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讀書#102 用戶增長黑科技——《增長黑客》
增長黑客一詞是Growth Hackers 的中譯名,指的是做Growth Hacking 的人。 Growth Hacking 主要是指創業團隊通過數據分析,利用社交網絡,創造性地設想出各種營銷手段從而讓名不見經傳的小產品迅速成長為明星產品的過程。所以Growth 是用戶增長,Hacking 則有點黑科技的意思。可能非IT 業界的讀者一直以為黑客Hacker 是一個貶義詞,其實黑客是比較中性的,主要指技術特別牛逼的geek,把技術用在不好的地方並不是黑客本來的含義(Steven Levy 的《Hackers》一書就講述了黑客的來由)。所以總的來說,Growth Hacking 可以理解為用黑科技以低成本的方式獲得超級快的用戶增長。
其實Growth Hacking這個詞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矽谷流行起來了,Growth Hackers Conference也舉辦過好幾屆了, 下一屆將在舊金山灣區舉辦。但是說來慚愧,楓影還是最近才在IT公論的播客上聽到這個詞,於是趕緊買了本《增長黑客》壓壓驚。
整本書看下來給我感覺就三個字:故事會。
作者范冰@XDash曾經是WiFi萬能鑰匙的產品經理,寫過代碼做過運營,各方面涉獵挺廣,積累了不少互聯網的故事,於是作者在這本書裡面堆砌了大量的案例,從國外的Hotmail, Twitter, Airbnb, 到國內的QQ,微信,美圖秀秀,唱吧等應用,這裡有許多非常有趣的故事,令人深受啟發。
總體來說這本書的發散很好,案例真實可靠,但是理論沉澱不足,可以說是一本不錯的故事會,但不要指望書裡能給你什麼方法論。這方面Marty Cagan 的《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中文版由七印部落翻譯為:啟示錄)這本書要沉穩得多。一本純理論的書會讓讀者打瞌睡,所以作者都會用實例來幫助論證自己的觀點,即使是《自私的基因》這樣類似學術論文的書,也會使用大量的模型以講故事的方式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所以簡單地說,講故事是保證理論能夠更容易地被讀者接受的一種手段。從這個角度上講,《增長黑客》這本書還是很有趣的。
近幾年美國矽谷也好,國內中關村也好,互聯網創業熱不亞於當年舊金山淘金熱。大量的創業小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每一個創業公司都打著“改變世界”的旗號在勇往直前。但是創業公司資源少是一個短板,人力也好經驗也好金錢也好,都無法和擁有海量用戶的巨頭相提並論。於是如何頂著創業失敗率高達四分之三的壓力,以四兩撥千斤,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迅速的用戶成長就成了創業團隊最為關切的問題。畢竟對那個經典的問題“你做的這個東西如果騰訊做了你咋辦?”只有一個答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創業團隊的優勢就是快,只有利用好這一優勢,在大公司進入新領域之前先把市場佔了,才能獲得一線生機。於是這種人人創業的熱潮直接催生了行業對增長黑客的需求。
增長黑客涉及開發、設計、產品以及市場運營,簡直就像萬金油,而萬金油一般都不太受待見。於是Andy Johns, 這位曾帶領Facebook, Twitter, Quora 等大公司增長黑客團隊的領袖人物,通過數據分析,改善用戶體驗細節,提出各種頗具創意的想法,從而幫助這些公司獲得矚目的成績。他的成功讓業界看到增長黑客不是海市蜃樓,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真正的增長黑客是可以幫助公司獲得顯著的用戶增長的。
但是這個行業還比較新,還沒有人能夠發展出系統的理論來。 《增長黑客》這本中文書的出現在一個很好的時機——一個人人創業的時代,作者在書前的推薦序裡面也貫徹了自己書中提到的理論:如果先滲透到那些具有社交影響力的人群當中,我們就能以此為基礎向其他人擴散開來。於是作者在推薦序裡面羅列了一大堆互聯網大小V 的簡評。推薦序這種東西大家都知道很水,很多人其實沒看過書也會應邀寫上一兩句,雖然在部分讀者看來這種做法有點滑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營銷手段是有效的——至少這本書在http:// z.cn的排名不低。
要知道營銷的對像不是互聯網的從業人員這種小眾群體,而是絕大部分會買單的普通人。有一句不雅的話叫“得屌絲者得天下”,我還能記得數年前因為@Fenng 的一句話就跑去買凱文凱利的《失控》用來裝逼,事實上我並沒能看完這本書,也並不覺得這本書真的有趣到可以讓我讀完它。所以我個人的讀書習慣是上來就讀正文,跳過序和前言,讀完全書才回過頭來,看看這些水分裡面能否發現些乾貨。
這本書的推薦序裡沒什麼乾貨,但是書中的案例都是頗具啟發的故事。所以對渴望獲得用戶增長的團隊也好,個人開發這也好,甚至只是想了解互聯網公司八卦的人也好,這本書都算值得一讀的了。
15.12.09/中午於T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