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你不瞭解稻盛和夫! 真正的稻盛和夫是什麼樣的?

任正非:你不瞭解稻盛和夫! 真正的稻盛和夫是什麼樣的?

現在突然發現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稻盛和夫的粉絲,到處在討論學習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研究他的成功之道,研究他一生的傳奇業績,研究的思想,這些成功人士都願意通過學習,讓自己的事業更成功,讓自己的企業有更大的發展 ,其中有二位成功人士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詳的。

2011年9月,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不顧79歲年邁之軀,蒞臨台灣深圳。

應邀前往華為公司,與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進行一場交流活動。

稻盛和夫一下飛機,就看到任正非帶隊在機場等候迎接他。

一見面,任正非就說,我非常喜歡您,和您著的書,您的書對我影響很大。

這次稻盛和夫受邀參觀華為,任正非盡顯地主之誼,親自陪著稻盛和夫在華為總部參觀,為稻盛和夫設迎接晚宴。

稻盛和夫在深圳的幾天中,任正非幾乎天天拜訪,二人相談甚歡,聊天也是包羅萬象,無所不談。

這次訪問,極大地增加了任正非對稻盛和夫的理解。

有一次,任正非和一個作家聊天的時候,居然可以直接打斷對方的話,說他不瞭解稻盛和夫,他認為這個作家對稻盛和夫的表述太過膚淺,而這個作家已經寫了好幾本關於稻盛和夫的書了。

任正非很高興地講述了他對稻盛和夫的理解。

先講述了自己當年為了吸引到一個俄羅斯籍的數學人才的事,自己不僅不惜重金,最後為了這個數學家工作方便,還在莫斯科建立實驗室,然而這個數學家在莫斯科也不好好工作,天天在辦公室里打遊戲,很長時間也沒有工作成果,見了領導也不是那麼禮貌,只是擺擺手就打過招呼了,大家都對這個俄羅斯數學家非常不滿意,也沒少給公司提意見,建議解聘這個數學家, 但任正非都沒有批准,所以也就沒有結果,大家最後認為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最後證明,任正非是正確的,因為在公司從2G到3G,從3G到4G,從4G到5G的跨代突破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為華為立下了汗馬功勞,再一次驗證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華為也因為愛惜人才,華為的5G專案,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

而稻盛和夫不僅請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還請了很多世界一流的化學家。

因為稻盛和夫的公司做的是精密陶瓷,核心成分是氮化鎵,是一種電子功能性的陶瓷,主要用於精密醫療器械和互聯網硬體,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而稻盛和夫的公司做的是精密陶瓷是世界上最好的。

同樣把5G做到世界第一的任正非,自然對把精密陶瓷做成世界第一的稻盛和夫有更深的理解。

網上還流傳了一句話:在對世界一流人才的重視方面,我們追不上稻盛和夫。

此時,任正非經營的華為已經躋身世界500強企業,成為僅次於愛立信的世界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

在成就面前,任正非並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放眼世界,向世界優秀的公司學習。

而且任正非軍人出身,本身就很優秀,他要學習的榜樣,當然是優秀中的優秀,哪個都是優秀企業中的王中王。

以前任正非學習IBM,現在任正非要學習日本稻盛和夫,想要消化創新進而產生一個華為的管理版本。

那麼,稻盛和夫是何許人也,值得任正非這麼重視呢?

任正非本人就很成功,能放在任正非眼裡的人也沒多少,

在任正非看來,自己並沒有比別人聰明多少,到了不惑之年才組建華為公司,人到中年後,手下經營的華為公司才躋身世界500強。

其中艱難也不足為外人道也。

而稻盛和夫手下經營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一家是京瓷公司,另一家是日本盛和塾。

更令世人折服的是,他退休后,當時的日本首相邀請77歲高齡的他,再次出山,擔任日航CEO,僅用一年多的時間把這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扭虧為盈,創造日航歷史上空前的1884億日元的利潤。

稻盛和夫始終把員工的利益看得很重,並沒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退休之後,他還把他的股票分散給了他的員工,激勵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

任正非顯然也受了稻盛和夫的影響,所以也學了去,在華為,把大多數的公司股份都分給了員工,現在華為的薪水,福利待遇一直也是國內各公司的翹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甚至加班都加出加班文化來了,所有員工的辦公室都為加班方便而準備了一個床墊子。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任正非創建了世界級的通信公司,本身就是一家很好的企業,但任正非卻十分重視稻盛和夫,並向他學習企業的運作方式,說明稻盛和夫定有過人之處。

在眾多成功人士中,如果說任正非和稻盛和夫都是做技術出身,容易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互相交流的話,那麼還有一個成功人士也非常喜歡稻盛和夫,曾經三次去拜訪他,和他一起交流企業管理工作經驗,這個人就是馬雲。

2008年,隨著雷曼兄弟的倒閉,正式宣告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了,一時間世界人心惶惶。 世界經濟看美國,美國現在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那明天會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

馬雲的阿裡巴巴剛剛發展起來,第一次遇到這麼重大的事件,馬雲也還是個年輕人,當時經驗也不足,心裡當然也沒譜,但馬雲是個願意學習的成功人士,在經過深思熟慮後,馬雲去拜訪了稻盛和夫,向他請教面對困難的對策和工作的方法,總結起來,稻盛和夫說了5條實用法則,就是後來人們說的

稻盛和夫的5條實用法則,馬雲認為他的境界比自己高。

以下是具體的5條稻盛和夫實用法則,讓我們來研究一下。

1.越是錯綜複雜的事情,越要回到原點,根據簡單的原則進行判斷,把經營原則簡單化。

就當下遇到的經濟危機來說,稻盛和夫認為: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來,基本每十年就要發生一次經濟危機,幾十年就要發生一次大級別的經濟危機,但美國總體上還是向前發展的,而且越發展越好,今天已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那2008年的經濟危機,也僅僅是一次較大的經濟危機,它不會改變美國經濟向上的總體趨勢,所以,現在應該做好準備,抓住這次機會,為公司更好的發展打好基礎。

馬雲認為稻盛和夫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進而更清晰地看清事情的本質,做出更理性的判斷和決策,所以認為他的境界比自己高。

2、沒有人是環境的奴隸,很多人最擅長的,就是找理由。

家庭條件不好,教育環境不好...... 把外界環境當成束縛自己的障礙。

做實質工作的人找的是辦法,不工作的人,想的是理由。 這一點稻盛和夫也是贊同的,作為企業家,識人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特別是識別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稻盛和夫的方法就是看工作員工具體在做什麼,有積極工作態度的員工,大都是在想辦法怎麼把公司佈置的任務完成,所以,他們想的是辦法。

而工作態度不積極的員工,他們的目標不是為了完成目標,他們想法就都是找到完不成任務的理由,這個時候,問一下員工的想法就明白了,如果員工想的是辦法,就是有積極工作態度的員工,如果員工想的是理由,那這個員工的工作態度就不端正。

3、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模式×熱情×能力,

如果你擁有思維和熱情,那就所向無敵了,能力是第三位的。

這是在職場的領導都明白的一個道理,現實職場中很多員工認為特別有能力的人,特別有能力的老實人得不到提拔等問題,其實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最好的員工,一定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模式和熱情的工作態度,也就是積極的工作態度,這二條是優秀員工的重要條件,能力排在第三位。

為什麼這麼排序呢,因為一個員工,沒有獨立的思維模式,員工的行為就沒有規律,領導不能掌握員工的行為規律,如果沒有積極的工作態度,領導就得不停地監督員工的工作,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4、嚴格按照"六項精進"磨礪心性。

"六項精進"是指:
一、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二、要謙虛,不要驕傲。
三、要每天反省。
四、活著,就要感謝。
五、積善行,思利他。
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這是六條提高自己的要求,是成功人士繼續發展的努力方向,具體做出來對於成功人士,能做到這六條也非常不容易,即使這樣,成功人士也要嚴格按照「六項精進」磨礪心性,就像其中的第一條說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受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當然,其它的五條也都很重要,這裡說的是從頭開始的意思,從第一條開始,一條一條的, 不折不扣的嚴格努力的執行。

5、成功是成己達人,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

但凡是想成大事的人,都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

能把生意做大,做長久的人,基本保持一個原則:有錢大家賺。

幫助別人就是説明自己,在賺錢這方面也不例外。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合作如此頻繁的當代社會,個人的能力顯得更是渺小,所以個人能取得的成功也是很有限,也可能是很渺小的,甚至不能取得成功,不幸的是,取得成功的人真是少數。

所以,想要取得成功,合作基本是必要的條件,如果要取得大的成功,對合作的要求就更高了,在職場中,大家互相合作,都是一種交換,如果想和別人合作,就要先幫助別人,以換取別人的説明,自己説明的人越多。

在成功的事業中,交換到的説明也就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高,賺錢概率也就越高,賺的錢也就越多,這裡,就是交換的道理,也就是成功是成己達人,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直白一些就是幫人就是幫自己,千金散盡還復來。

總結一下,喜歡稻盛和夫和他的書的成功人士很多,遠遠不止任正非和馬雲二位,他們只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二位,但僅這二位,就足以說明稻盛和夫的不凡之處,目前,大家已經看到的是他成功的表像,這並不足為奇,因為成功的人太多了,能讓任正非和馬雲共同喜歡的人,想必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就讓我們也一起向喜歡稻盛和夫學習,慢慢解開這些謎團吧。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是稻盛和夫先生在87歲高齡時寫下的新作,是他一生集大成之作,也是他的封山之作!

完整地過好今天,才能看到明天,這是稻盛先生的"活法"。

每日六項精進,全心工作,這是稻盛先生的"乾法"。

沒有到不了的春天。 正如春天的櫻花,冬天越是嚴寒,春天越是櫻花爛漫。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里,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稻盛和夫《活法》讀後感 分小結

稻盛和夫:我拼盡全力工作40年,靠這三個點將”不可能”變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