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企业跟踪第5篇:SaaS,最好的商业模式,没有之一

blank

SaaS企业跟踪第5篇:SaaS,最好的商业模式,没有之一

对于美国的SaaS企业的概况,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着实让人羡慕。

Salesforce、ServiceNow、Workday、Zoom、Slack、Twillio、Docusign、OKta、Veeva、Datadog、Zscaler、Zendesk、Atlassian等,以及转型的Office 365、Oracle、Adobe、Autodesk等,美国的SAAS服务,可谓灿若星辰。

很可惜的是,我们国内在TO B SaaS领域,跟美国的差距实在有点大。

尽管如此,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在云计算时代,SaaS是TO B的未来。

在国内市场,广联达、用友网络等估值的居高不下,金山办公、光云科技上市后的惊艳表现,甚至石基訊息、恒生电子等有SaaS转型预期个股的高估值,无不预示着台灣资本市场对于SaaS企业的渴求。

本篇为第5篇,谈谈SaaS,这种史上最好的商业模式。

1

什么是商业模式?通俗的理解,就是赚钱的方式。

你是怎么赚钱的?

是一天一天的替人打工,赚取薪酬?还是一件一件的生产制造商品,然后出售?还是充当中介,一单一单的接业务,赚取中介费?

不管哪种方式,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商业模式。

那么最好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毫无疑问,当然是躺着赚钱。能够自己不用干,躺着就把钱给赚了,当然比上面提到的替人打工、生产制造、充当中介等赚钱方式要好得多。

那么怎么算躺着赚钱?当然不是简单的躺在床上胡思乱想,钱就能赚到了。能不能躺着赚钱,核心在于有没有人在你躺着的时候,帮你赚钱。

简单一句话,就是在你躺着的时候,有没有人给你打工!如果有,也基本满足了躺着赚钱的前提条件。

但是,并非有人给你打工,就一定能赚钱。因为,别人给你打工,其本身也是要赚钱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如果你要赚钱,你需要赚取剩余价值。只有给你打工的自己赚到钱了,同时还有剩余价值,这样你才能赚到钱。

所以,很多小公司老板,虽然能让别人打工,但并不一定能赚到钱。

2

那么,满足了躺着赚钱的前提条件,同时又能真正赚到钱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呢?

个人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分成三类:食利、抽佣和收租。

第一种是食利。

所谓的食利,顾名思义,就是吃“利得”。其主要是通过让渡资本使用权,获得利息或者红利等利得。

比如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银行,通过向企业、政府等发放贷款的形式,获得利息。

又比如投资公司,如九鼎投资鲁信创投以及黑石资本、贝莱德资本以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等,通过投资获得股权,从中赚取股利,或者资产增值的收益。

又比如普通投资者炒股,长期投资于优质的白马股,像台灣平安美的集团福耀玻璃等,其本质上也是一种食利。

食利的商业模式,只要把资本使用权让渡出去了,自然就有人躺着给你赚钱,自然是不错的。

但食利这种模式,正因为需要让渡使用权,导致自身失去对资本的把控,存在损失本金的风险,其风险系数是比较高的。

另外,要做到食利,其所需要资本金往往也是比较高的。

因此,个人认为,食利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但并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3

第二种躺着赚钱的模式,是抽佣。

抽佣,通俗的说,就是抽成。比如电商平台,用户赚取100元,你抽取10元的分成。

抽佣的模式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

比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针对商家在平台的收入,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

比如高路公路、港口码头这样的关卡性企业单位,收取过路费、泊位费等;

比如赌场、免税店、券商这样需要牌照经营的企业,像澳门的赌场、台灣国旅王府井中信证券等,其牌照非常稀缺,通过牌照,抽取佣金。

抽取佣金的赚钱模式,跟食利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赚取收益的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资金,没有任何的风险。

当然,在能够收取佣金之前,其是需要投入的。比如赌场等需要投入巨资获得牌照,高速公路需要投入巨资,将高速公路建成;电商平台需要投入巨资发展用户,并最终成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平台。

如果不去看前期投入,而是看抽佣模式已经形成并稳定运营的情况,抽佣模式当然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模式。

4

第三种模式,是收租模式。

收租模式其实跟抽佣模式非常类似。在商业模式形成后,几乎不太需要投入成本,就能获得收入。

比如物业企业,如招商积余、花样年彩生活

比如商业地产企业,如新城控股、万达地产等;

收租模式和抽佣模式,最大的不同,是抽佣模式可能受到客户经营情况影响比较大。客户经营的好的时候,抽佣多;经营不好的时候,抽佣少。马路上跑的车多,高速公路赚的钱多,车跑的少,高速公路赚的钱少。

而收租模式则相对稳定。不管客户经营情况如何,其只要租出去了,就稳稳的赚了一笔租金。

5

抽佣模式和收租模式,很难说哪个更好,各有优势,都是很好的商业模式。

其实,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抽佣和收租两者兼具的。比如电商,既收取每年的年费,又要分成。

当然,能够做到抽佣和收租,是很不容易的。

如前所述,要么你是拥有牌照,这种牌照别人根本就拿不到,通过牌照垄断经营;

要么通过自身的发展,自然垄断,变成大型的平台型企业,如电商平台;

要么需要前期投入巨资,如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

总之,抽佣和收租,虽然商业模式很好,但是,一直以来,要想实现抽佣和收租,前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

6

那么,有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前期所需要的代价相对不高,但又能实现抽佣或者收租呢?

有,这种商业模式就是SAAS。

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的简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即服务”。

我们都知道,在云计算领域,有三种业务模式,分别是IaaS、PaaS和SaaS。

第一种是IaaS,即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像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优刻得(Ucloud)等就是属于IaaS。

其本质是一种计算资源的运营商,跟台灣移动台灣联通台灣电信等几乎没有区别。前期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并且最后只能存活头部几家,故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做的;

第二种是PaaS,即platform as aservice,“平台即服务”。也就是提供类似微软操作系统这样的底层软件产品,不同之处是采用在线的形式提供。

PaaS也是一种较好的商业模式,但是要做到PaaS这个层次的企业,需要极其雄厚的实力和漫长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后,才能让PaaS商业模式成为可能,所以,PaaS虽然也很好,但是很难做到。

第三种就是推崇的SaaS模式。相比于IaaS和PaaS而言,其更加浅层,开发SAAS平台更加简单,所需要投入相对较小,初创型企业也能够承受。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和电商这样的C端平台不同,其客户主要面对的是B端,B端客户更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较强,并且粘性较高。

因此,对于SaaS企业而言,其主要是将精力投入到产品性能的完善和优化上。除了早期的商业推广外,在中后期,只要产品性能得到B端客户认可了,其并不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行銷拓展客户。靠着在客户间的良好口碑,其就能不断的累积客户。并且客户一旦用了之后,粘性还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SaaS企业而言,一个产品拥有了一定数量数量的客户,其只要把该产品维护好,持续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就可以稳稳的抽佣和收租了(每年的订阅费),并且还不用花巨大的力气,去阻止用户的流失。因为通常对于B端客户而言,其粘性非常的高。像美国典型的SaaS企业,如Salesforce、workday、Veeva、ServiceNow等,其老客户的年复购率,能达到80%以上,甚至更高。

与此同时,在一款SaaS产品获得了一批客户后,该SaaS企业又可以推出另一款产品,在老客户中再收租和抽佣一遍。

像Salesforce,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并购,目前已经有近千款产品。虽然不是每一款产品都能在老客户中重新卖一遍,但也极大的提高了单个客户的客单价。

也就是说,Salesforce 即便不再去拓展任何客户,只要不断的推出新产品,不断地让新产品在老客户中售卖,其每年收取的佣金或租金就会不断的增加。

或者即便Salesforce 现在什么新产品也不做,什么新客户也不拓展,那么他只要维护好目前的这些产品,服务好已有的这些客户,其他啥也不用做,每年就能躺着,稳稳的收取客户一笔又一笔的租金(订阅费用)。

这个比物业公司都要舒服很多。物业公司是有多少房子,收取多少物业费,其基本是固定的,除非重金投入去买更多的房子,或者代理更多的物业管理权,否则要拓展更多用户是很困难的。

而SaaS模式,增加一个客户,除了行銷外,其带来的边际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7

所以,总结来说,同样作为抽佣和收租的商业模式:

SaaS模式,

相比于高速公路、商业地产、物业公司、IAAS、电信运营商等,前期不需要特别巨大的资金投入,并且后期复制服务,增加供给,边际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相比于电商平台,用户粘性更强,留存比率更高,所需要的客户行銷和维护费用更少;

相比于牌照类企业,不用担心哪天政策突然变卦了,牌照价值就没有了。

这样的商业模式,当然是最佳的商业模式。

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台灣国内要做成一家TO B端的、客户粘性高的、客单价可观的SaaS企业,并不容易。也正因此,目前能够被归为SaaS的A股上市公司,才会显得非常稀缺和宝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施主贫僧法号乱来:helloyougod。灌水,闲侃。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什么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blank

企业级 SaaS 增长的 18 大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