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老闆,讓客戶倒追你(5):色狼思維
銷售思想的4個版本
在前言中,我們談到了銷售思想的4個版本:
- 銷售1.0:色狼思維(極端自我、強力推銷)
- 銷售2.0:好人思維(服從規則、有求必應)
- 銷售3.0:醫生思維(診斷問題、治病救人)
- 銷售4.0:倒追思維(高度價值、強烈誘惑)
前面我們介紹了倒追思維,然而要真正理解倒追思維,也就需要去理解前面三個版本,它們的特徵是什麼,它們有什麼缺陷,才能深入把握4.0版思維的本質和意義。
因此,接下來,從本章開始,我會逐一介紹這前面三代銷售思想。
要快速初步理解這三代思想的差異,有一個很好的故事。
賣李子的故事
一條街上有三個水果店。
一天,有位老太太來到第一家店裡,問:「有李子賣嗎?」
店主見有生意,馬上迎上前說:「阿婆,買李子啊?您看我這李子又大又甜,還剛進回來,新鮮得很呢!」沒想到老太太一聽,竟扭頭走了。
店主納悶著,哎,奇怪啊,我哪裡不對得罪老太太了?
老太太接著來到第二家水果店,同樣問:「有李子賣嗎?」。第二位店主馬上迎上前說:「阿婆,您要買李子啊?」
「嗯」,老太太應道。
「請問您想買什麼樣的李子呢?」
「我想買一斤酸李子」,於是老太太買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第二天,老太太來到第三家水果店,同樣問:「有李子賣嗎?」
第三位店主馬上迎上前同樣問說:「請問您想買什麼樣的李子呢?」
「我想買一斤酸李子」。
第三位店主一邊給老太太秤酸李子時,邊聊道:「在我這買李子的人一般都喜歡甜的,可您為什麼要買酸的呢?」
「哦,最近我兒媳婦懷上孩子啦,特別喜歡吃酸李子」
「哎呀,酸兒辣女,恭喜您老人家快要抱孫子了!有您這樣會照顧的婆婆可真是您兒媳婦天大的福氣啊!」
「哪裡哪裡」,老太太很開心。
「有您這樣照顧,準能生個健康寶寶。懷孕期間的營養是非常關鍵的,不僅要多補充些高蛋白的食物,聽說多吃些維生素豐富的水果,生下的寶寶會更聰明些! 」
「是嗎!那吃哪種水果含的維生素更豐富些呢?」
「很多書上說獼猴桃含維生素最豐富!」
「你這有獼猴桃賣嗎?」
「當然有,您看我這進口的獼猴桃個大,汁多,含維生素多,您要不先買一斤回去給您兒媳婦嚐嚐!」
這樣,老太太不僅買了一李子,還買了一斤進口的獼猴桃,而且以後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要來這家店裡買各種水果了。
色狼、好人與醫生
第一位小販,是「色狼」。一見到客戶,就開始賣自己的產品。
第二位小販,是「好人」。他會問客戶想要什麼,然後給客戶想要的。
第三位小販,是「醫生」。他不僅僅停留於客戶表面的要求,而且去深入了解客戶的情況,幫助和引導客戶發現深層次的問題,設計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層次不一樣,績效也就不一樣。
對這三種思維的詳細介紹,是接下來好幾章的主題。本章,我們從色狼思維開始。
色狼思維的表現與本質
色狼思維,概括的說就是「過度自我,強力推銷」。
強力推銷,是色狼思維的極端外在表現;而過度自我,則是色狼思維的內核本質。
強力推銷
成功學,是典型的基於色狼思維的銷售理念。
成功學會告訴你,要成功就要努力,堅持說服客戶。客戶抗拒,證明你努力的不夠,你要堅持下去,直到打動客戶。
如果用賣李子的故事,大概就是,第一個小販賣不出李子,成功學就會告訴他,你應該堅持,堅持告訴客戶,「我的李子真的很甜」,拿出一堆證書證明自己的東西很牛逼,最後打動客戶。
就在寫本章的時候,我收到兩條短信,都是10086發來的,內容就是這種:
【引領雙千兆伴你過新年】尊敬的用戶:您當前積分結餘量較多,推薦您使用800積分,免費兌換30GB任我嗨娛樂流量,含用於抵扣抖音、愛奇藝、微博、網易云音樂、頭條、百度地圖等熱門APP產生的流量。 1月30日前回複數字“60210”即可自助辦理。若您已兌換,請忽略此短信
這種基本上是天天有,作為運營商的移動都這麼努力,難怪垃圾短信層出不窮。
啊,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來了,啊,一定要吐槽一下百度。
你以為,我要分享他們銷售人員,是如何勤奮的推銷百度推廣的嗎?
不不不,他們的色狼精神,已經超越了銷售團隊。
百度客服的色狼精神
幾年前,有天我躺在床上刷手機,都快進入睡眠狀態了。突然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百度做了哪些惡」。
我立馬來了吐槽慾望,穿上衣服爬起來回答問題。媽呀,哪怕是天上掉下金錢美女,也不大可能讓我這麼積極了。
為啥這麼想吐槽呢?我把當時的回答放在這裡,各位請體會。
這題目問的好...作為百度的曾經的小客戶(競價廣告)...只能說這家公司很奇葩...
1)我剛開戶的時候,客服建議我立即啟用網盟廣告,並讓技術人員給我做好了一打的圖片廣告。我看了心裡罵,廣告你妹,你都不知道我的銷售渠道、廣告定位,這種簡單粗暴的圖片廣告,發出去不就是在燒我的銀子麼。
2)百度推廣捆綁了百度商橋功能(和客戶的在線聊天軟件)。客服曾經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直接幫我開了百度商橋功能。過了幾天訪問自己的網站,才發現居然莫名彈出了一個要求聊天的框框。我靠,那幾天的轉化率測試算是白做了,給百度送銀子(中間我轉化率下降了70%多)。話說在此前,我已經跟客服說過,操作我會自己做。你聽不懂人話?
3)百度轉化率統計不太穩定,同一個頁面,本來正常工作,過一段時間轉化完全為0,或者為1。但是查詢我自己的系統,其實是有轉化的。問客服,沒有給我能解決問題的實質性幫助,而是忽悠我繞圈子。作為一個在微軟打混過的技術人員,只能說根據我的判斷,要么是百度系統有問題,要么是太複雜已經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
4)我有段時間,同時投放了百度搜索廣告,和網盟廣告。網盟廣告是基於搜索的關鍵詞定位的。
然後我停掉了搜索廣告,話說停掉搜索廣告的根源,就是發現系統沒法正確統計轉化率。搞得我都不知道花了錢砸出什麼響動沒有。然後百度客服也沒給我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但網盟廣告還能統計轉化率,於是我就繼續運行中。然後百度客服就跟我打電話,說如果你停掉了搜索廣告。你做的基於搜索關鍵詞定位的網盟廣告,也就沒有用啦。因為系統是基於搜索關鍵詞判斷的。
我想尼瑪無論我做不做搜索引擎廣告,百度的系統總是知道哪些用戶搜索了什麼詞的呀。這是什麼邏輯。
作為一個前高智商IT生物,不可以接受這麼荒謬的結論。於是我就問他確認嗎。對方很確認。
於是我很禮貌的說:謝謝,讓我再看看吧。
保持原樣觀察了幾天,網盟廣告還是有點擊,沒有如同客服說的那樣。
到底是客服不懂呢?還是當我是傻逼?
5)我在百度開戶的前幾個月,已經換了3個客服。每個客服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停掉啦?什麼時候重新開始(我暫停了推廣)。你們就沒有系統記錄每個客服跟我的談話記錄嗎?你們難道不知道我沒法看到轉化數量嗎?
6)貌似百度的客服是用銷售收入來衡量的,而不是用客戶滿意度衡量的。反正我從來沒接到過客戶滿意度調查。反而是客服們在跟我溝通的過程中,透露出的消息就是:投廣告吧,投廣告吧。至於你是不是賺錢,我不管。
7)n次遇到問題,百度的客服不懂裝懂,自行發揮,被我點穿之後還在那裡繞圈子。可以想像,廣大小企業廣告主,會被這群人忽悠得很慘,在醒悟之前會損失不少銀子。
8)前面說「我從來沒接到客戶滿意度調查」,但我停用了百度競價之後,突然有一天,百度給我發郵件,讓我參加一個客戶滿意度調查。然後客服打電話,打了n次我接了(百度的電話我基本上不接,反正打通了就是「徐先生,我看到你的廣告停掉了,請問....」,你懂的)。說是發給我了一封郵件,關於客戶滿意度調查的,讓我填一下。
我就跟她說:「我對你們百度不滿意又不是一天兩天,好幾次都跟你們客服說了,難道這不算啊,一定還要費我的時間。不填,要么你就現在直接電話問,我配合。」
後來我又接到電話(是一個手機,不是百度客服號碼),接了,對方說是百度的客服主管,還是讓我去填一下那個郵件調查。我差點三字經都出口了,老子一直給你們反饋你們無視,還要我來配合配合個頭。我就跟他說:「請你先把我的問題解決了,我再來填這個問卷」。嗯...自然是沒有任何跟進我的問題。
9)後來百度發起一個項目,要加V認證。簡單的說我沒看出有什麼意義,而且也沒準備在百度做下去。中間環節不說了,最後我就說關閉賬號吧,反正投也沒法投,也不想投....裡面的費用退給我...
客服說要走關閉賬戶流程,到時候會和我聯繫退款事宜...嗯,半年應該有了把...說好的退款呢...鑑於只剩了幾百塊我想起和百度打交道的經歷就頭疼也就沒去催,但你們的節操呢...
啊,複製完這個回答,意識到幾年過去了,退款貌似還是沒有給我啊。百度還錢......
寫到這裡,是下午4點。
今天早上,我5點就起床了,為了趕早班飛機,中午也沒睡午覺。本來有點昏昏欲睡,突然想起百度的事情,整個人精神大振鬥志昂揚,還有種莫名其妙的興奮感「哈哈哈,又可以跟人吐槽百度了」。雖然貌似對百度沒啥卵用。
但百度客服這種奇葩,為了業績各種忽悠客戶,勉強還在我的理解範圍內的話;為了讓客戶填滿意度調查,各種騷擾客戶讓客戶非常不滿意,這種行為只能是,我特麼的編都沒那個想像力啊。
強力推銷支配下的業務體系特徵
企業的前線業務體系(跟客戶相關的部分),有三個基本模塊:
- 銷售
- 關係
- 產品/服務
在強力推銷的思路下,企業的注意力和資源分配,明顯傾向於銷售,忽視關係和產品/服務,從而呈現頭重腳輕的現象。
- 謀生拜訪(強行獲客)
- 自我展示(產品介紹、公司介紹、各種強調自己的牛逼)
- 逼單成交
我曾經在一個教育培訓業的課程顧問群裡潛水,群的熱門話題,就是「逼單」。反過來,沒看到什麼像樣的,如何提供高質量諮詢啊之類的話題。
他們可能挺努力,然而這種努力方向,已經註定了低效。因為沒基礎。
強力推銷支配下的組織管理特徵
一家組織的強力推銷傾向,不僅僅可能表現在對外客戶,也往往表現在對內的管理。
這體現在面對公司員工,重銷售(喜歡下命令、思想灌輸、各種管制),忽視對員工的服務以及雙向關係的建立。
色狼思維的過度自我本質
前面我們討論了,色狼思維的強力推銷傾向。這種傾向,其實是過度自我心態下的激進對外表現。
到底什麼是「過度自我」呢?我覺得有兩個方面:
- 注意力狹隘:只關注自己
- 認知失調:自以為是
這兩個方面往往共同起作用。嚴重的話,往往一個人、一家公司很難成長。
注意力狹隘問題:只關注自己
以前我招聘市場助理,收到一封求職郵件:
主題:應聘市場助理您好我是AAA,剛剛獲得了BBB大學碩士學位。但是我的工作會直到10月開始。我希望找一份兼職工作,以支付房租,並且在正式工作之前,學到一些東西。
附件是我的簡歷,期待您的回复。謝謝。
在這封郵件中,求職者表達了她的興趣所在:付房租,學到一些東西。
這是典型的自我意識的體現。我們最關心的,就是我們自己。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想法。
但客戶同樣如此。我可沒有興趣擔心誰的房租、誰是不是想學到一些東西。我想知道的是,誰能幫我解決問題。
我第一時間刪掉了這封求職信,簡歷根本沒有打開。信中已經充分暴露出,求職者缺乏換位思考的意識,而且不在意這份工作。
釣魚法則
曾經有銷售問我,如何提高邀約成功率。
我問他:「你是如何邀約的?」
他說:「一般是問,有沒有時間見個面,給您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產品」。
我問他,「見個面,介紹一下公司的產品。這是你想要的,還是客戶想要的」
他想了想說:「這是我想要的」。
要釣魚,魚餌應該是魚想吃的,還是你想吃的呢?
如果用瓜子餅乾去釣魚,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然而這是色狼思維下,人們普遍幹的事情。
愛的迷思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注意力狹隘,只關注自己」的問題,都普遍存在。
我有個戀愛課學員,跟我說很愛一個男生,然而男生對他冷淡了,在短暫的戀愛關係後,最終成了前任,她很久難以忘懷。
我看了她和前任熱戀期間的聊天對話。幾乎每一段都很長,只有一段很短。
很短的那一段非常有意思。一共四句話。大致回顧一下如下。
男:我要辭職了,準備加入xxx,yy行業是我從小的夢想。 (這是男生第一次辭職,第一份工作8年)。
女:很好,恭喜你啊。
男:你知道嗎,我小時候blablabla(講他為什麼小時候會有這個夢想的)
女:真好,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告訴我。
我看了對話就跟學員說。你看啊,這個男生是事業導向的、工作狂(學員告訴我的)。然後跟你談他要辭職(人生第一次辭職)、跟你談他職業的夢想,這個對他來講,應該是人生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是我,我肯定會接下去了解更多的內容,自然就會提問。一方面是真正的了解他,同時也可以看自己可能怎麼能幫到他。
而你這兩句話,明顯是心不在焉想要結束話題,對他的夢想、他的職業並沒有表示出興趣。
而且關鍵是,連續兩句。男生本來看上去應該是有分享慾望的,都被硬生生給懟回去了。
問題在於,除了這個對話,他們熱戀時典型的對話都很長。長的話題,女生並不是這種快速結束風格,反而是非常有興趣,大量的分享交流。
那麼長的對話話題主要是什麼呢?我看了一下,主要是「你愛不愛我呀」、「我們去哪裡玩啊」之類。
我就問她為什麼反而是男生夢想的對話,她那麼快的想要結束。
她想了想說,當時她想要去旅行,所以想快速轉移話題然後談談旅行的安排。
我跟她說:「男生是事業導向的,你知道。但是他的夢想、他的職業,這些話題你沒有興趣。所以恐怕你也很難說你理解他」
她說:「我當時覺得沒必要了解這些啊,只要他是愛我的就行了」。
我就問:「你是真的愛他的呢?還是愛他帶給你的感覺」。
認知失調:自以為是
在《論語》中,孔子對子路(由)說: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大意:子路啊,告訴你對待知和不知的態度吧(即對待學問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道理很簡單,做到很難。大多數人,都存在比較嚴重的自以為是的問題。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他們堅信的東西,可能是自己根本不懂的。
例如前面案例中的這位學員,她一直相信,自己是非常愛那個男生的。但是最後,她才發現,她並沒有興趣,去關注、理解那個男生的世界。
上堆與下切
在溝通上有一個知識點,叫做上堆和下切。
所謂上堆,是指在溝通中把話題推向更抽象、更概括的層次。而下切,則是把話題推向更具體、更細節的層次。
例如對這句話:
我要辭職了,準備加入xxx,yy行業是我從小的夢想。 (這是男生第一次辭職,第一份工作8年)。
如果回應:
是嗎,真開心。親愛的,你什麼時候有這個夢想的啊?
其實是針對「yy行業是我從小的夢想」,進行了展開,詢問更多的細節,下切。
而如果回應「具體做什麼職位啊,怎麼得到這個機會的呢」,則是針對「準備加入xxx」展開,推向更具體的溝通。
反過來,如果回應:
很好,恭喜你啊
是對話題做了概括總結,上堆。
而在上面的對話中,女生的後面一句:
真好,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告訴我
又是把話題推向更抽象的層次,上堆。
連續上堆,是話題殺手的風範。於是男生本來想要分享的慾望,硬生生被殺掉了。
我們如果看一下話題殺手,他們頻繁的會上堆,例如:
- 這有什麼好玩的
- 沒意思
- 你不懂
客戶說「價格太貴了」怎麼回
通常,當客戶說「價格太貴了」,銷售人員往往有兩種回應:
- 色狼風格:不貴啊,我們挺有價值啊(強行推銷)
- 好人風格:您覺得貴還可以給您打個折(有求必應)
注意了各位,無論是上面哪種風格,都是在做概括,下結論。從這個意義上,都是在「上堆」。
你連客戶為什麼覺得貴都不知道啊,大哥,怎麼就開始做結論了呢?
一個基本的應對策略是,問回去啊,諸如:
- 為什麼您覺得貴呢?
- 您是跟什麼比較的呢?
- 您期望的價格是什麼?為什麼期望這個價格呢?
順便提一點,「好人思維」的背後,往往也是「色狼思維」,這兩者經常是混合的。前面就是一個例子。
有興趣與無興趣
在《資治通鑑》中有一段故事:
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病,魏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柰社稷何?」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衛鞅,年雖少,有奇才,願君舉國而聽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
公叔召鞅謝曰:「吾先君而後臣,故先為君謀,後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卒不去。
王出,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衛鞅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
公孫鞅,也就是後來的商鞅。
在這段故事中,商鞅說「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聽上去邏輯清晰,其實如果真要這樣判斷,說不定就人頭落地了。
真正重要的是,在公叔痤跟魏王舉薦商鞅以及勸殺掉商鞅的時候,魏王的反應: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衛鞅,年雖少,有奇才,願君舉國而聽之!」 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王許諾而去。
對於「舉薦」,王嘿然(默默無言),對於「勸殺」,王許諾。
通常而言,如果一個人對話題感興趣、重視,那麼心理上會表現為希望了解更多,語言上就反應為下切,去詢問、探索更多的情節。例如魏王如果真的對商鞅重視,那麼應該可能問「為什麼你覺得這個人能勘大任啊」,討論一下殺與用兩個選擇的權衡之類。
而魏王卻是一次無語、一次上堆(許諾殺鞅),這表明他根本沒把事情放在心上。
如果魏王的態度不是上堆,而是下切,具體的跟公叔痤討論商鞅的事情很久,那商鞅倒真是要面臨重大的決策了:既可能執掌魏國大權,又可能被處死。
實事求是vs自以為是
魏惠王在這件事情中的表現,值得深思。
首先他問「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柰社稷何」,提問表明自己有興趣有需求。然而對於公叔痤的回复,無論是用鞅還是殺鞅,他卻沒有進一步了解。離開後說「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衛鞅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
對於公叔痤的說法,他用「公叔病甚」下了結論(上堆)。然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怎麼知道公叔痤沒有自己的邏輯呢?根本就沒給對方機會解釋。如果對公叔痤的看法並不感興趣,那麼一開始有乾嘛要問呢?
這種「習慣性上堆」的背後,往往是自以為是的心態,「不用調查我就知道」。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發布求賢令,招募人才。在魏國得不到重用的公孫鞅,離魏入秦,開啟了商鞅變法的時代。
二十一年後(前340年),公孫鞅率秦軍大破魏軍。魏惠王恐,使使獻河西之地於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樑。乃嘆日: 「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魏惠王這話,後悔是肯定後悔的。那麼他沒有反思,發現自己自以為是的根本問題呢?
4年之後(前336年),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鄒人孟軻見魏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義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曰:「善。」
這段對話來分析,魏惠王一開始就提問(下切),核心是「以利吾國」。注意這個「利」字,這是惠王的關注點。然後孟子提醒他利不重要,重要的是仁義,然後又來了,王曰「善」(上堆),之後就沒了。如果真的關心孟子的觀點,那麼應該去問諸如「到底什麼是仁義呢?如何實行仁義呢」之類(下切),了解更多的訊息。
到底要不要實行仁義,實行多少,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惠王並沒有興趣去了解孟子的主張,這跟當年他對公叔痤的回答的態度,是差不多的。要綜合起來看,惠王這人並不是腳踏實地兼收並蓄,而是逐利傾向嚴重,對我有好處我就听,我感興趣我就听,短期看不到好處的事情就不干。那麼哪怕有傑出的人才,也就難以判斷和使用了。
戰國初期的魏國,是第一強國。正是在魏惠王時期,經歷了從盛到衰的歷程。在挫敗魏國方面有重要影響的公孫鞅、孫臏,都曾為魏效力。然而在魏國難以發揮(孫臏還被龐涓陷害身殘),最終他們的功名,都是建立在消弱魏國的基礎上,挺有諷刺意味。
正是在公孫鞅大破魏軍之後,秦孝公封鞅商於十五邑,號商君,有了「商鞅」這個台灣歷史上標誌性的名字。
過度的目的心態
當一個人語言頻繁上堆時,常常是被高度的目的性驅動的。這種目的性導致缺乏耐心、急於控制話題。上堆在這時候,用來快速結束話題,從而導向自己的目的。
例如魏惠王,一旦對方的回答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快速結束。
再比如客戶說「價格太貴了」,銷售如果急於成交,那麼就很容易快速的下結論,以便推動自己的成交,無論是「不貴呀」還是「貴了可以給您打折」。
在具體特定任務上,尤其是緊急事情,有高度目的性,是正常的。但是在性格層面的強目的性,卻是非常大的問題。
一個人在高目的性的時候,只會關注自己的任務,會忽略當下的其他內容,諸如他人的觀點、他人的需求。
從成功的角度,這意味著長期被高目的性驅動的人,很容易忽略沒有那麼緊急但是對長期發展非常重要的東西,例如跟人的關係(無論是對他人的深入理解、還是情感交流) 、對世界的理解。而缺少這些,往往更難達成目的。因此一個人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忽略基本功去關注目的,難以達成因此更加目的驅動。
從情感的角度,長期處於高目的性,很容易忽略當下,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不夠放鬆,缺乏高質量的情感體驗,也難以感受到別人的情感。
快追到手的姑娘飛了
我以前做戀愛課的時候,有次有男生,跟我說他跟一個姑娘關係非常好,然而快追到手的姑娘卻飛掉了。要求我幫他諮詢一下。
我跟他說,我只對收費學員,每周有具體的案例討論,建議他加入。他的回答的,他覺得他的問題很簡單,就差一點,沒必要加入課程(聽這話我就感覺這人挺自我)。
然而,這個案例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我就讓他先總結一下他們的故事,我看看能不能幫助他。但是前提是,無論是否他加入課程,這個案例我都可以引用、發表。
如下是這個案例,其中地點之類有改動,為了保護隱私。
先說明一下我們是異地。我在廣州,她在無錫。
最開始是去年8月份,通過某款電話app偶然遇到。當時根本沒有照片,隨便聊了十幾分鐘。後來過了幾天,打字聊了幾天,其實每天也就10句話之內,但是感覺這個姑娘很有想法,很吸引我。隨後就加了微信,看見了照片,確實也比較吸引我,慢慢的就想深入了解。
我這個人遇見喜歡的就比較直接主動,就告訴她喜歡她,想追求她。然後互發了照片,每天微信上聊。然後就到了9月份,第一次我過去她的城市見面,聊了一會,吃了一頓飯,第二天我就回了。
回了之後,就問她那方面的想法。她說我們不合適,氣場不對,經歷不一樣。她比我大1歲,單親家庭,自己創業做生意,社會經歷比較多。覺得我比較單純,經歷少,兩個人不合適、她想找比他大的,成熟的男人,有厚重感的。 (我覺得其實就是第一次,沒對上眼緣,感覺沒到位。她嘴上說的這些,都不重要)。
後來我就以朋友的角色繼續跟她聊天,中間也算不冷不熱聊了一個月。一直到10月下半月,期間我送過幾次禮物。後來事情有了點轉機吧,我們慢慢的越聊越好,但都是我主動,她附和著。後來發展到微信語音聊天,可以晚上聊上一個小時,互道晚安。
後來我就說,去無錫看她,她也一直比較猶豫,因為那段時間她也比較忙。後來到了今年1月上旬,她有一個閨蜜在廣州。閨蜜的女兒6歲,是她的干女兒,她就過來廣州,跟我見面。當時我們三個人,她、我、她幹女兒,吃了飯,玩了一會,那次感覺非常好。
結束後她發了拍的我和她幹女兒的合影給我,然後我們微信聊了聊。
這是那天見完她之後,當天、第二天我們的對話。
男:應該和你多拍幾張的
女:她很喜歡你
女:給閨蜜夸你了
男:那我當乾爸的事,你準備啥時候答應我~
女:兩個月內如果我還是做不到,你就不用等我了。感覺到你的用心和你的好
男:汗,這麼認真幹嘛
男:說了不給你任何壓力
女:可是好像改變很難,我不知道自己能努力打開到什麼程度
男:沒事
男:你好好的
男:一下這麼正經......
女:忙完回去和你說,等一下
男:沒事,注意安全女:也許從一開始你說要追我,讓我有些排斥,知道你的目的我自然的把自己處在保護模式。如果像你所說的,做朋友一起接觸再了解,我會輕鬆很多,不會面對你有太多壓力,畢竟我習慣了自己。另外你沒有不優秀,其實在我看來你睿智、勇敢、懂得付出,只是我的經歷與你不同而已。所以兩個世界的人遇見了,既有吸引又有排斥。最後,我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沒有足夠信念去接納,我會告訴對方,不要對我付出,也不想對我有什麼執念。耽誤了時間也浪費了感情,時間和感情是人在這個世界上最奢侈的東西,我不想佔有這些,是負擔也是債。
女:我的感情經歷沒有什麼特別,第一個帥氣花心,追求過程很浪漫,結束的時候他做出一些極端行為,我從頭至尾都接受了。
男:我明白的,我懂了
女:第二個是我喜歡的,單純善良木訥不善言辭,卻很踏實,但也傷我最深。分手的理由是,我單身家庭他母親很介意。
女:之後自己處的環境看到很多,感慨也越來越多。不相信什麼愛情,習慣自己了,追求的人大多目的性太強,我也很排斥。
男:我明白了,所以我在追現在的你的時候,難度比之前要大隨後2個月,我們真的也算是異地情侶一樣聊天。我也能感覺到,她在給我打開自己。我說「寶貝,我想你了」,她也會給我回應和發照片給我。
我當時覺得這個事成功最起碼8成機會。我就說年前我再去無錫找她,當時她也答應了。但是因為年前她很忙,讓我2.1號去無錫。但是去年過年不是2.7日麼,我請了4.5.6三天假,提前回。所以,就覺得工作上不好請假,就跟她說年後再去,她也答應了。
當時覺得這個事89不離10,就沒那麼急,這也是我最後悔的一件事,誰知道後面就急轉直下了。
過年她回老家成都,我們也是很正常的溝通。好像是初4還是5的時候,她說她幫她朋友相親。我說:「你家裡也跟你安排相親對象了吧?」她說「是的」。我「那相了麼」,她「你覺得呢」,我「沒有」(憑我的判斷嘛,對她的了解),她「相了」。當時我就心裡一咯噔。我「那相上了帥哥沒」,她,「都是家裡認識的,沒有什麼相得上相不上的」。
後來過幾天,我就跟她直說了。 「你也不是我女朋友,所以你相親什麼的我肯定也沒有權利乾涉,但是我心裡有點不爽也是肯定的,但是通過這個事,我也感覺到了危機,害怕失去你,你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之類的。。。。。」她沒有回我。
後來,我跟她確認,等她回無錫的那個週末我就過去。她說「等她回去了再商量」。包括正月15那天,她都第一次給我發自拍視頻(飛吻)。正月16,我再次問她我過去無錫的事,她說年初忙,到時候再說。
她正月17回的無錫。正月18我們晚上還微信電話,結果第二天(週五)下午正常聊著。她就說,以後你別把心思放我身上了。當天晚上我就感覺不對勁,給她打語音電話,她就掛斷,我們就打字溝通。
她說,這麼久以來,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理由做我的女朋友,我們還是做朋友吧。然後我又解釋啊,挽留呀。她說,我們一直都不合適,一直都只是把我當朋友看待,需要什麼依靠呀,經歷、事業、精神上的依靠呀之類的。
結果第二天,週六,我也很傷心。跟她繼續說,她就說,「你不是不明白,是不想明白,我身邊已經有正在接觸的人了,我也覺得很合適,我也打開了心扉,只是不是對你,你也要打開心扉,找到對的人。」我問她,這個正在接觸的人,是不是過年回去相親的人,她沒有回。
她不是有個閨蜜麼,我知道上班的地方,知道照片,其他都不知道。週日,我想尋求她閨蜜的幫助,就去找。
當時門衛看了照片說是認識,但是聯繫了下,沒有聯繫方式,讓我把手機留著,說是第二天會給她,讓她聯繫我。
我就打車回家,正在車上,這個姑娘就給我來了電話,問我是不是找她閨蜜去了(應該是門衛其實聯繫上了閨蜜,不想告訴我罷了)。
我就說,是的,我們通過打電話聊天,反正也就是聊,這兩天聊的事。她就是她的觀點,我解釋,挽留,我再次問她這個正在接觸的對像是不是,過年回去相親認識的。她說是,感覺很不錯,已經是她男朋友了。我就只能說,等她唄,萬一哪天她單了,我還是會追求她。
過去的20多天呢(她人很好,不會拉黑我),我們說好可以做朋友。我就每天發些搞笑的,無關痛癢的,她就回我一兩句,就是這樣了。
雖然概率可能只有1%,但是我還是覺得,這個男的會不會是假的。她確實做不到,做我女朋友,為了讓我死心虛構的。其實99%,就是她說的,相親遇上一個對眼的,各方面合適的人了吧。她也是單親,可能也比較聽她媽媽的話,畢竟,兩家都是認識的。
曾經用心追了這麼久的姑娘,眼看要成功,結果這樣,我也是醉了。那天打電話的時候,她否定了一切。包括以前不跟我視頻,說是家人才視頻,到後來主動給我視頻,那天正月15給我發視頻,她解釋說,朋友都發了,不只跟我一個人發。不要讓我誤會。
我也諮詢了很多朋友,有的就是讓我走出來。畢竟,再傷痛,時間也能磨平一切。我個人呢,覺得大概率也是這樣。但是主觀上,我不想走出來,還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我甚至想到去無錫跟踪她,看看到底有沒有這個男的,如果有,我死心,如果沒有(可能是異地戀)我就保證一定的曝光率,等她。
這個,跟踪的事,我想,我應該99%,會去實踐的吧。
過度自我啊過度自我
看了這個案例,不知道各位有什麼感受。
我當時是感觸很深。
我們先看這段對話:
女:也許從一開始你說要追我,讓我有些排斥,知道你的目的我自然的把自己處在保護模式。如果像你所說的,做朋友一起接觸再了解,我會輕鬆很多,不會面對你有太多壓力,畢竟我習慣了自己。另外你沒有不優秀,其實在我看來你睿智、勇敢、懂得付出,只是我的經歷與你不同而已。所以兩個世界的人遇見了,既有吸引又有排斥。最後,我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沒有足夠信念去接納,我會告訴對方,不要對我付出,也不想對我有什麼執念。耽誤了時間也浪費了感情,時間和感情是人在這個世界上最奢侈的東西,我不想佔有這些,是負擔也是債。
女:我的感情經歷沒有什麼特別,第一個帥氣花心,追求過程很浪漫,結束的時候他做出一些極端行為,我從頭至尾都接受了。
男:【我明白的,我懂了】
女:第二個是我喜歡的,單純善良木訥不善言辭,卻很踏實,但也傷我最深。分手的理由是,我單身家庭他母親很介意。
女:之後自己處的環境看到很多,感慨也越來越多。不相信什麼愛情,習慣自己了,追求的人大多目的性太強,我也很排斥。
男:【我明白了,所以我在追現在的你的時候,難度比之前要大】
在這個對話中,女生在給男生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意味著更高的親密度。然而,男生的回應是什麼呢?
我把兩個關鍵的回應用【】標出來了。
首先,女生在跟男生分享,男生是兩個上堆(做結論),他並沒有興趣(沒下切),去進一步了解女生的想法、狀況,儘管對方已經主動開始了親密的分享。
然而,他的結論是「所以我在追現在的你的時候,難度比之前要大」。
你看,他還是關注的是自己能不能追到這個女生(完成銷售),而不是關心的女生的經歷、狀況、情感。
而且他連續說「我明白了,我懂了」、「我明白了」,他明白個啥呢。女生已經主動推進了他們的親密關係,他還覺得自己明白了追求難度大。
完全一頭扎在自己的想像裡,跟女生不在一個頻率上。
客戶都準備簽單了,他把客戶給趕跑了。
還有看這段:
回了之後,就問她那方面的想法。她說我們不合適,氣場不對,經歷不一樣。她比我大1歲,單親家庭,自己創業做生意,社會經歷比較多。覺得我比較單純,經歷少,兩個人不合適、她想找比他大的,成熟的男人,有厚重感的。 (我覺得其實就是第一次,沒對上眼緣,感覺沒到位。她嘴上說的這些,都不重要)。
你看,女生說的話,男生不去繼續問(下切),直接就上堆「我覺得其實就是第一次,沒對上眼緣,感覺沒到位。她嘴上說的這些,都不重要」 。
過度自我的人,往往是用「我覺得」,代替對事實的調研,拍腦袋憑感覺。
自以為是,女生說的他直接「我覺得」就否定了。
嚴重自以為是的後果:成長天花板
當時,我把這位男生臨時加入了戀愛課學員群,在課堂上讓同學們討論這個案例,產生了很多看法,我也最後做了分析。
這位男生跟我說謝謝感覺幫助很大。但我知道他還是自以為是根本沒聽進去。
為啥呢?
他根本就沒報名參加課程啊,甚至在臨時加入學員群討論後,連課程的細節都沒問(下切),這說明他連進一步了解的興趣都沒有(或者他又覺得自己已經知道課程是怎麼樣了)。如果他真的懂了,他就應該知道,他的問題是很嚴重的,很難靠自己實現改變。
但「自以為是」啊,他還是覺得問題不大,就是因為當時沒有春節前去女生那裡啊,不然早就搞定了。
嚴重自以為是的人,是很難很難改變的,因為哪怕你告訴他們再詳細,哪怕事實擺在面前,他們還是「我覺得」,抽離事實就做出判斷。
這樣的人,往往只能在經歷人生非常大的挫折的時候,才可能真正的反思,從而有改變的可能。但這僅僅是可能,更可能的是往負面循環走。因為那時候,他的環境往往已經很惡劣了。
鑑於這樣的人教育成本可能非常高,而且很難融入團隊。通常,我是覺得應該在招聘環節直接砍掉。
不幸的是,鑑於大多數人都有自以為是問題,包括企業老闆。企業老闆如果自以為是,往往公司就容易發展成自以為是的公司。
自以為是的公司的運營特徵
一家自以為是的公司,典型的特徵就是做事情憑感覺。
無論是做產品、做銷售、做關係還是做管理,往往這樣的公司,都是「我覺得怎樣怎樣」就乾了,很少有充分的調研、交流、分析。
大家討論、決策不是基於充分的事實,而是拍腦袋。
過度自我的人,也能做出好產品,但是...
過度自我的人,通常來講是很難做出好產品的,因為做出高質量的產品,需要充分的理解客戶、換位思考。注意力的狹隘(只關注自己)、自以為是(缺乏對事實的把握,憑感覺),都和上述前提違背。
然而,有一種情況下,過度自我的人,可以跳過「換位思考」這個難題,做出好的產品。這種情況就是,他們本身就是產品的目標用戶,也是創造者。
這樣一來,換位思考很大程度不需要了,創造者就是使用者。
而「做決策基於事實」,也很自然的發生,因為他們要自己使用產品,感覺怎麼樣自己清楚。
如果我們看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
蘋果電腦的誕生,是創始人要為自己打造電腦,然後商品化。
微軟的開始,是寫BASIC語言解釋器,這是程序員自己使用的東西。
Google的誕生,是斯坦福學生覺得搜索引擎太難用,要寫個方便自己的搜索工具。
Facebook,是校園宅男開發的,來進行校園交友的工具。
這些科技宅男們,未必有多少換位思考的能力,多高的情商,多豐富的人生和商業經驗,然而他們為自己做了「自己想要的產品」,順便趕上了一個大的需求。
哪怕是重回蘋果的喬布斯,相對比宅男們情商更高,他設計iPhone的思路,很大程度依然是從自己出發,想用起來讓自己滿意的手機。
保時捷的誕生,是因為保時捷·費迪南德,想要打造一款「我夢想中的汽車」。
這款汽車,不是保時捷911,而是大眾甲殼蟲。
沒錯,保時捷的創始人,創造了第一款大眾汽車:第一版甲殼蟲。
當時保時捷·費迪南德,想要造「自己夢想中的汽車」,但缺乏資源。而當時的希特勒,為了爭取德國民眾的支持,向民眾許諾,要提供一款國民汽車。
這輛車由保時捷設計,最開始想要讓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包括諸如梅賽德斯奔馳等企業)製造。
然而遇到各種推諉,於是,希特勒決定,創辦一個新的企業,來製造這輛新的、面向大眾的汽車。 「大眾汽車」就這樣誕生了。而「大眾汽車」生產的這輛「大眾汽車」,就是甲殼蟲。
所以,保時捷和大眾這兩家公司,一開始就有緊密的關係。一路下來,寫滿了各種恩怨情仇的故事。
至於保時捷911,是創始人的侄子後來設計的。
前面我說這些例子,並不是說裡面每個人都極端自我。而是整體想說,很多時候創業者們未必有很高的情商、出色的換位思考能力,但通過「做自己想要的產品」,趕上了市場的需求,開創了公司和事業。
然而,當走出這個最開始的場景,去「為他人做產品和服務」的時候,過度自我的問題,卻可能是致命的。有些人跨越了這個門檻,更多的人恐怕未必。尤其是當成功來的太早的時候,業務很順,然而公司因為創始人的「過度自我」,可能形成拍腦袋、注意力狹隘的文化,以及把以前特定環境下的成功經驗當成教條,改變非常非常難。
===說明===
《企業老闆,讓客戶倒追你》連載中,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及時獲取後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