跟學員交流,有人說“你這個總經理好像在那裡是擺設啊,除了接接電話基本沒說過話”。我想說問題是你們根本沒有跟高層打交道的能力啊。

通常來講,企業的高層關注的是更為宏觀、與企業發展相關的問題。例如在昨天的案例背景中,設定是ABC獵頭公司明年背了30%的業績增長指標,作為總經理,我需要考慮的是資源的調配,到底是把重點放在新的行業(汽車)上,還是在現有的行業中(例如化工),到底在哪裡能夠有更好的產出。如果放到汽車上,到底該如何定位市場、如何組建團隊…所以我會問“明年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你們怎麼看”。

但是親,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問這個問題,背後的動機在哪裡啊。有一位同學倒是點出了我的意圖,但是也沒有跟進。當然估計也沒有能力做跟進,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需要事前的調研和思考。然後一群人急吼吼的繼續想要讓我們看一看他們帶來的簡歷了。

反過來,如果你能夠幫助總經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可能直接從高層上就拿下這個單子了。但大家都沒有這個能力甚至意思,我這個模擬總經理就只能做擺設了,資源浪費。總之,如果你想走高層戰略,那麼最好能夠在“發展”方面有專業的能力。

中層例如昨天模擬中的業務經理,他們關注的焦點就是績效怎麼樣。這個比較簡單不解釋。

那麼基層,例如HR,他們的重點放在了運營層面,例如人甚麼時候招到、人員流失率多少、你這家獵頭公司的點數多少、賬期多長,畢竟基層的工作就是解決具體的問題。昨天在復盤的時候有學員問我,說“你這個總經理也在,我本來想繞過HR直接跟你談30個點是否可以,但猶豫這樣做是不是會得罪HR”。先不說這樣是否得罪HR,一個小的供應商,你是24點還是30點,賬期有多長,你覺得這是老總關注的問題嗎?

商業敏感度

所謂商業敏感度,我覺得是指從商業運作的角度,去解讀你日常接觸到的人、事、物、語言、行為的意識和能力。

例如前面談到的我問“明年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你們怎麼看”,商業敏感度強的人可能立即就領會了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反過來大多數人傻傻的在哪裡(我看到沒有一個人記筆記,天哪,這是作為總經理我在會議中提出的最關注的一個問題,沒有人理睬我)。

再比如大家後來談合同,跟HR糾結於30個點還是20個點,拼命在那裡死磕,但卻沒有任何人從商業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例如,ABC公司目前的招聘狀況並不順利,假設要招3個人,每年3個人的產值是200萬。那麼晚招到一個月,損失的產值就是200/12約等於200/10(簡化起見)=20晚,假設利潤率20%,意味著4萬的利潤損失。反過來,假設這3人的年薪綜合是60萬(行業不熟悉,所有數據我都是隨便舉的,你懂意思就可以),那麼20%和30%佣金的差異,是60x10%=6萬。理解了這些的商業價值,你在討論價格的時候,更容易找到切入點。

在商業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平衡記分卡(請自行搜索了解更多訊息),它從4個維度,來衡量一家企業的運作:

  • 財務(現金、收入、利潤、成本等)
  • 客戶(數量、滿意度、推薦度等)
  • 業務流程(例如庫存周轉率、銷售轉化率)
  • 學習與成長

這4個基本維度,可以幫助你用來分析各種事物的商業意義。例如你今天推薦了Peter,一個獵頭經理,他可能能對企業的這些方面有什麼影響?例如他是不是擅長培養人才,很可能將現有的4個新人在一年內培養成高手,而這意味著每年120萬的收入提升(隨便舉例,數字不嚴謹,僅供參考)。

關於商業敏感度,平時的積累很重要,我建議從今天開始,做如下的練習:將你或者其他人(例如你的候選人)所做的事情,從以上的4個維度進行分析,評估他們對於企業的影響。

控場能力

從昨天的會議來看,會議的節奏完全被客戶掌控,銷售處於被動應戰的局面。這裡有幾個原因。

第一:銷售的談話無法激發客戶興趣,所以客戶常常不理睬銷售人員的討論,按照自己的想法形式。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按照前面所說,首先討論客戶關心的問題。談客戶感興趣的,通常客戶更願意跟著你走。

第二:沒有預先做好溝通流程的計劃。

第三:銷售來了3-4人,卻沒有一個領導,團隊內部儘管有互相的支援,但整體上卻沒有明確的目標、策略和計劃,所以也會互相干擾。

溝通框架:PSSPA

這是一個用來跟客戶溝通的基本框架

P: Problem(問題)
S: Strategy(策略)
S: Solution (解決方案)
P: Product (產品)
A: Action(下一步行動)

跟客戶首先溝通清楚他的問題,然後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接下來可以過度到解決方案,然後就是你們的產品(產品通常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最後是要客戶採取的行動。通常來講,這個流程更契合客戶心理。

在討論問題時,需要搞清3個因素:現象(問題的表現是什麼)、根源(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影響(這個問題影響有多大)。

舉個例子,我的倒追行銷實戰培訓:

Problem: 問題現象:頻繁的客戶拒絕
Problem: 問題根源:自我為中心的銷售方式
Problem: 問題影響:成交率低、多無用功、價格戰、傷自尊沒自信

Strategy(策略):讓客戶倒追

Solution(解決方案):

1)樹立意識:電子書《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
2)實戰概念:倒追行銷入門課
3)落地執行:完成實戰作業、參加輔導

Product(產品):倒追行銷實戰

Action(行動):獲取電子書《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

記錄與跟進

在會議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你們問客戶有什麼要求,然後客戶回答時,3個人齊刷刷的開始記錄;但如果是與客戶進行對話,儘管只有1個銷售在對話中,另外兩個人只是單純的聽,沒有任何記錄。但在這種對話中,往往有重要的線索。例如上面我舉的例子,我問“汽車行業明年的趨勢”,沒有任何人進行記錄。不記錄下來你會記住嗎,恐怕很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沒有記錄很難談的上跟進,但另外一種情況是有記錄無跟進,反正我看大家記了那麼多,但後來基本精力都放在“親,看看我們帶來的候選人簡歷吧”、“親,這個點數能不能高一些啊,我們沒法做啊”,你們是不是選擇性的關注自己想要的了吧?

跟進分為兩種,會議內跟進和會議後跟進。會議內跟進不解釋,會議後跟進,還是用前面“汽車行業明年趨勢”的例子,可能當時你對這個問題很難有高水平的見解。但如果你了解到我明年有30%+的業績提升壓力,需要考慮資源的投放(是到汽車行業還是其他?如果是到汽車行業,應該怎麼定位市場、怎麼招聘人員),下來你可以調研一下行業內的人(參與會議的人當中本來就有這個行業的獵頭啊),然後寫一封郵件,開頭說“徐總,上次會議上你談到汽車行業明年的趨勢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下來諮詢了***、***….”,接著在郵件中分享你所了解到的訊息,以及相關的分析。要是做的再到位一點,最後可以說諸如“關於這個問題,***、***是專家,如果你需要進一步了解,我可以介紹你們認識”。

這樣是不是讓客戶老總覺得“哇,這家供應商不錯,很關注我的需求,而且人也專業”。

超出期望

跟客戶打交道,要在對方心目中建立專業化的、深刻的形象,你需要能夠超出客戶期望。例如上面的例子,大多數供應商並不會仔細跟進客戶的需求,你會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寫了上面的郵件,還在最後表示可以進一步的幫助對方。很可能客戶根本就沒遇到這樣的服務,超出了對方的期望,客戶才願意超出你的期望。

關聯到客戶的需求

一流銷售有常常有持續而自然的表現,就是把很多事情都會主動關聯到客戶需求上。

這一點昨天大家的表現並不好。例如在會議上,表現的很想讓客戶接受你們帶來的候選人簡歷。但完全忽略客戶親口說出的需求。我記得曾經說“公司明年有30%+的業績增長指標,所以我在考慮資源調配,到底是放到現有的行業中呢,還是更多的在新的行業(汽車)上投入,希望能夠得到各位的專業建議”。但後來你們讓我看帶來的汽車行業獵頭經理的資料,還是照本宣課,完全忽略我啊。難道不能說些諸如“徐總剛才談到,在考慮建立汽車行業的團隊。這位候選人,有著創建汽車行業團隊的經歷blablabla…”那你們人來幹嘛,直接發兩份簡歷過來不就好了嗎,自己的附加值在哪裡呢?老總你們都不當乾部,哎~~~~

關於談判

我能說談判的表現弱爆了麼?

表現1:開始報價30個點,被客戶打壓就自動單方面打折,沒有換取客戶任何的讓步或者承諾,給客戶報價有大量水分、你急需得到單子的感覺

表現2:隊友互相拆台,這個堅持30個點,那個說可以到28個點

表現3:堅持30個點的報價,但是在客戶已經多次拒絕的情況下,沒有提供任何進一步的方案,只是生硬堅持。記得Victor還有意識的說了幾次“你們有更好的方案嗎”,但貌似沒人有替代方案

首先分享兩條基本的談判原則:

第一:一旦給出offering,不能無條件讓步,也就是任何一次你的讓步,必須獲得客戶的讓步或者承諾。但是在僵局中,有時候你可以給出替代的offering,例如從長期合同變為先簽一個一次性項目的合同。

第二:讓步的幅度應該一次比一次小,而且讓客戶一次比一次感覺困難,就像擰濕毛巾,越擰到後來,出水越少,花費力氣越大,否則客戶會覺得還有水分。

但這裡有更嚴重的問題,客戶總是結合價值來看待價格問題。而昨天大家的表現,給客戶的感覺就是很平庸的一家供應商,你卻要求高價格,這個…憑什麼呀,又不缺你一家。

例如我跟你講一台車20萬,你可以覺得貴;但如果告訴你這是一台新款法拉利呢,恐怕覺得便宜的不真實把。在銷售工作中,很多時候重點不是最後你報價多少,而是前期價值感的塑造,讓客戶覺得你的產品或者服務值這個價。那麼這裡又要回到前面我們講述的基本法則了:首先關注好客戶的問題,客戶才願意關注你的錢包。沒有人願意為廉價貨花大價錢。

為什麼你們值30個點呢?客戶才不會管“我們以前都是這樣的”。

可能有人會說“我跟客戶談價值了,但客戶只關心價格啊”。以我觀察到的案例,這種情況十之八九,是所謂的價值根本就是生硬的、脫離客戶需求的、自己臆想出來的,事實上很多人連客戶面臨的狀況都沒摸清楚,就在談價值了。

關於準備工作

孫子說“勝兵先勝然後求戰,敗兵先戰然後求勝”。

昨天的會議,很多地方看出大家缺乏準備。例如帶來的簡歷,先不說人的質量,好幾份簡歷的訊息質量就不高,例如工作經歷描述模糊,直接把網上搜到的簡歷拿過來。問起簡歷上面的候選人情況,一問三不知。要放到現實生活中,恐怕很多時候直接就被客戶槍斃了。

避免誇大其詞

案例1:在問到“你們的優勢在哪裡”,好幾個人的回答包括“我們所有的候選人都是經過面談的,這樣質量有保證”。可是你們帶來的簡歷,問起上面的候選人情況,一問三不知啊,這個差別也忒大了。

案例2:有人說“我們做的單子沒有低於30個點的”,然後被Victor指出有一個22點的案例。接下來承認有些情況低於30點,當場被打臉。

=====倒追關係學電子書免費下載=====

* 情場:《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獲取

* 職場:《求職者,讓雇主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雇主倒追你“獲取

* 商場:《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客戶倒追你“獲取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銷售員,如何讓客戶倒追你(講座文字稿)

blank

重塑銷售體系:讓客戶倒追你(互聯網時代的專業化產品與服務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