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常用的專業術語/專業詞,有哪些?

blank

產品經理常用的專業術語/專業詞,有哪些?

為了方便大家快速瞭解,整理了一個「產品經理_常用專業術語」的Word檔。

底部有直接快速獲得的方式

共計有195個專業詞,涉及9大領域。 應該是目前最全面的一份了,包含名詞及相關解釋,部分術語添加了舉例說明。

blank

產品經理專業術語

1、App功能介面

共計24個常用術語

blank
  • 首頁

常見的標準化首頁包含:狀態列、標題欄、訊息展示區、宮格導航區(金剛位)、推薦區、底部導航區。

  • 狀態列:

有信號、電池的一欄,基本不參與到產品設計中。

  • 標題列

手機窗口的頂部,一般這個地方會放上App的名字。 比如像淘寶京東,目的是說更好的告訴大家我這個產品是哪個APP的。

  • 訊息展示區

它也叫廣告位,也可以叫banner廣告位等等。 它下面會有幾個動圖切換,一般三五個都有,這樣可以左滑右滑。 這一部分區域對App來說比較重要的一個區域,很重要目的是吸引眼球。

我們在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會問說,你覺得首頁的兩個作用價值是什麼? 其中第一個就是吸引眼球。 一般在這有抽獎、送紅包618雙11各種各樣的活動。 這張圖片吸引到使用者點擊之後,可能會跳轉到你想讓使用者去跳的地方,更好的去讓用戶能夠留下來,我們叫做訊息展示區,也可以叫banner廣告位。

  • 宮格導航區

也可以叫金剛位、豆腐塊,也可以叫櫥窗導航。 這一部分在首頁扮演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訊息分流。 可能會有很多小方塊,一般是一行4個或者5個,一般不會超過兩行。

  • 推薦區域

千人千面,不同的使用者打開在大眾點評或者打開淘寶,都會有一些不一樣內容,那麼這叫推薦區域,這是一些個性化的設計區塊。

  • 底部導航欄

通常有4-5個按鈕,比如像首頁,商品分類,消息,購物車,個人中心等等。 大家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去給它編號,比如第一個導航的第一個主核心功能,第二個主核心功能。 它的作用價值是說5個的情況,比較好去點擊切換,比較便於我們在接下來產品結構上去做擴張。

blank
  • 分類導航

可以是頂部下拉式功能表,也可以是左側的抽屜式功能表。

  • 清單頁

一般它會常見於App底部的第二個位置,我們可以叫分類,可以叫商品,可以叫App的最核心的一個模組。 它存在的作用很多時候是使用者的主操作區域,篩選區域。

  • 訊息卡片

它作為一個商品/貨物的最小單元,我們叫訊息卡片,點擊之後就會跳到相應的詳情頁里頭去。

  • 推薦策略

根據不同的人對他們進行不同的推薦策略。

blank
  • 詳情頁

比如商品詳情頁,會有一些主圖。 這是一個詳情頁很核心的部分。 同時還會有分享按鈕,更多按鈕等等。 描述區域,有價格,還會有一些促銷領券等等,是刺激消費的入口。 底下的話有評論區、評論區常見問題等等。

2、與產品行業和商業模式相關

共計30個常用術語

blank
  • 護城河/壁壘/門檻

比如你做了一個產品的實戰專案,這時候面試官可能會問你一個問題,你這個產品的護城河是什麼? 如果別人抄你了怎麼辦? 你如何有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其實它的表達意思都是一樣的,這個時候你比如說我自己有認識這樣的人脈資源,我有這樣的老師,或者是我有這樣的一個管道等等。 什麼東西是你有的別人沒有的,你產品或者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 千人千面

最早是淘寶提出的,泛指針對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推薦,當然這個可能是要基於海量的數據。

  • 權重(加權/降權)

當你搜出來的東西,跟你類似的人他也點了,那麼發現這個商品是更適合你的,就會給這個分數加深一點,你可以理解為加權。 反之,給它分數降低了,讓它更加排靠後,這個就叫我們叫權重。

  • 導流

使用人數比較多的某一個App,或者是使用人數比較多的某一個功能,它給這個功能裡頭可以推薦一些其他的商品,就算導流。

  • 推送

在遠端雲端給使用者下發簡訊一樣的這麼一個消息。

舉個例子:當公司里頭想去把一個重要消息及時的告訴到用戶的時候,那就會有這麼一個推送,他會在App的後台有一個模組去點擊發送。 然後這個訊息編輯好圖文並茂的就可以發到使用者的本地,用戶手機上就可以看得到。

  • LBS

基於地理位置的一些場景應用。

比如說:美團外賣、滴滴打車,包括想看附近的人,其實這都是它的重要的一些使用場景。

  • M站

通過手機上打開一個網址,然後你看到的這些內容它叫M站。

  • Web(PC)端

用瀏覽器打開一個網站,這個我們叫web端或者電腦端。

  • 小程式

基於微信的,類似於像App輕應用的一個產品叫小程式。

  • IM

理解為即時通訊。

比如微信、陌陌即時聊天等。

  • SNS

即社交網路,基於人和人的這種社交聯繫。

  • OTA

比如攜程、去哪兒、美團酒旅這種形式,都屬於從中間賺取一定的傭金,這種仲介的活我們叫OTA。

  • OTO

online to offline,就是線上去操作,線下去消費。

比如滴滴打車、美團。

  • B2B

像1688,像alibaba.com,它很多時候兩邊都是企業方,一邊是貿易商,一邊是工廠,它相互對接,就是商家對商家。

  • B2C

商家對個人。

  • C2C

個人對個人 。

  • SAAS

相當於是個解決方案。 解決企業它的某一類的用途或者是某一類問題,然後提出了這種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叫SAAS。

  • CRM

客戶管理系統。

  • ERP

跟SAAS其實是不同的稱法,有些類似。 把多方的人的任務流或者業務流能夠很好推進下去的這麼一款產品,我們把它叫做ERP。

常見的商業模式

共計6個常用術語

  • 賣廣告

APP流量比較大了,旁邊會放一些品牌廣告,比較常見的一種商業方式。

  • 賣會員

某些商品優質的內容,它需要你成為會員,才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務。

  • 賣皮膚

典型的就是遊戲行業。 包括QQ早期的QQ秀,各種各樣的一些掛件,包括一些人物卡通形象,靠此來賺錢,這個也是非常大的一個模式。

  • 抽傭

比如賣房的,鏈家貝殼,幫你把房賣掉500萬,他們收一個點兩個點的傭金,這個叫做抽傭。

  • 收過路費

這種模式常見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比如:當你的銀行卡里的錢通過支付寶或者是微信支付提現的,達到一定額度之後,再往後你要提每一筆錢的話,他可能都要收千分之一的費用,這筆費用其實是蠻多的。

  • 放低利貸

常見的比如花唄。 看起來好像比傳統的信信用卡的費用低,它的邊際成本幾乎是為0的。

3、與數據分析相關

共計15個常見術語

blank
  • 曝光:

其實可以理解為叫被看到。 這個詞在各個行業都會用到。 你App曝光不行就沒有知名度,基本上就是可以列為曝光。

  • PV和UV:

簡單的理解,PV就是有多少人次看過,UV就是有多少人看過。

舉個例子:因為PV很多時候它一定是大於UV的。 比如說同樣的一個人,他一天使用App看首頁看了兩次,它的PV其實就是等於2,它的UV其實還是1,因為它還是一個人。

  • 日活 DAU

DAU就是日活,就是今天有多少人打開這個APP。

比如說微信,可能每天大家都會打開,所以他DAU有可能10億以上。 但像京東這個產品,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會打開,所以它的DAU可能就會比較小。

  • 月活 MAU

可以理解為在一個月期間內有多少人打開你App了,我們叫月活。

  • 留存率

當一個產品一個App被使用者下載完之後,後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衰減,衰減的比率就叫做留存率。

舉個例子:比如說這個APP第一天有100個人下載它並且使用了,那麼第二天只有50個人,那次日留存那就是50除以100,那就是50%,以此類推。 包括7日就是第7天,然後月留存第30天的時候,使用者有多少人來使用你。 比如第30天有10個人還繼續使用這個APP,那麼就是它的月留存就是10除以100,等於10%。 那麼留存率它是大了好還是小了好? 那當然就是越大越好。
同時針對不同的產品,它的衡量指標就不一樣。 比如說針對一個像微信即時聊天的這種工具,它可能留存率肯定是越大越好,使用者的粘性更高,好友之間內容越多。 對於電商類的產品的話,你可能很難要求他天天都買東西對吧? 所以它這個比例它是會有一些不同。

  • 跳出率

通常我們泛指是到了你這個網站或者APP的首頁。

比如說:有100個人打開你App或者打開進到網站首頁,其中有60個人,看完之後就關掉了,你這個時候的跳出率那就是60除以100。 跳出率肯定肯定是越小越好,說明這個網站的首頁設計的比較好,比較吸引人。 通常我們會出現在面試的時候或者在日常工作中,面試官或者你的老闆會說你這個頁面的跳出率非常高了,就說明有問題,沒有抓住用戶的重點,沒有吸引到使用者。

  • 數據反饋

很多時候互聯網產品經理做事情的時候,基本上使用者在App上或在這個網站上所有的訊息都是有統計的,通過這些統計,我們會得到使用者的一些喜好,包括使用者的一些行為等等一系列的操作,包括我們會根據使用者的一些數據做頁面的調整,我們就叫數據反饋。 通過這個數據上我們能夠看得到一些東西,或者分析出來一些東西。

  • 埋點

我們所有的這些數據,它都是來自於你的埋點。

比如說我點擊這個按鈕了,你要先統計。 可以理解為這個地方放了一個統計器一樣,當你點擊一下之後,統計器就把它統計出來,告訴後台說用戶點了一下,就叫埋點。

  • 是下載量

就是有多少使用者。 不管是他通過你的官方網站的鏈接點擊下載的,還是通過App裡頭,通過應用商店/AppStore/華為應用商店/應用寶商店,去點擊下載按鈕裝到本地了。

  • 啟動量

裝到本地之後只是一個包,你把App安裝之後,你點了啟動,然後你進到首頁了,這叫把它打開了,就叫啟動量。

  • 漏鬥模型

就像咱們剛才說的,可能有100個人打開App了,然後可能有50個人,最後在你App上點擊了註冊這個模組,然後有20個人可能把手機號和驗證碼都輸對了進來了,這個漏鬥模型就是說從100-50-20,這叫漏鬥模型。 通常是用來去統計某一個功能它的轉化率。 當然這個漏鬥模型肯定是越寬越好,說明你產品的設計上面沒有bug,使用者使用起來非常流暢,能夠完成它的主路徑。

  • 高頻和低頻

像微信是高頻,天天都用,而且一天用很多次,低頻的話像唯品會或者京東,這種可能它的頻次就沒有那麼高。 當然高頻和低頻它不是絕對的,有些高頻和低頻不單是指App它也會指某個功能。 不能說高頻就是好的,也不能說低頻不好的,因為也要分商品。 像買房這種東西很低頻,但是依然也會孕育出很多大的市場,因為它的交易額高、客單價、低頻次、長決策週期。

  • 任務路徑

任務路徑跟使用者路徑是比較類似的。

比如說:我們可能想要使用者去做一個簽到,他的任務路徑是什麼? 他要拿到這個商品或拿到優惠券,他的任務路徑是有哪幾個步驟,這叫任務路徑。

4、與需求調研相關

共計8個常見術語

blank
  • 目標使用者

對於這個事情有強烈迫切需要的人,才算是目標使用者。

舉個例子:我們做一款教人打籃球的App,可能想打籃球的人很多,那麼有些人也想學,但是他可能不願意花錢,他覺得看視頻內容就ok了,他不需要花錢,所以這一類人就不算是我們的目標使用者。 只有那些可能自己看了很多視頻,或者是要參加一些籃球的這種特殊考試,或者是自己願意去花錢去買服務的人才,算是我們的目標使用者。
台灣有14億人,不是說只要打籃球都算是我們的使用者,不是的。 1萬個人裡頭只要有1個人有這個訴求,那麼一個App只要有10萬的目標用戶,這個產品其實就可以去跑起來,這個叫目標用戶,對於我們這個事情有強烈迫切需要的人。

  • 試錯

很多時候我們做一個APP,我們不知道對還是錯了,我們就試一試,發現錯了我們就微調,再錯了我們再微調,這個叫試錯字面的意思。

  • 痛點

比如說:我打籃球看了很多視頻,然後我也去找了這種籃球隊想去報名,讓他們教我們,他們不願意教我們,所以這個時候我的痛苦就是說我找不到人來一對一教我去打籃球,所以這就是我的痛點。 痛點就是強烈的需求點。

  • 爆點

基於常規的運營設計的方案,或者是產品設計的一些方案,然後快速的讓很多人知道,並且形成一些口碑性的傳播的這種產品方案,我們叫做爆點。

  • 樣本使用者

在做需求調研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找100個調研的物件,這100個調研對象其實相當於就是我們的樣本使用者。

  • 定性訪談

當我們產品一開始推出的時候,或者我們只是有個想法,我們不知道這產品靠不靠譜,我們一般會叫定性,就是要不要做,一般是針對於定性訪談的,我們看使用者是不是真的有這個需求。

  • 定量訪談

一般會針對於我們產品已經做上線了,已經做了1.0或2.0的版本,接下來我們要針對他們做一個升級改動,或者是優化某個功能。 我們想知道這個功能是不是有人在用,它用的程度和難易程度是多少,所以我們一般會用這種線上問卷或者線下問卷這種方式。 定量調研針對是使用者,他有多少的痛點,他是不是真的願意付多少錢,更細節的一個方式了。

  • 常見的調研問卷

比如:騰訊問卷、問卷新、調查派,大家可以去這個平臺上去看看,一般像這三個調研類的網站的話,主要還是針對於定量的調研會更多一點。 定性訪談的話,我一般建議大家一個一個使用者去聊,這個時候你會更有感覺一些。

5、與技術研發相關

共計40個常見術語

這個模組很關鍵,可能很多同學說師兄我不懂技術,我要不要去學寫代碼啥的,不需要寫代碼,你把這一講的內容好好看,把它記下來做筆記,基本上你可以在跟技術溝通的過程中,90%的常見的一些問題都能解決到,那剩下的10%的話,你可以私下裡問問他,跟他聊一聊,基本上就搞個定,所以不用去花一個月兩個月三五個月去學技術。

blank
  • RD

研發的意思,我們工程師程式師叫研發。

  • iOS和安卓

iOS:就是我們的蘋果操作系統,蘋果的操作系統,大家現在蘋果電腦大家用的很多,基本上都是iOS的操作系統,主要是泛指蘋果手機iOS操作系統。

安卓:比如說小米、華為。 他們用的系統都是安卓系統。 他們的區別是說,在這兩個不同的平臺上,需要不同的代碼語言來去做程式設計。

  • 前端和後端

APP的介面,你能看到的東西叫前端,你看不到的東西叫後端。

比如這些數據這些人,然後這些交易的發生的訊息的流轉,它是在後端進行的,所以我們叫後端。 一般我們會有後端的工程師。

  • 伺服器端

我們會要做一些底層的資料庫的存放,然後包括一些安全性能等等這些東西,我們都把它理解為叫伺服器端。 其實它跟後端的話是有一點連接的。

  • H5

大家可以看到App裡頭有些功能,可能我們既要去做安卓,又要做iOS,其實開發起來成本比較高,所以我們就會做一個網頁版的,h5就叫做網頁版的頁面,來去替代。 這樣的話兩邊都通用,就不會出現說開發的成本高的問題了。

  • PHP / Java / html / .net

一種語言的類型。 簡單來理解的話PHP,一般我們會針對電商的後台會用PHP來做。 所以大家其實可以在網上去查一下,這幾個語言常見於我們App或者小程式,或者你們公司自己的業務裡頭,哪個模組查一下基本上都差不太多。

  • 資料庫

我們大家所有人的訊息,基本上每個互聯網App公司都會有一個資料庫,後台不管是用來存放商品還是用來存放個人,它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一個系統。

比如:從個人訊息來看,像微信可能就是這個人的名字,包括他的昵稱,然後他的一些所有你在填的訊息,包括你發的朋友圈,你的好友清單等等,他就會存在這個裡頭,你就可以理解為像你個人銀行,以身份證為關聯的個人銀行,可以這麼來理解它叫資料庫。

  • 開源

互聯網行業我們有一個好處是大家不喜歡重複造輪子,比如說我寫了這麼一個個人中心修改頭像的這一套代碼,我可能把它開放出來,大家都可以用。 這樣的話為了整個行業其實是更好的去推進,所以我們就叫開源。

常見的目前市面上App的大部分的內容,功能模組都是有開源的代碼在線上,所以有時候技術在跟技術溝通的時候,或者跟產品對需求的時候,會說去開源社區找一找這個地方有沒有現在的代碼拿過來。

  • 介面

技術跟技術同學之間他們定義好的這種技術對接的通訊規則,其實我們產品里不用特別多的理解,有時候技術可能會說你把這個介面給我,我來調你介面,很多時候就是調你的我們定義好的規則,然後我要什麼你來給我什麼,其實就是相互商量好的這麼一個協定。

  • 欄位

可以理解為在Excel表格裡頭,比如說我們輸入這個人的基本訊息,這個人的姓名他就是一個字段,年齡是一個字段,身高是一個字段,所有的這些很多的欄位,這個連起來就組成了這個人的一條記錄。

  • GitHub

很多程式師他們把自己開發好的東西就會放在這裡,這時候你可以去那裡找,同時你也可以把這些代碼更新上去,包括把這個代碼給它下下來等等。 可以理解為是程式師他存放自己代碼、學習包括去工作日常中會長期用到的一個技術社區。

  • 寫死

通常指技術人員對一些參數或者配置的「寫死」。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比如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的名字,技術可能會問你一般不會超過6個字對吧? 要不要把這個東西寫死? 答案是不需要。 我一般都會說你不要寫死,因為有可能也許我們這個產品老外也要註冊,還有少數民族的姓名,這時候可能字數就很多了。 你如果一旦寫死之後,這個地方的容器尺寸就像鞋子一樣,它就是38碼,大於38碼的就穿不上,這時候就會比較麻煩。

不要寫死,就是說我這個地方可以根據你腳的尺寸來去進行調整鞋碼的,所以這叫寫死也是常見的一個術語。

  • 爬蟲

爬蟲相當於是一個機器人按照你給他設定好的規則,去爬某個網站的一些訊息,按照你的要求去爬下來。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要去爬淘寶的商品訊息,或者是某個電商小網站的訊息,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寫個爬蟲,去爬它的照片,包括它的連結,包括它的這個價格,還有它的描述,還有上面的一些訊息內容等等,這些訊息給它全部爬下來,存到 Excel表格裡頭。 像一個網路機器人一樣,它會到這個網站上,按照你的設好定好的規則把這個東西爬下來,然後再存成你想要的格式,這叫爬蟲。

  • 腳本

腳本其實就是最小運行的程式單元。

  • 功能變數名稱

大家打開網址,比如 sina.com.cn,這就是一個功能變數名稱。 可能很多同學說App有功能變數名稱嗎,它其實是有的,這些App的功能變數名稱只是大家看不見而已。 大家看到就是一個個的頁面沒有這個網址,其實我們一般在伺服器端或者在後台,我們都給它配一個功能變數名稱,這樣的話你在分享的時候,就會分享出去,別人就可以看到上面在瀏覽器的輸入框裡頭,會有這一找出來英文,那就是它的功能變數名稱。

  • 伺服器:

我們現在大家看到的APP的所有這個東西,比如你打開這個大眾點評,你能看到的訊息刷新了又有新的東西出來,其實這個刷新的動作,就是從伺服器上把訊息拉回來的。 我們所有這些訊息都會存到伺服器端,就是存在雲端的銀行裡頭,你要取錢按照你相應的規則去給到他,他會給你一些訊息,我們存在遠處雲端那個地方我們叫做伺服器。

  • 虛擬空間:

伺服器的話,它是承載虛擬空間的。 伺服器裡頭它是硬體一個表像,那麼它的裡頭會有一個個的存儲空間單元,我們把它叫做虛擬空間。

  • 行程:

一個軟體正在運行的階段,我們叫進程。

比如我們把進程殺掉,我們長按home鍵或者現在底下有滑竿,往上劃時會出現很多個你當前使用的App後台,有些進程直接把它劃掉,就是殺掉進程。

  • Cookie:

訪問這個App的一些歷史瀏覽記錄叫Cookie,比如訪問了哪些網站,留下了這個歷史記錄,我們叫Cookie。 其實跟緩存有點像同一件事情。

  • URL:

實際上跟功能變數名稱是比較類似,URL代表一個完整的URL,後綴對應於網站的功能變數名稱。

指的就是你這一串的東西,顯性的就是大家看到www.,可能點後面跟上一個域名。 公司用的一些內網裡頭,他們有一些就不是www.開頭的,是另外的,比如像svn這種開頭的,它也叫URL。

  • 適配:

根據不同軟體或硬體,進行技術和功能的某種統一映射。

舉個例子:像滴滴打車,它分為用戶端、服務端、平臺端。 我們普通使用的使用者叫乘客,我們是用戶端。 滴滴打車的司機,他們自己會有一個App用來接單和提現,或者是用來回應等等,他們就要用到服務端。 平臺端的話,滴滴自己也會有一個統籌,能夠看到用戶和服務端兩端的交易扭轉等等的一個平臺,那我們叫做平臺端。

  • API:

其實跟介面是比較類似,指的是軟體系統不同組成部分銜接的約定。

比如說:註冊的時候,想用新浪微博來進行註冊,那麼就要調一下新浪微博的API,新浪微博那側會把註冊的使用者相關的訊息經過使用者同意之後,把這些訊息授權給第三方,然後第三方就可以當使用者在登錄這個APP的時候,調用新浪微博的API,點同意之後就可以進去了。

  • SDK:

是常見的軟體開發的整合工具包。

比如說:我們要去用神策這個統計工具,他們可能會把這個軟體一些代碼集成好,打包成一個SDK。 你把這個東西放在你的代碼裡頭,這樣就能運行下去,這就叫做SDK。

  • 系統:

比如後台系統、財務系統。 泛指的是一個解決問題一個軟體模組。

  • 同步處理:

同步處理就是發生了操作和修改等改變后,及時的在同一時間保持一致操作,這個操作就叫同步處理。

  • 異步處理:

異步處理是說,這個東西只有它發生之後,然後到下一個環節才去跟進和處理,這叫異步。

  • 拉取:

比如說我們玩小紅書,我們在首頁向下拉一下刷新,這個其實就叫拉取。 因為使用者發的這些數據,或者給你推薦好的數據已經編好在這個伺服器端了,本地就會從伺服器端把數據要過來,然後在你前面進行一個展示。

  • 丟包:

也是技術同學經常會聊這個話題。 對方想要這個數據,我要給對方的時候中間掉了一些數據,把包丟了,就是我們可以理解為叫丟包。

  • 併發量:

同一時間訪問的用戶數量。

比如說:新浪微博經常會出現熱點事件,同時在搜數據的人或者同時在刷新的人數,叫併發量。

  • 宕機:

因為同時訪問的人太多了,導致系統掛了,造成頁面訪問不了,這個叫宕機。

6、與專案管理相關

共計14個常見術語

我們常見使用的一些做專案管理工具,比如釘釘、飛書、企業微信、JIRA、Tower、Teambition、谷歌Excel等等,其實這些工具都可以。 怎麼樣的一個工具算好的工具,其實就是適合自己團隊的工具算好工具,沒有說什麼是對的或者是好的。

blank
  • 專案管理表:

其實從我個人來說,我自己一直在用的谷歌 Excel來去做專案管理,非常的方便和簡潔。

blank

關於這塊,可以到這個連結查看:產品經理怎麼管理項目進度?

大家可以看螢幕上這個是我自己常用的一個專案管理表,那麼基本上涵蓋了我們各個部門的環節,拆的也比較細,我自己一直在用很方便。

  • 排期:

這個專案從一開始到這個項目結束的時間,大概是多長時間。

比如說前後端、設計、產品、運營加起來可能需要一個月,這排期就是一個月,那麼其實排期對應的就是排期表,Excel表格你要給它拉出來,要很清晰的知道每個人在每個階段做什麼東西,這樣的話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做管理。

  • 顆粒度:

推動這個專案管理的時候,我們要把一個功能或者是一個版本反覆運算裡頭可能會有的好幾個功能,你把它拆分的是不是足夠細,細到什麼地步,這叫顆粒度。

  • 里程碑:

我們說好了這個專案一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地步,我們叫里程碑。

  • Deadline:

項目最終截止日期。

  • Delay:

延期的意思。

比如說:就這個專案可能我們做不了,一個月做不完了,我們要delay10天,那叫delay。

  • Cover:

這事說延期10天,你能不能把它搞定了,是否能勝任,通常我們就說cover。

  • 反覆運算:

新版本覆蓋老版本,不斷的反覆運算。

  • 預警:

提前告訴大家可能會出現風險的情況,比如發個郵件或者通知,叫做預警。

  • 評審:

一般指的是產品經理,需要當著所有研發、測試、設計的同學的面,把你這個專案思路給別人講一下,其他人會提出很多反對意見或建議,你需要進行對應的回應,這個過程我們通常叫評審。

  • 優先順序

比如一個小版本要做10個小功能,這10個小功能,哪個功能最重要,哪些優先順序就會更高,像P0、P1、P2這樣。 一般數位越小專案越重要。

  • 敏捷開發/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驗證。

因為去驗證一個點子或者一個想法的時候,我們很難去召集所有的人和團隊來一塊做這個事情,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會找小範圍的找一些。

比如我們先開發一個很簡單的版本或者小程式,或者是只有一個功能,又或者在公帳號上去發篇文章,看看有沒有人願意報名或者付費,這種都叫做敏捷開發。

7、與UI設計相關

共計14個常用術語

blank
  • UI設計:

UI通俗的理解就是:用戶介面設計。

泛指互聯網的App的介面的長的什麼樣,然後包括它的顏色、色值等等這些都是UI這邊來定義的。

  • 品牌設計:

跟品牌形象相關或者品牌形狀logo等等相關的一些設計,我們叫品牌設計。

  • 平面設計:

常見的比如海報、出版物、標識、易拉寶、宣傳單這種,我們統稱叫平面設計。

  • 動效設計:

打開一個App,點擊某個按鈕,它的一些交互動態效果,一般由動效設計師來做。

  • PX:

即像素值。

更多時候在App介面上設計師會用到,可以理解為是跟設計師溝通的一個刻度值。

  • 字型:

比如微軟雅黑、方正字體等。

  • 字型大小:

即字體的大小單位。

  • 字色:

字體顏色。

包括可能還有一些更具體數值,比如黃色都有很多種黃,它顏色的色值是多少,不同的值對應的不同的黃色程度。

  • 設計規範:

一種設計語言。

比如安卓設計規範、谷歌設計規範、蘋果設計規範等等。 設計師之間溝通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範。

  • 元件庫:

通常是一種統一的開發標準,主要目的在於提高設計開發效率。

  • 佈局:

可以理解為功能的擺放。

  • 視覺動線:

即閱讀時眼睛移動的方向路徑。

  • 透明度:

舉個例子:當我們頁面彈出一個彈窗的時候,它的背景會有一個灰度的黑,可能會給一個透明度,30% 或40%。 這樣的話,能夠讓使用者更好的把視覺聚焦在彈出來那個東西上,所以這個地方叫透明度。

  • 暖色調:

比如紅色、橙色、黃色

  • 冷色調:

綠色、藍色、黑色

  • 品牌色:

比如說像京東的品牌色,就是它的紅色。 淘寶的品牌色就是橙色,這叫它的品牌色。 基於這樣的品牌色,會去做一些產品設計,包括對應到功能介面,品牌露出上面等。

8、與測試相關

共計14個常用術語

blank

  • QA測試工程師:

就像RD是研發,PM產品經理,UI是設計師,是一樣的道理。

  • 測試案例:

比如說:一個版本我們更新了10個功能,除了10個功能之外,其他東西都要保證它正常的使用。 所以我們會寫一個可能Excel表格可能一一兩百條,那叫測試用例。

  • 提測:

當研發把基本的功能都實現了,他們覺得沒問題的時候,就會打包封裝一個apk包或者是一個小的軟體包,然後給到測試工程師,這個叫提測。

  • 複測:

比如說:測試的時候發現了一個bug,反饋給到研發,研發改完之後再重新把App的包封裝好,然後給到測試工程師測試,裝到本地之後,然後去複測一下當時那個問題是不是已經被解決掉了。

  • 複現:

問題重複出現沒有解決掉,就叫復現。

  • Bug:

形容各領域範圍內出現的漏洞或者缺陷。

比如說:原本我們昵稱修改完之後點擊確定,這個昵稱就會改過來,結果發現昵稱還是沒有改過來,就是一個Bug。

  • Debug:

就是把bug或者故障已經修復。

  • 自動化測試:

很多公司的測試人力成本比較高,所以他們就會買一些第三方的測試工具,然後他們去把包封好之後,上傳之後,他們平臺方就會有個自動機器人來去類比人的操作,來去測試你App有沒有bug或者有沒有問題,叫做這個叫做自動化測試。

  • 測試包:

當程式師開發完之後提交給測試工程師,讓他們自己裝到本地的來使用,看看有沒有問題的包,叫測試包。

  • 正式包:

當測試完了之後,測試工程師發現App已經可以了,沒有任何問題,這個時候就會封裝一個包,然後提交應用商店,這叫正是包。

  • Demo:

可以進行示範或者展示的交互版本。

舉個例子:產品經理或者是老闆,想提前看看我們這個功能到底是不是OK,針對一個新技術或者是針對一個新應用,我們做一個demo進行演示。

  • 平滑部署

一個App從1.0—2.0—3.0,中間其實有很多版本。 有些使用者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可能還在用老的版本。 這個時候不能強制使用者去更新,他可以選擇更新或者不更新。 同時那些想嘗試新版本的人,他們就可以使用新的版本。 既保留了老使用者可以使用老的版本,同時新的使用者可以嘗試新的版本,這就可以稱為平滑部署。

  • A/B測試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功能是好還是不好,需要同步驗證,已評估出最好的。

比如說:搜索功能我們要不要上,我們不知道上了使用者會不會用。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能會把比如說100萬的用戶,選50萬用戶上沒有搜索的版本,另外50萬的使用者上搜索的版本。 我們AB測試看看哪一組數據更好,然後來去決定我們要去上搜索。 這種方法其實也是常見在我們在當產品經理,我們在做一個決策的時候,或者是一些探索性創新的產品的時候,我們沒有很多數據支撐,經常會用AB測試。

  • 灰度測試

我們要上線一個新功能,但我們不確定這個功能好還是不好。 我們會先找一些特定的目標使用者,先試一試看對這個功能的喜好如何。 讓它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水準,再來去對外發佈。

9、與運營增長、廣告相關

共計14個常用術語

blank
  • 冷啟動

當我們一個產品App做出來之後,如何讓大家知道、讓大家來下載、讓大家來使用,包括第一個階段如何能達到這個目標,從0~1讓別人用起來,這就叫冷啟動。

  • 天使使用者

比如像小米經常會說,我有前100個使用者,他都把它叫做天使使用者。 對應這個產品,非常早期的用戶我們都叫天使使用者。

  • 種子使用者

使用這個產品非常的好,同時能夠給這個平台帶來一些正向的反饋的,願意積极參與的,或是正向收益的一些使用者,就可以叫種子使用者。

  • 推廣管道

不同地方去獲取用戶來去使用這個產品的方式,我們叫推廣管道。

  • 拉新

如何去獲得一些新的使用者。

  • 促活

已經進來的這些用戶能夠怎麼樣讓它活躍起來,能夠繼續給它推出一些新的功能新的優惠,或是上線一些新的好玩的一些運營活動,讓他們來玩起來叫促活。

  • 留存

有多少人還繼續留下來。

  • UGC

使用者自己產生內容,像小紅書,像微信的朋友圈,每個人都會產生。

  • PGC

那些機構或者是個人他們來產生的這種內容或者是產生的這麼一個商品服務,我們叫PGC。

  • 喚醒

通過正確的方式,比如發簡訊、發推送、發紅包把長期不用的使用者拉回來繼續使用,叫喚醒。

  • 沉澱

讓那些真正是你的目標使用者的人能夠繼續使用,叫沉澱使用者。

  • 機器人使用者

常見很多這種婚戀類的APP或者是社交類的APP,他們會做一些機器人,可以列為就是假使用者。 他們來去跟用戶進行對話,然後來去讓使用者充值或者付費之類的。

  • KOL

可以理解為就是大V。 不管是知乎、微博、公眾帳號還是抖音快手上面,關注數比較多的一些人,關鍵的意見領袖,都可以理解為他們是KOL。

  • MCN

可以理解為大V的一些經紀公司,這樣可以理解叫MCN。

  • 與廣告相關

共計16個常用術語

  • 獲客成本

你獲得一個使用者,他下載你的App或者他在你的平臺上去買了一單,你的成本需要多少。

比如:你在百度上投放關鍵詞,還是去線下去通過發傳單,那麼所有的這些傳單成本或者製作成本或者是投入的廣告成本。

  • ARPU

單個用戶能夠給你這個平臺帶來的價值收入。

舉個例子:比如說像一個買房的使用者,他單個使用者給這個平臺他成交一單,他所交的傭金大概可能是5萬10萬這樣子,他的ARPU就是5萬10萬。

  • AD

廣義上的廣告。

  • CPA

使用者完成一次行為的計費方式。

常見於廣告主在投放廣告的時候,然後跟那些承接廣告的客戶約定好他們的計算方式。

  • CPS

按照消費額/銷售額分成。

  • CPM

每千次展示,然後我需要的你要給對方付的錢數。

  • CPC

按照一次點擊付費多少。

比如大家看到百度搜索完之後,出現了一些廣告位,點擊一次付多少錢。

  • SEO

搜尋引擎優化。

舉個例子:我們在百度里去搜「索尼」出來,那麼可能會有索尼的商家,索尼賣東西的一些人,可能也有索尼的官網等等。 如果官網希望排序能夠靠前一點,搜尋引擎它抓取官網的一些關鍵詞的時候,把索尼對應的詞給它多調前一些或者多加一些權重,讓它能夠更好的被別人搜到。

  • SEM

搜尋引擎行銷。

  • ROI

即投入產出比。

比如:我給你投了5塊錢廣告,那麼你能不能給我帶來4塊5的收益或者3塊錢的收益。 那麼這個事情的ROI = 4.5/5。

  • Landing page著陸頁

不管是AppStore,還是淘寶天貓,為了能夠更好的吸引到使用者,他們會去單獨做一個獨立頁面,讓使用者搜索某些特定詞的時候能夠到這個頁面上來。 是一個綜合的引導頁面,承載核心要傳遞的訊息和關鍵字。

  • 獲客管道

其實跟推廣渠道一樣。 比如我通過百度或得到了這個客戶,還是通過小紅書,通過知乎通過抖音快手的不同的平臺,我們叫做不同的獲客管道。

  • 前貼片廣告

打開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30分鐘,先要看30秒的廣告,這叫前貼片廣告。

  • 搜索廣告

打開百度我們去搜索,比如我們打開百度搜索UI設計,可能會有很多其他的一些UI設計都會來這邊去打自己的廣告,叫做搜索廣告。

  • 訊息流廣告

大家打開今日頭條或者是抖音快手,不斷的去看視頻或者看文章時候,偶爾刷出來一個廣告,下面寫兩個小字廣告,這種就叫做訊息流廣告。

  • 長尾理論

舉個實際例子:如果你是小紅書的市場推廣部門,使用者搜小紅書是肯定是搜到你的。 這個詞是非常熱的。

但是使用者如果搜一些比如說穿搭/潮男/種草等等這些詞,包括最近新出的椰子鞋,它搜的時候都能夠把小紅書裡頭的一些內容,跟椰子鞋相關的一些內容都能夠提前展示。 這樣的話使用者也能下載。 因為小紅書只有一個詞,但是可能跟這些潮流時尚相關的一些詞其實是非常多的。 如果小紅書能夠把這些詞也設計成一個廣告,能夠通過使用者搜到這些詞,也能夠聯繫到小紅書去下載小紅書的話,這些詞其實就相當於是小紅書的長尾詞。

這帶來的長尾的效應,它的收益會遠大於使用者只搜小紅書去下載APP的效應,我們就叫這種是長尾效應。

特別福利:

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公眾號:李三科

回復:專業術語

給你「產品經理_必知必會_專業術語」的Word源檔。

猜你可能需要:

產品經理在早期如何快速學習?

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嗎? 懂到什麼程度?

產品經理的職責有哪些? 到底該做什麼?

你是如何轉行的? 轉行容易嗎?

哪三本書是產品經理必讀書? 為什麼?

初入行的年輕產品經理,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知,如何扭轉過來?

哪些工具能極大提升產品經理的工作效率?

產品經理實習生怎樣提高文檔書寫能力? 有哪些好的文件書寫規範可以學習?

產品經理怎麼管理項目進度?

IT行業都有哪些職位,初學者(0基礎,新人)該如何選擇,才能夠快速進入這個行業?

努力成長,希望配得上您在左下角點的「

想了解更多關於 Facebook 與 Google 廣告投放?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學習Python的11個頂級Github庫

blank

Metaverse元宇宙,一個需要以10年為期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