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薦你用這種方法確定Google Analytics目標?

為什麼推薦你用這種方法確定Google Analytics目標?

我相信你已經看了很多教你怎麼設置GA目標的文章,我自己也經常教別人,但有天我收到一個問題:

步驟操作我都明白,不清楚的是目標指什麼?

我才突然意識到忽略了“如何確定目標”這點。

所以接下來的內容,我想講講怎麼用ACE方法定義GA目標,對行銷活動進行衡量。

ACE方法反映了客戶旅程的三個階段:

  • 意識:衡量用戶什麼時候注意到行銷的內容。
  • 完成:衡量用戶什麼時候完成了某個動作、過程。
  • 參與度:衡量用戶什麼時候採取行動。

具體來看個例子:

  • 意識:當有人查看某個設置了跟踪目標的頁面時,就說明用戶看到了提供的產品並訪問了網站。
  • 完成:當用戶購買時,他們會看到“感謝”頁面,從而觸發了完成目標。
  • 參與度:當用戶訪問網站時,他們如何參與的?如果用戶單擊“購買”按鈕進行購買,則會加載購物車頁面,觸發所設置的目標。這樣就可以清楚知道用戶在旅程中參與了購買。

案例裡面用的是目標網址的設置,比較簡單,我們也可以設置事件目標,使用Google跟踪代碼管理器和GA去衡量用戶行為。

如果著陸頁上有一個30分鐘的視頻,被用戶點擊加載後,可能會觸發一個事件目標表示進入意識階段。當視頻播放50%之後,可能會觸發一個事件目標代表進入參與階段。

當然,也可以在用戶滾動頁面到某個程度的時候觸發一個事件目標。比如在銷售頁面,用戶滑動到四分之三的部分,停留在價格詳情的位置時就觸發一個事件。

但不用過多糾結應該用哪種類型,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有策略的使用它們。

按照ACE的方式定義目標,能夠更清楚的了解到整個客戶旅程,並進行優化。比如用戶在哪個地方離開了?有哪些用戶進入到了意識階段但沒有繼續?

使用來源/媒介報告正確評估流量歸因

在GA裡面,我很喜歡“來源/媒介”這個報告。

我們可以使用報告右側的“轉化”下拉菜單為每個目標過濾結果,但每個視圖(加上電子商務)只能設置20個目標,所以要考慮好。

我們也可以為某個特定產品創建一個視圖,並設置目標來透視該產品的整個過程。

這個報告可以將流量和結果聯繫起來,比如哪個流量來源帶來了銷售轉化,或者哪個流量來源用戶參與度高、提高了企業知名度。

假設我們在Facebook上投放了廣告,主要想讓用戶知道所推廣的產品,附帶能產生一些購買更好,但記住購買轉化不是facebook廣告投放的目標。

那麼當用戶到達意識階段,觸發了設置的目標時,就可以再投放一組新的廣告來給這部分用戶,進一步促使他們參與。

然後進行再行銷,根據人群推廣不同刺激點的廣告,比如優惠券、返現或者其他產品。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GA中衡量整個旅程,如果UTM設置的沒問題,可以結合歸因更好的了解,進行優化。

這個過程不單純是“Facebook產生了XX的結果”,還有“Facebook怎麼起的作用”。

通常,大多數人都習慣去衡量事物完成的那一面,但往往了解事情的全貌,才能更好的對其進行改進。

為什麼強調這點?

在當下,大多數的企業越來越難以接受隨機性帶來的風險,亟需可見性來幫助引導自己的隊伍穿過急流,而不被暗礁誤傷或者直接撞倒。

從本質上而言,測量行銷就是在獲取可見性。

這要求做行銷的人在評估的過程裡,能洞察客戶旅程裡的潛在機會。所以,僅僅知道會獲得什麼結果還不夠,還必須知道怎麼獲得這些結果,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像上文提到的定義、使用目標的ACE策略,就是一種獲取對客戶旅程更多可見性的方法。

有關測量行銷的內容其實有很多,可以點擊下方的鏈接了解更多。

相關閱讀:

行銷分析到底該怎麼做? (上)

如何用GA做行銷分析? (下)

來源:

內容節選自:

socialmediaexaminer.com ,有所刪減以及修改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Google Analytics

Google Analytics如何分析谷歌廣告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