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设计,这样思考能提升n倍效率
当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时,只有同时看到它的好处与坏处时,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显得更真实。仔细想想,确实那些很火的IP背后,一般都伴随着强烈的个性。肯定有很喜欢的那波人,同样也有谩骂他们的那波人。因为个性,肯定是伴随着不足。
有意思的是,我们常常听过一句话叫,“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我窃以为这句话是假的。
每个机会的构成:召唤——吸引——抓住
三者缺一不可,召唤是在我们周围出现的噪声,吸引是它的某种频率与我们接近,抓住是我是否有抓到这个机会的能力,而且这部分很多决定于我们是否足够好运。
1)设计的技巧:图地反转
简单来说是,就是逆向思考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何让椅子变得更白,很多人想的都是买白色的涂漆一遍遍刷白椅子,或者清理干净污迹。但这是最优的解决办法么?


白色的椅子
显然,直接将椅子放到黑色的背景里,得到结果不是更好?


同样是白色的椅子
在设计中,最有效的技巧是着眼于大家不太注意的点。
2)设计技巧:用灰色观察素材
什么是灰色?直接点,什么是灰色的眼光?


灰色的思考方式
既不否定事物,也不肯定事物,以一种中立的立场查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譬如火焰,它是炙热温暖,它是危险可怕,那换种思路想,它是不是柔软?是不是跳跃?是不是......?


灰色的思考问题
这里有个技巧,无论数字、文字,还是人的訊息,都尽可能图像化,变成具体某样能够画出来的东西。如果做不到,将其变成不同的颜色。另外佐藤大提到一点:积极的理解事物。这一点我自己不是很理解,是将什么事情都往好的方面想么?
3)设计技巧:准备两个相反的选项
特别是在提案时,切身体会,是个好办法。决策者永远喜欢做选择题,不愿意做判断题。选择题也更愿意做答案有明显差异的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并不容易,但是剔除错误答案就简单很多。譬如“数字1”和“唯一“;”火山”和“火星”;“现代”和“传统”等。


人都喜欢做选择题
做决断时,最重要的是从所有选项里找出完全背离的选项,并从最短距离中找到问题。
4)设计技巧:对方适合什么?
适合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估计没有人能够将其完全视觉化。
在人认知领域里,会将其分为4层。
- 1)数据:数字,规格和价格
- 2)趋势:每个人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共有感觉,以及特定时代赋予的特征。
- 3)文化:文化性属性
- 4)本领:人类的本领
5)设计技巧:缺点要实诚的说出来
每次客户提案时,都希望将每个案子说的天衣无缝,完美之至。每个设计师,只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案例有什么好处,却只字未提坏处。


有优点和缺点的事物才完整
从人的角度看,不太容易相信这种话语。
就像你某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实诚的告诉你,他家理财产品0风险,20%的高回报率,只需投资一年即可。
这时候你怎么想?绝大多数朋友都觉得这是个诈骗电话。同理,没有缺点的设计品,也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东西。


阴影显得很真实
就如同世界万物均有光明面与阴暗面,拿去任何一个选项,都显得不太真实。没有阴影的人,你会觉得它是鬼魂;同样,没有光明的人,那也是鬼魂。
一切看起来,都不是感觉很梦幻。
总结:其实人人都是设计师
设计并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复杂。它不像数理化,理解和实现都需要大量复杂的工作支撑。相反,只要你有审美意识,你就可以做设计了。
具体设计力的特征:
- 1)仔细全面观察事物后,能以新观点切入。
- 2)将发现落实到实物造型层面的能力。
- 3)正确向他人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沟通能力。
设计中,最复杂的工作就是将声音,气味和感觉等眼睛看不到事物比喻成某种大家有公共感觉的实物。这或许是设计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当一个人利用全新观点解决问题,进而创造出新事物,这类人都能称为“设计师”。
参考资料:
《用设计解决问题》佐藤大
作者官网:http://www.nendo.j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