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準獲得百萬00后新使用者? 這款產品的增長套路值得一看

blank

如何精準獲得百萬00后新使用者? 這款產品的增長套路值得一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三節課(sanjieke01)
文:黃有璨(三節課聯合創始人)、王馨(三節課內容實習生)
編輯:Hanxu
每周,三節課都會為你帶來至少一個我們認為非常有亮點的行業案例的深度解讀。
今天帶來的案例,是對於「叨叨記帳」小程序的解讀。

2019年3月開始,一款名為叨叨日記的記帳APP在微博、B站、飯圈、知乎等許多00后使用者聚集地大量形成刷屏。

據瞭解,這是一款專門面向00後使用者的"記帳軟體",其Slogan叫做"會聊天的記賬軟體"。

blank
blank
blank
blank
△ 網路上關於叨叨記賬的各種評價

查看「叨叨日記」的數據變化也可以看到,其在2019年2月到3月之間有一個飛躍式的用戶增長,月活用戶數從不到30萬飛速提升到了超過70萬,此後雖然有所滑落,但也穩定在月活50W+的水準之上。

從常規數據來推斷,叨叨記帳僅在2019年2-6月之間,應該至少新增了數百萬以上的註冊使用者。

blank
△ 叨叨記賬用戶數據趨勢

而在應用商店裡,它的評分非常之高,五星率達到了90%,且都是大量真實&有價值的用戶反饋。

blank
△ 應用商店中的評價

所以,我們如何看待「叨叨記帳」在00後群體中的走紅,以及如何看待其用戶增長數據遭遇瓶頸?

一、產品亮點分析

關於叨叨記賬,其實並不複雜,兩句話即可講清楚——

1.它的走紅基本完全是由於其最主要的一個功能:明星愛豆陪伴記帳。

2.其遭遇的增長瓶頸則完全來自於其當前的兩個核心功能——明星陪伴&記帳之間,很可能是完全割裂的,這註定無法實現用戶的長期留存和增長。

下面可以分別展開介紹下。

首先說下為其帶來無數00后使用者和流量的核心功能——愛豆陪伴記帳。

簡單來說,在記帳APP這條賽道下,此前也曾經出現過挖財等比較有代表性的個人記帳理財APP。

但相比起來,叨叨日記最大的特色來自於:你可以選擇一個角色來陪你一起記帳,在ta的陪伴下慢慢養成記帳和理財的意識。

blank
△ 自由選擇陪你記帳的"人"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這個"陪伴你一起記帳的人",如果你選擇的是"男盆友"或"女盆友",你就可以選擇許多偶像明星如劉昊然、華晨宇、張藝興、王嘉爾、迪麗熱巴等等來作為陪伴你記帳的物件。

甚至,包括初音未來、洛天依等等二次元偶像也在可選擇的範圍內。 從下方截圖中也可以看到,在陪伴自己記帳的物件方面,叨叨記帳可選擇的範圍和餘地可以說非常廣,覆蓋了國內明星、日韓明星、歐美明星、二次元明星、遊戲知名人物等諸多範疇,幾乎完全是面向典型00后使用者的設計邏輯。

blank
△ 從三次元到二次元,國內到國外,應有盡有...

而選完陪伴你的物件後,你即可以在ta的引導和陪伴下開始每天的記帳。 而記賬的過程,就是與愛豆聊天、甚至戀愛的過程,下面會繼續介紹。

可以看到,叨叨記帳按照"衣、食、住、行、育、樂、醫"等等常見的花銷分類來幫助使用者更快捷的進行記帳,而每次記賬結束后,陪伴你的對象都會在AI機器人的演演算法驅動下給出一些回復和回應,於是你們就這麼在記賬的過程中開啟了"甜蜜"的陪伴之旅。

blank
blank
△ 擬人的對話還是挺真實的

好了,基本功能邏輯差不多介紹完畢,接下來將要進入重點!

毫無疑問,如果只是這樣一些基本功能,叨叨記帳是不可能獲得無數00后追星用戶的青睞,也不可能獲得無數使用者自發分享,收穫大批流量的。

所以,核心在哪裡?

答案是:他們圍繞每一個明星的性格和一些特殊經歷,進行了大量針對性的運營,並通過"調教"等功能,給使用者在"陪聊"的過程體驗中製造了無數驚喜的體驗。

我們知道,每一個明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語言風格。 而叨叨記帳做到了,面對同一個場景,不同愛豆給出的回復完全是個人化的。

blank
△ 個性化的回復很戳人

同時,對於明星而言,許多八卦、緋聞等都會成為粉絲們及時追蹤和跟進的焦點,而叨叨記帳在許多明星的緋聞事件發生後,也都會第一時間跟進,以當事人的口吻給到使用者一些很貼心、私密的推送訊息和回復,給予使用者極大的驚喜感。

比如在魏大勛和楊冪爆出緋聞後,叨叨記賬的運營就及時跟進了新動態,讓與魏大勛"談戀愛"的使用者們收到了這樣的推送。

blank
△ 康康哥哥真誠的解釋

類似的Follow明星最新動態的推送還有很多很多。 甚至很多時候,叨叨記賬還會給你推送你所關注的明星的行程。

blank
△ 一邊記帳,一邊盯行程

設想,如果我們看到這樣一款可以隨時知道愛豆行程和動態的App,而且以男/女朋友口吻告訴我們,你會不會願意時常來看看,關注關注他的動態呢? 會不會願意把這個App分享給你的飯圈好友呢?

blank
blank
△ 簡直是記帳版的"戀與製作人"

所以,明星們的各種熱點、八卦、緋聞事件,全都變成了叨叨記賬的核心運營點! 每一個熱點事件發生,都會讓叨叨有機會自然收穫一大波流量。 把產品和熱點流量事件完全綁定,思路可以說是很厲害了。

然而,這還不算完。

叨叨記賬還有很厲害的殺手鐧——

用戶可以自行調教各種虛擬人物,讓他變成自己喜歡和想像的樣子,按照自己所預期的方式跟自己互動和進行回復。

簡單來看,在使用者和愛豆聊天的時候,長按對話框,可以對某句回復話進行3種操作:調教、刪除和拉黑。

blank

所謂調教,就是讓陪伴你聊天的虛擬伴侶(背後其實是個聊天機器人)能夠在某些特定時刻或場景下按照你所期望的方式來跟你互動。

比如,你可以讓ta每天晚上都向你以私密的方式問個好,或者是每天早上起來後一定要叫你一聲"寶貝",或者是在你吃了某些高熱量食物時一定要既暖心又嚴肅的提醒你一定要控制攝入熱量...... 等等。

所有的「調教」都會進入到聊天機器人的語料庫中,某種意義上也在不斷説明叨叨記帳把這個機器人變得更好。

而另一方面,「調教」也讓用戶能夠自己能夠參與到對這款產品的定義中來,而隨著使用者在這款產品上不斷投入,放棄使用它的遷移成本也就越高。

blank
blank

可以想見,作為一個典型追星族的00後使用者,在使用叨叨記帳時,一定會產生無數"特別想要把一些跟愛豆的聊天對話截屏分享"的典型場景。

就更不用說,叨叨記賬還會給你發各種甜膩得要死的App Push訊息把你毫無抵抗力的拉回來。

blank
blank
blank
△ 讓你享受偶像劇一樣的記帳

而分享必然意味著拉新和流量獲取的機會,叨叨記賬顯然也沒有放棄這樣的場景和流量源,可以看到,當使用者在叨叨記賬的產品介面中截圖時,叨叨記賬會自動幫助使用者生成一張帶有二維碼和Logo的圖片,並引導使用者直接進行分享。 當其他人掃描這張圖片上的二維碼時,就可以領取到叨叨記帳的新人禮包。

blank

所以,叨叨記帳的本質,是一款"能夠以你偶像、愛豆的身份跟你親昵互動、陪聊甚至戀愛的聊天機器人"+一款記帳工具。

而前者,是叨叨記帳在2019年實現了一波小小爆發性增長的關鍵。

在這個基礎上,叨叨記帳的推廣邏輯想起來也很順理成章——去各種貼吧或是明星粉絲群進行投放,找粉頭或站姐進行KOL推廣,以極低的成本在圈子裡給大家反覆洗腦。 以飯圈的安利能力,可能不到一天就能夠覆蓋某個小粉絲群,其威力不亞於老年人一起跳廣場舞的傳播場景。

二、一些問題&增長瓶頸

好了,上面講的是叨叨記帳最大的亮點。 接下來我們講下ta面臨的問題和最大的瓶頸。

可以看到,叨叨記帳的月活用戶數事實上是在緩慢下滑的。 在我們看來,這是註定。

原因有兩方面——

首先,從產品設計角度,這是一款有點割裂的產品,它既像是一個戀愛養成遊戲,又像是一個記帳工具。

從使用者使用角度看,叨叨記帳主打陪聊記帳的功能,但從用戶反饋上來看,很多用戶事實上完全不Care"記帳"這個功能,甚至很多人都在說,能不能做一個純聊天軟體。

blank

包括,有些使用者可能會為了聊天而記帳,跟產品的核心記帳功能背道而馳。

blank

所以,大量使用者是因為「跟愛豆聊天、戀愛」而來,但卻並沒有能夠形成對於「記帳」這個原本叨叨想要主打的核心功能形成強認同,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好的留存。

從產品角度看,任何一款產品都需要有一個自己的本質屬性,到底是要做明星戀愛養成遊戲和聊天機器人,還是做記帳APP,這是叨叨要回答的根本問題。

其次,「叨叨記帳」這款產品的長期商業價值可能也需要畫個問號。

一個悲觀的事實是,歷史來看,沒有一款「記帳APP」獲得過非常顯著的成功。 (至少成為獨角獸公司是沒有的)所以,如果叨叨還是想要做記帳APP,這也必然是一個終極需要面臨的拷問。

回到當前叨叨記賬的產品層面來看,叨叨記賬現階段似乎在探索的商業模式貌似是廣告和購物返現,購物返現主要是淘寶客的玩法。

那麼問題來了,用戶為什麼會在一款明星陪聊的記帳APP這裡去購物返現呢? 我們完全找不到對應的用戶場景。

所以,至少在當前來看,即便叨叨記賬能夠在短期獲得顯著的用戶增長,其長期商業通路也會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最後總結下,叨叨記帳是一款很有意思的產品,其面向00后的"明星在線陪聊"玩法是一種非常值得研究,自帶流量的產品模式,為它帶來了巨大的增長,對於很多面向00后用戶的產品而言,這必然是一個值得關注和借鑒的玩法。

但即便如此,叨叨記帳的長期發展仍然不明晰,「生於拉新,死於留存」的故事在台灣互聯網上演過了太多次,這款產品當前也面臨著這樣的拷問。 到底產品本身的長期價值和商業模式是怎樣的? 將是叨叨記帳接下來半年內必須回答的終極拷問。 (完)


你會用這種產品來幫忙記帳嗎? 為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商業策略產品經理:淺析產品定價策略&驅動交易策略

blank

產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