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廣告投放出價方式詳解
素材、受眾定向和競價策略三個因素共同影響著廣告投放的效果。 而競價策略是其中最講究技巧且不容忽視的。
一、出價方式
手動出價(Bid)
廣告主在創建廣告時手動設置競價,以手動把控廣告的競爭力。 出價設置得越高,廣告競爭力也更大,展示頻率隨之提升,但這樣也提高了成本,預算花得更快,如果把控不當,可能會造成虧本。 而如果出價低,則你的廣告相對其它廣告的競爭力更低,可能會面臨沒效果的情況,預算也無法花出去。
自動出價(Auto Bid)
廣告主創建廣告後由Facebook根據隨時變化的廣告投放市場對競價進行智慧調整(自動出價的數值隨市場波動,且無法被廣告主直接記錄觀測),能使自家廣告的出價更加合理化,我們可以把節省出來的精力和成本用在其它必要的地方。 而手動出價則無法做到。 所以,95%的Facebook廣告主選擇自動出價。
二、自動出價機制
下面給大家一一講解Facebook的幾種自動出價策略:最高價值或最低費用、費用上限、廣告花費回報保底(ROAS)、目標費用。
1.最高價值或最低費用
使用率最高的自動出價策略。 因為它可以將預算發揮的成效最大化。
在前期的廣告投放中,廣告主一般都需要快速測試素材的品質,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每一筆預算。 在定好每日預算后,統計每日下載成本,從而進行效果分析。 這時候就非常適合使用「最高價值或最低費用」,它會幫你盡量花光每日的預算,並使成效最大化,且簡單省心。 Facebook會管理和調控競價,尋找相對來說費用低且合理的投放機會,考慮「性價比」地去花費這筆預算。
當然,投放的前中後期我們都可以用這種出價方式,但只建議在前中期頻繁使用。 在這種策略下,成本會隨著預算需求提升,因為這種出價方式首選是匹配成本較低的使用者,當預算增加后,系統發現沒有更多相匹配的低成本使用者,只能選擇成本更高的使用者,成本隨之提高。
注意:低預算測試廣告成效時,首選「最高價值或最低費用」 正式投放前期也需用這個辦法來消耗預算,以獲取最佳的成效數值。 之後逐漸增加預算時也應循序漸進,建議每次增加20%,每天的不同階段可以多次增加,但不要太過頻繁,控制在1-3次為宜。
2.費用上限
這裏的費用上限指的是CPA單價成本。 適用於廣告投放的中後期,如果自己的廣告素材表現普通,可以用此法控制成本,且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成效值。
設置費用上限時需要廣告主設置一個具體數值,Facebook會據此數值幫廣告主選擇費用最低的優化事件,同時控制平均金額不超出CPA幅度的10%。 隨著預算與投放時間增加,CPA可能也會增加,但費用不會超出上限。
注意:費用上限的數值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切忌低到無法展示廣告、消耗預算。 另外,費用上限策略的CPI效果很差。
3.廣告花費回報保底(ROAS)
針對有回報需求的廣告主,可以在中後期買量足夠時選擇此法優化回收,獲得最高購物價值。
廣告主需要設置一個預期保底值,當然這也會約束投放系統的"拳腳",如果保底值設置得過高,可能會讓投放的量級相對不設保底值時少。 如果你對於廣告投放的回報有明確目標,就可以選擇ROAS實現它。
注意:Facebook只是會盡力而非一定完成廣告花費回報值,增大回收機會。
4.目標費用出價
使用率較低的策略,目標費用即廣告主希望的、可達到成效數值,需要廣告主手動設置。 此種策略可以實現穩定的單次成效費用。
但此種策略面臨一些問題,其一,我們無從知道投放市場目前的平均費用在什麼區間,所以很難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值,假如設置得過高,可能會錯很多低價值區間的使用者,而抓取了高價區間的使用者,如果設置得偏低,廣告的展示可能會受到限制,甚至沒機會展示。
注意:如果對你來說維持費用穩定沒有提高花費效率重要,還是建議使用"最高價值或最低費用競價"方式。
結語
"最高價值或最低費用"旨在花光預算,並獲得最大的成效數據,適用於整個廣告投放期間;控制單價成本可選費用上限,但成效數據可能會受影響;ROAS適合有付費需求的廣告主,可以優化價值付費;慎用目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