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內容營銷”

blank

如何正確理解“內容行銷”

這兩年內容行銷火的不行,企業相繼組建自己的內容運營團隊。但很多企業的內容行銷部門變成了公益部門,幾個人的團隊,運營著閱讀量幾百和轉發個位數的公眾號。

這是因為大部分行銷人沒有正確理解“內容行銷”。

那要怎麼理解呢?

內容行銷是指:企業通過生產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特定的人群關注。

既然是要吸引用戶主動關注,那麼企業提供的行銷內容一定不能是廣告。因為廣告不會吸引消費者主動觀看。即使發佈在時下最火的直播平台。

不發廣告,那行銷的目的是什麼?

所謂內容行銷,實際上就是企業主動承擔了原先應該由媒體承擔的作用:生產消費者喜歡看的內容來吸引消費者,從而達到獲取流量的目的。

既然是為了獲取流量,為什麼不直接通過付費廣告獲取流量,而是要用內容“吸引”流量呢?是為了省廣告費嗎?

其實不然,企業拍攝一部電影級品質的5分鐘視頻,製作成本動輒幾十萬;刷爆朋友圈的10W+軟文,也需要耗費內容團隊大量的人力成本、機會成本。通過內容行銷獲取流量,可能比付費廣告更貴。

那為什麼還會收到企業追捧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企業之所以改變行銷方法,一定是因為外部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
舉個例子:

有一個魚塘里有很多魚,魚群頻頻躍出水面,漁夫採取用漁網捕魚的方式,每天都滿載而歸。
後來漁夫發現,因為過度捕撈,魚塘里只剩幾條魚了,繼續用漁網很難再捕獲魚,因為魚在水下會主動躲避漁網。所以漁夫開始用魚竿釣魚,用魚餌吸引魚主動咬鉤。

怎麼理解“魚塘理論”?

在過去,企業可以靠廣告曝光來“控制”消費者的選擇,當時的行銷口號是“渠道為王”、“流量為王”。消費者是“被動選擇” ,貨架上有什麼買什麼,廣告播什麼買什麼(就像用漁網捕魚,魚是“被動被捕”)。

在今天,隨著訊息豐富、商品過剩、溝通增多等帶來的選擇豐富。人們想要的訊息唾手可得,不想看的廣告自動忽略。消費者由“被動選擇”轉向了“主動獲取” 。當消費者掌握了訊息獲取的主動權,他們當然不想花費寶貴的時間看廣告。

因為這樣的外部環境,企業逐漸放棄控制消費者的行為,轉而通過優質的內容吸引消費者的主動關注(內容就是魚餌,魚是主動咬鉤)。

那麼品牌如何做好自己的內容?

說到內容行銷,首先就會想起微博微信。誠然,微博微信的確是目前內容行銷的理想平台,但並不代表發微博微信就是在做內容行銷。

做好內容運營,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1. 一個好產品
  2. 成為意見領袖
  3. 打造品牌人格

1.一個好產品:

產品和服務是一切行銷的基礎,行銷只是產品/服務找到消費者的解決方案,最終讓消費者買單的,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

2.成為意見領袖:

今天的消費者很容易通過網上的第三方測評和買家評論,客觀的了解產品優缺點,所以,傳統自誇式的行銷方式將很難再奏效。

企業作為行業專家,相比自說自好,更應該教會消費者如何挑選、如何使用。通過普及行業知識,在消費者心智中樹立品牌行業專家的形象。

  • 比如某妝品導購類App,在淘寶天貓等交易型電商大行其道的時候,先通過大量美妝護膚的干貨教學和妝品測試,逐漸聚集粉絲基數,之後再推出自營商城,獲得大量用戶。
  • NIKE的App(Running)的功能定位運動私人教練,而不是線上商城。

如果你是一個出售廚具的品牌,在公眾號持續提供家庭烹飪教學、健康飲食的解決方案。讓消費者認為你在烹飪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

3.打造品牌人格

當用戶看到你的文案/視頻的時候,心中都會暗含一個人在和他們說話,不同的品牌應該塑造不同的人格形象,自然說話的語氣也會不一樣。

奔馳希望打造“商務、舒適”的品牌形象,定位高端商務用車。那麼,奔馳的微信公眾號就應該是一名沉著冷靜的精英形象。而不是“90後萌萌噠小編”,

比如同樣蹭“孫楊400米自由泳奪冠”的熱點,沉著冷靜精英男奔馳會說:“最後100米,越成功越堅持”、而時尚大膽的陌陌會說:“做你自己,回敬嘲笑者一個響亮的耳光”。

總結:

  1. 內容行銷不是在微博微信裡發廣告;
  2. 內容行銷是企業生產優質內容來吸引消費者主動關注;
  3. 做好內容的三個條件:一個好產品、成為意見領袖、打造品牌人格。

那麼如何通過內容吸引消費者並最終完成銷售?請關注下期文章《內容行銷就是發搞笑段子嗎? 》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學習laravel的血淚史

blank

關於google廣告的知識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