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內捲,如何破局? |15條創始人必看品牌管理實戰真相
前段跟一位百億上市集團前輩探討關於“內捲”話題,大家談論的“內捲”其實是“熵增”的一種表現。一個社會、一個行業、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一個社群、甚至一個人,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內捲、熵增、或者內耗。
另一方面,內捲其實也是全行業的品牌意識覺醒,這是一個是行業的進步,也是行業更為激烈競爭的開始。我自己日日在品牌一線,所以非常理解每一位創始人的心情,在當下被迫內捲的時代,
我也在不斷地實戰與研究中心,一邊學習前輩們的實戰經驗,一邊不斷探索實踐。這里分享來自前輩朋友圈、文章提過關於品牌管理的實戰真相,雖只言片語,但句句灼心,可能正好能解答一些我等創始人日日糾結的品牌管理實戰問題。
百億企業品牌市場部GM,20年資深品牌內行人,江南大學兼職教授。
1.
- 品牌生活在公眾常識之上,
3.那隻是消費者把他的權力暫時賦予給了你,關鍵時刻只要你一個應對不當,他馬上就會收回。就算你的品牌之舟不馬上翻覆,也必然漏洞百出,水漫滅頂!
換句話說,這其實也是關於品牌的常識!
4.
5.別家品牌贏你的原因不是它權力比你大,而是它更同道、共情,符合可能新產生的公共常識,比如0糖、0卡……,未必是代言明星更年輕,廣告費更多,廣告片更鬼畜、魔幻。
他們的產品,
6.
7.變化才應是目標。
8.
9.
10.
11.
-
當品牌達到一定規模後,品牌要溝通的目標人群數量到達上限。排除媒介漲價的因素,品牌的花費其實也差不多到了上限。此時,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力度,甚至會小於品牌在發展中期時與競爭對手爭奪消費者時的溝通力度。
-
品牌的浪費發生在驅動的轉換過程中
14.而在數位化的交互決策佔比越來越高的今天,
15.
在過去,很多創始人只是單打獨鬥、埋頭苦幹,而如今卻因為“品牌”這一件事鏈接到一起,不同圈層的碰撞,加快了行業競爭,同時也帶動了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銳品牌開始崛起。相信所有實際操盤品牌的實戰派們也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