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我拼盡全力工作40年,靠這三個點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稻盛和夫:我拼盡全力工作40年,靠這三個點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稻盛和夫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 出身科學家,25歲時靠著在精密陶瓷領域的發明創造走出了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27歲開始創業,可以說是靠赤手空拳在40年的時間里創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 他集科學家、企業家、哲學家於一身,這樣的成就可以說是空前的,65歲時從一線引退,創辦私塾傳播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稻盛哲學。

在引退後的第13年,收到邀請拯救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當時很多人都勸他,你已經非常成功了,完全可以不用去收拾那個爛攤子,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出山,讓人意外的是,僅僅花了不足兩年的時間就成功將其扭虧為盈。

而且利潤遠超日航鼎盛時期,稻盛和夫事後說:「扭虧為盈不是目的,重點是我離開之後,日航還能夠繼續正常發展。 "這就是他的經營哲學。

甚至阿裡巴巴創始人三次專程拜訪,向其請教企業經營之道。

任正非與其交流后,對其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我們追不上他。 ”

80多歲的高齡,去做演講,一講就是一兩個小時,演講廳里座無虛席,有一半都是企業的老闆。

很多人問到稻盛和夫:「您創辦企業如此成功靠的是什麼秘訣呢? ”

稻盛和夫笑著說:「並沒有什麼秘密,但是有這三個原則,是我一直遵循的。 將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 ”

咱們今天就一起看看,稻盛和夫遵循的到底是哪三個原則。

1、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稻盛和夫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起點非常低,在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上班,與他同批入職的同事,後來因為無法忍受企業的管理混亂,更看不到前景,都選擇了跳槽了,有的重新參加考試,再次深造。

他也要離職,但卻被家裡的哥哥痛駡一頓,說他不知道家裡的苦,只顧自己,太自私。 無奈之下選擇繼續留下,但內心還是非常不爽。 後來他就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離職的好藉口。 索性沉下心來專注於研究陶瓷。

即便是被賣菜的商販嘲笑:「在松風工業工作,連婆姨都娶不到」。。 他仍然不為所動,就是要走一條別人不敢走,或者不願意走的路。 把所有的不愉快全部拋擲腦後,一線搞研究。

兩年後,他在陶瓷領域取得巨大成果,公司也因此扭轉局面。

2、計劃不執行,不如不做計劃

稻盛和夫在陶瓷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功,並非在開始之前就斷定自己能夠有所成就,而是"歪打正著"的一次意外。 但如果你閱讀過有關他的書籍,你就會知道,看似一切的偶然其實終究是一種必然。

他為了給自己找到合適的辭職理由,而不惜制定了高強度的計劃,甚至吃住都在實驗室里。 而且嚴格執行自己的計劃。

看到現在很多年輕人,沒到年初就開始制定計劃,年末進行總結復盤,但大多數是今年的計劃推到明年,明年的推到後年,三年前的計劃到當下還沒有完成。 這樣的執行力怎麼會有好結果呢?

做計劃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執行,如果不按照計劃執行,制定它純粹就是自我安慰。

3、抓住一切機會,磨練自己的"敏銳度"

稻盛和夫在創辦第二家企業的時候已經50多歲了,在這個年齡很多企業家都開始考慮自己的退休和接班人事宜了,而稻盛和夫卻請求董事會批1000億日元,進軍電信領域。

董事會幾乎沒有同意他的提議,因為陶瓷跟電信完全是兩個不沾邊的領域,如何能夠保證跨界成功呢? 但最終還是沒能扭得過他,無奈之下同意了他的請求。

稻盛和夫當知道提議通過時,他甚至不惜給董事會下跪,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沒想到在接下來的一二十年,他創辦的KDDI電信公司竟成為日本的最大的電信公司,一躍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

多年的創業經歷讓他始終保持著敏銳的判斷力,對政策的變動也是非常敏感。 這個能力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處於那種環境中自然地形成的。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任正非:你不瞭解稻盛和夫! 真正的稻盛和夫是什麼樣的?

中國最崇拜的日本人稻盛和夫,最崇拜的卻是一個寂寂無名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