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事业开拓*(Business development)的一些心得分享
今天想谈下关于新事业开拓*(BD)的一些心得,在此之前我看到两个新闻,一个是上周的五大商社2020年的财报出炉,除了住友商事赤字之外,其他都转黑了。丸红,伊藤忠,回血较快,加快对外投资的速度。整体来说化学品营收向好,是五大商社共同的事实。第二个是关于巴菲特,去年各买了五大商社5%的股份,经过不到半年时间,这五只股票平均涨了23%,等于直接获利4000亿日元。不得不说,商社在日本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言归正传,今天说新事业开发的事,这个事我比较有发言权,之前在国内工作的时候,开发澳洲的特殊用途的钢材,客户一个一个做起来,后来做东欧,希腊的不锈钢市场,再后来肉身翻墙到日本,也是在工厂系做新事业开发,后来商社系也是做同样的事。等于专注海外BD十几年一点都不夸张。
在商社里面,做BD的案子,是一个比较讨好的,因为对于日本人来说难度非常大,本身愿意做新规开发的业务员就不多,再加上这个工作可能几年都看不到成绩,所以相对很少有人专门做这个,所以如果一旦做成了不仅有成就感,还会在公司有很好的评价。继承公司的原有案子,就好比别人嚼剩下的东西无味道,体现自身价值部分相对较低,当然也不能完全做新规开发,肯定也会做一些即存的生意,否则公司内部汇报时,总不能总是没有实际成绩。那么怎么才能从无到有,在新市场,开发新客户,开发新产品呢?
以我的经验,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自己公司的优势,和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长处。这是一个敲门砖。这个敲门砖是要让对方在最短时间,通常是3句话之内,建立对你的兴趣。我在之前文章多次提到,作为商社,至少要能把握或者控制买卖双方中的一个。下面谈下如何认识、拓展这些人脉呢?
多数的商业环境是买方市场,也就是买方是具有主动权,以我为例,每天接触的新客户中,十有八九是卖方,也就是工厂过来推销产品的。个别有一些求购的訊息,对我来说,供方,需方的訊息都同样重要,但是供方的訊息小概率可以马上成交,除非现成有相对应的买家求购。所以我一般更愿意把心思放在需方的訊息,往往有了需求再去找供方,从谈判角度买方占优势,相对容易成交。所以买家的需求最为重要。获得需方的询盘后,首先是找到何时的厂家,如果有现成的商权就可以进入报价,还价环节。但更多的情况是,手头没有往来的厂家,所以需要自己去找买家,这件事在台灣的话,是比较容易的但有风险较大的,比如通过阿里巴巴,谷歌百度就可以马上找到厂家,但是厂家过多甄选是非常费工夫和考验眼光的。日本虽然不用太担心黑心工厂,但是日本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拿钱买不到货。比如某些大厂只给他们指定的商社供货,或者说由于种种原因厂家不愿意卖给某些客户。这种没法获得商权的情况,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难办的。*(当然办法也很多,这里不跑题。)此外,无法获得商权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缺乏信任,在日本社会,直接打网站电话或者发邮件到网站公布的邮箱,往往很难得到满意的答复。我们通常会通过公司内的各种渠道,托同事,或者托客户,给目标客户垫个话,以介绍的形式作为第一次洽谈的方式。这种比较自然的切入方式,是日本商业社会的一个常识,也算是规矩吧。所以大公司好办事也是因为大公司内部的情报网很关键,大公司接触到也往往都是大公司,你要联系XXX公司的XX部门,可能很快就可以有窗口可以洽谈。
总结:以上说了卖家,买家的诉求对于我们商社都非常重要,但是我常把重心放在买家的需求上,因为成交概率大。有了买家需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通常是介绍)找到适合的厂家,然后有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商权,进入价格交涉阶段。
下面展开两个话题,一是如何获得买方诉求,二是买方需求满足后,商社下一步的思路。
1.如何获得买方诉求
这里都是我的经验,肯定不是最佳答案。诉求往往源于最前线,所以定期和最前线的客户交流近况是最有效的,这里指的往往是部长,社长或者技术总监级别的,目光比较远,具有决策权。他们手中或者思维中往往有最前线的需求,这些在网上往往不能及时体现。所以说疫情下光靠网上的訊息开发新业务好比海底捞针,还是要和客户定期沟通,发现他们的痛点和需求。我在文章开始提到敲门砖,就是用在这里,你同样肚子里也要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刚刚说的厂家让你帮忙销售的诉求等等。定期给客户打个电话,说一下最近在跟的案子,哪些工厂有什么新产品,发一些资料,顺便问问对方的情况,有没有什么课题,痛点。一般是这个思路。
以上是我如何询盘*(需方诉求)的,那么去哪里认识这些老板呢?
- 比如现存客户就是一个主要途径,公司内正在跟进的案子,以前工作中积累的人脉等等。这些对你都有所了解和信任,是最佳的对象,从他们口中得到的新点子,再加上平时接受的大量訊息,买卖訊息Matching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 现存的供应商也是一个途径,比如新品开发时,厂家往往做一些调研,也可以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得到一些买家的情况,从而Matching一个生意。
新事业拓展,最有效,最简单就是现有客户的新需求,新点子,和现有工厂的新产品,新方向,反向找关联客户。那你说我公司既没有前辈给我新客户,也没有现存的供应商怎么办?
也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出自己的特色,现在各种各样的自媒体,Club House,YouTube,LinkedIn,其实国际贸易各个行业的需求到处都是,只是互相都没有机会认识彼此。所以当你有自己的品牌后,自然有工厂找到你请你帮他们卖货,也有客户找你买货。如何发现自己或者公司的长处,并发挥到极致,客户主动上门来找,这也是一门功夫。尤其是来日本后,通过这种方式有过一些实际成交。
以上三种方法,是我平时最有效的得到买家诉求的方法。下面我们说下第二个话题。
2.商社人新事业开发的一般思路
一般看到一个市场的需求,我都会看下背景,*(给供应商讲故事时肯定会被问到),这个需求是因为国策的变化,还是因为竞品的问题,还是关税的变动。根据不同的背景,我会设计方案。一般分两种
- A公司要这个东西,A公司以外的公司也会要,横向展开。
- A公司要B这个东西,那么做B的原料是什么,A需要B做成什么。
第一个好理解,第二个举个例子,随着半导体制裁令,光刻工艺的成本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35%,耗时占整个芯片工艺的40%到60%,是半导体制造中的核心工艺,光刻胶的国产化成了一个大趋势。比如国内A公司需要光刻胶的原料光增感剂,我会同时关注制作光刻胶的其他材料,比如光致产酸剂,光刻胶树脂、溶材料剂、单体(活性稀释剂)和其他助剂。因为单单一个光增感剂的贸易,容易收到市场各种因素影响(5F模型)导致利润下降或者失去订单*(失注),所以一般商社会集合其他的原料一起打包卖给客户。这样和客户的粘性就会增强,后续丢单可能性小,贸易品类更多利润更多,打包销售终端品良品率也会高,买家也会同样省心达到一站式采购。
顺便说一句,除了上述的横向展开,纵向展开,还有通过投资,入股,并购,合并等等手段整合上中下游资源也是商社的常规做法。比如投资光刻胶的原料厂,入股光刻机工厂,并购下游芯片厂等等。这些都是实例。之前写过伊藤忠丸红钢铁如何整合产业链的文章,链接在下面,有兴趣可以看看。
总结一下今天话题,买卖家的诉求訊息都重要→买家需求更重要→如何获得买家需求*(和如何认识买家)→达成交易后下一步横竖展开的常规思路。
新事业开发的途径各有各的方法,我这边结合我的经验浅谈一下我对这个事的看法和心得,希望某个观点或者某一句话可以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