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技術(MarTech)公司用怎樣的競爭思維才能勝出?
今天跟一位朋友聊天,她說最近聽了我關於Mar Tech的幾條音頻,自己也深深感受到技術帶給行銷的劇變。她過去在精準廣告公司,對於技術的力量有體會。之前的文章講到了技術對行銷的影響,以及MarTech (行銷技術)公司的蓬勃發展。
在美國這個行業從2011年300家新增到如今5000多家,可見競爭的激烈。斯科特先生也專門講了Mar Tech公司如何競爭勝出,雖然是針對Mar Tech公司的思考,但我覺得對所有企業都有很大價值。
我把自己的的理解和解讀分享給大家。希望有幫助。此前的兩篇文章,沒看的可以補腦。
1、
一切競爭都應該回歸到以客戶為中心
商業成功除了本身市場空間大小,你還必須考慮競爭者。 Mar Tech公司要獲得創新成長,首先會面臨巨頭的封鎖,就像在台灣你需要考慮BAT。
但斯科特認為,Mar Tech公司最終的出發點不應該是依賴某個平台,也不和誰競爭,而是應該跳出平台去關注用戶需求是什麼。只要我們能沉下心來關注用戶需求,並且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就能夠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2、
橫向競爭與縱向競爭
一講到競爭,這里分為橫向競爭和縱向競爭。
舉個例子,包子舖和麵館就屬於橫向競爭,我們早上吃包子是一種選擇,吃麵條替代吃包子也是一種選擇,所以包子舖和麵館就屬於橫向競爭。
那縱向競爭是什麼呢?你賣包子,我也賣包子,我變著法賣,同時我背後還賣麵粉。所以我包子的價格比你低,就能搶走你的顧客。縱向競爭就是在一個渠道或一條價值鏈上相互競爭。
新浪微博跟騰訊微博就是縱向競爭,新浪依靠它的娛樂資源吸引眾多的明星大V入駐,最終一家獨大。
微信跟微博就是橫向競爭,微信作為社交工具是微博某種程度上的替代,而且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競爭,當然創造出微信這類現象級的產品,難度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覺得有些時候橫向競爭比較難,你要去替代一個產品,這個難度比較大。縱向競爭是常見的,也是紅海,要獲得競爭力,你需要在縱向競爭中做到無可替代。
3、
縱向競爭中,創造與客戶越多的接觸點,才越有競爭力
與客戶接觸點越多,意味著客戶找到你的路徑越多,你曝光在客戶面前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樣才能讓用戶對品牌與產品產生粘性。
現在企業都在拼命連接客戶就是這個道理。連接越多可能產生的價值越大,所以鼓勵企業打通實體店,網店,微信,微博,微信群等各個渠道來連接用戶。
當你和用戶的接觸點越多,你的競爭力就越大,你也不會受制於某一個平台。比如你的微信公眾號被封了,你還可以通過微博、今日頭條、微信群的方式來和用戶溝通。
4、
創建新的客戶端界面,是縱向競爭中最危險的部分
這個觀點怎麼來理解?就是創建行銷新戰場,從一定程度上避開競爭。舉個例子,早期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比如賣服裝的,以前我在商場,到處都是競品;但是我第一個開淘寶了,你去淘寶上逛,只有我一家,沒人跟我競爭啊。淘寶就創造了新的客戶端界面,我理解為新戰場。
同樣早期大家都在玩微博,你開通了微信,就會收穫一波新粉絲,這就是紅利效應。我不跟你在原有的渠道玩了,我換一個地方,就能抓住機會崛起。
小米就是一個典型的從互聯網上生長出來的手機品牌,被稱為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就是因為搶占了首應效應。
注:部分觀點參考Socialbeta刊發的Scott系列文章,如需查看請登錄http://www. socialbeta.com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不得商用。
關注“ 三壽頻道”回复“行銷資料”,快速領取2G行銷資料包, 400份行業趨勢研究報告, 500例活動策劃、事件行銷策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