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解讀商業名人的變現方式

blank

(下)解讀商業名人的變現方式

七、凱叔,把故事這件“小事”做到極致

凱叔,本名王凱,“凱叔講故事”的創始人及其所屬公司的CEO。 2013年,王凱從“央視”離職之後陸續創建了“凱叔講故事”微信公眾號及“凱權講故事”App等。

王凱通過對聲音的精湛演繹和兒童內容的極致打造,以講故事為介質,以“快樂、成長、穿越”為理念,打造了《凱叔·西遊記》《凱叔·三國演義》等眾多IP產品,推動了台灣傳統文化和科學知識在兒童群體中的普及,向億萬家庭傳授育兒指導和非課堂教育的心法。

下面我們來看看“凱叔”能給創業者,帶來的一些商業方面的啟發有哪些?

第一,對自己的特長保持熱情,堅持專業。

內容產品是傾向於做覆蓋面積廣、容易起量的平台,但“凱叔講故事”的所有內容都是團隊自主研發所得的,原創是凱叔團隊的內容準則之一。

做原創,無疑是“慢”的,但是從結果來看,“凱叔講故事”是一個內容行業“慢即是快”的案例。根據專訪中所提到的數據,App日均收聽時長超過了60分鐘,在疫情期間,數據已經延長到了130分鐘。

第二,精準抓住市場共識,並把滿足這個共識做到極致。

馬雲說:成功的秘訣就是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

抓住受眾用戶的需求共識,才能讓一家公司沿者對這個需求的滿足去明確自身的商業定位,這得益於凱叔對自己女兒的觀察。

在真正創業之前,凱叔每次給女兒講故事並不只是輸出內容,而是在一次次給女兒講故事過程中,記錄下女兒的情緒節奏,結合這些情緒反饋,挑選出其中最符合孩子偏好的段落放在微博上做分享。

正是靠著對孩子們理解共識的精准定位,凱叔的微博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了大量種子粉絲的關注,這也為他後來的創業和後期更深的公司經營奠定了很好基礎。

第三,要敢於“捨得”,特別是有變現能力的業務。

凱叔所面對的兒童用戶很多,但一般情況下手機都在媽媽的手裡,如果當時賣內衣的話一天可能賣上百萬。但是電商這條路不是凱叔的興趣所在,又不是很擅長。

所以在反复糾結到底要不要賺這部分錢之後,凱叔最終還是狠下心在2017年的時候砍掉了所有非兒童產品。

此後,一直集中精力圍繞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場景做產品開發。

很喜歡凱叔在接受采訪時說的一句話,我拼盡全力,可以接受任何結果。因為努力這件事,有時未必為了結果,而是為了此時對得起這個時代,此時對得起所有的機會,此時對得起自己。

八、張庭,從“酒窩美女”到“微商總舵主”

提起張庭,我就想到她的臉上有兩個酒窩,笑起來很好看,也是個演員,近幾年我才知道她做了“微商”,而且做的風生水起的。

2013年,張庭和丈夫林瑞陽創立品牌“TST庭秘密”,開始做護膚品生意,成為第一批試水微商的明星之一。數年後的今天,張庭微博裡都是自家產品,抖音也是鋪天蓋地的代理商互動,從演員到TST創始人、代言人,已經和品牌深度捆綁,變成了“微商總舵主”。

微商雖然有很多爭議,但作為迅猛發展的新興商業模式,它的存在與發展必然有特殊意義和歷史使命。

對於身處其中的創業者而言,想要藉微商的力量,做一些事,其實也不難,你必須要認清微商的本質後,去糟粕,取精華。

書中給了三個方法。

1.深入龐大的流量池

微商最吸引創作者的地方,就是龐大的流量池。想要讓微商發揮優勢,就要從根本入手,研究如何用好這個流量池。

書裡的例子就是社交電商“芬香”,它的創始團隊出自京東,被劉強東和章澤天投資的“芬香”團隊只做一件事:用社交裂變的方法,批量分發京東優惠券。

通過數量龐大的微信“京東內購群裡”,數額不等的京東優惠券吸引了大批用戶的關注。然後就是繼續推進註冊升級超級會員、導師、甚至合夥人。這種套路立竿見影,在2019年第四季度,京東新增2460萬用戶,刷新過去12個季度的拉新記錄。

這個例子發揮了微商的最大優勢,又背靠“京東”,“芬香”的簡化型打發法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2.用口碑解決質量

微商在誕生之初,被市場定為“三無”產品,消費者深受其害。但隨著微商行業成為“社交零售的新渠道”的代表,“三無”產品逐漸被淘汰出市場,“娃哈哈”“蒙牛”“王老吉”等知名企業開始進駐這個嶄新領域,嘗試“微商”式的行銷新模式。

還有一方面,“蒙牛”投放的新零售產品也在走同樣的讚助節目、明星代言的路線,盡量提高產品的咖位,為微商提供文案噱頭,更大發揮“廣告牌”的引流作用。

3.微商探索更多玩法

儘管擁有大平台、大品牌,解決用戶擔憂之外,微商行業也在努力迎合互聯網發展,開發更多玩法。

隨著抖音、快手短視頻平台、直播帶貨的興起'很多微商從業者或大型微商平台也在積極投身其中,嘗試融合運營,逐漸形成一個新的電商模式。

九、papi醬,“宇宙第一網紅”是怎麼練成的

papi醬,本名姜逸磊,85後。

2017年,在脫口秀節目《吐槽大會》中,李誕介紹她為“宇宙第一網紅”。而且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2015年和2016年,是網紅短視頻的風口時期,papi醬就是在這個時候走紅的。她的個人走紅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在這之前她就創作了大量的短視頻,而且她是朋友中網感最強的人。

papi醬走紅的系列視頻,時長通常在兩分鐘左右,內容多是以大齡青年形像對當下熱點話題,或是對普通人生活中的種種現象進行吐槽。與此同時,還兼具喜劇效果。

書中還分析了papi醬的短視頻所具備的三個要素

  1. 視頻內容精準切中互聯網熱點、用戶痛點,引發大範圍共鳴。另一方面,她也具備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七年的專業學習,培養了papi醬隨時隨地“細緻觀察”的習慣。
  2. 視頻節奏把控到位,輕鬆愉快,有幽默感。
  3. 有態度傳遞,有觀點表達,塑造鮮明的獨立人格。

即便是TOP級別的內容生產型網紅,依然要面對變現難題。

papi醬個人變現之路,也經歷多種方式的探索。

走紅初期,papi醬也曾嘗試過電商變現。但直播結束後,papi醬直言“太緊張”,這種及時反饋的互動顯然並不適合她。

廣告變現是papi醬的嘗試的第一個變現方式——台灣新媒體世界的第一次廣告拍賣,同時也是價格最高的。

最終,papi醬走上了網紅經濟最難實現的高階變現之路——轉型藝人,進軍演藝圈。 17年後,在日常短視頻更新之外,papi醬的主要工作就集中在上綜藝,演電影,為手錶和運動品牌拍攝廣告。

另一方面,papi醬還是MCN機構“papitube”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位創業者。

在2016年4月,papi醬與“泰洋川禾”創始人楊銘合作創立“papitube”,算是轉型的最早網紅之一。

2017年“papitube”團隊一共接了155個品牌的廣告,橫跨多個領域,囊括各大品牌,充分發揮了這個MCN機構的商業變現能力。

那麼,papi醬和她MCN機構又為我們寫下了怎樣的個體創富啟示呢?

首先,對網紅這個領域,papi醬和“papitube”在做一件事:讓人綻放光彩。人格魅力是網紅領域的敲門磚,無論以何種形式,綻放光彩的始終是“人”本身。

其次,選對領域。做擅長的事,一直做擅長的事,是個體發光發熱的唯一方式。人們關注新鮮事物的成本變得極低,“專業的干貨”成為吸引註意力的不二法則,而網紅經濟歸根結底是“注意力變現”的經濟。

所以,徐小平在《尋找台灣創客》上發表演講時說,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成為網紅。
成為網紅,是一個有著遠大願景的創業者邁出的第一步。

下次繼續更新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小紅書平台投放怎麼收費費用,標準是什麼?素人鋪量和達人KOL的區別,商家品牌甲方在投放過程中又遇到過哪些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抖音、逛逛、短視頻報價收費標準如何?全平台最全最細報價收費標準來了

blank

用戶轉化率低? 4個案例教你設計用戶CTA“行為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