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維打擊:你的對手,壓根不在你的視線範圍內
最近,我收到幾條私信,大多是關於文章內容的,有的說“你們的文章純屬扯淡,講了一堆沒用的雞湯”;有的說“紙上談兵,誇誇其談”;還有的我就不說了。對於大家關注的文章內容,我也認真的反思了一下,最近“雞湯文”的確比較多,為了避免過大家“審美”疲勞,今天我們不熬雞湯,和大家聊一個新話題,
為什麼寫這個話題,一個原因是跟我們職場人的生存息息相關,另一個也跟近期讀了一些私信後的感悟,正好將它們藉由同一個話題寫下來。希望大家以讀故事的心情,讀完它。
01
關於降維打擊的概念,在這我就不科普了,以網絡遊戲為例,簡單的解釋下:玩遊戲時,沒有辦法突破難關,升級武器裝備,用高級裝備去打裝備低級的敵人。
遊戲,也是對現實生活的隱喻。
20年前,一條北大學子街頭賣豬肉的新聞火了,媒體競相報導,路人紛紛圍觀,說著最刺耳的話:賣豬肉還用上大學嗎?小學畢業都會幹。
無獨有偶,今年又火了一個。這次火的90後小伙,名叫張泉,新疆人,本科畢業於英國萊斯特大學,碩士畢業於拉夫堡大學,去年辭掉了金融分析師的工作,收起了廢品。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好好的帥小伙,學歷高,能力強,工作好,跟沒念過書的人搞競爭,咋想的?

看完這一舊一新的新聞,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想?有的人可能會說,讀那麼多書,結果還是賣豬肉、收廢品,上學似乎沒有什麼大用。而我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恐怖:
同樣是賣豬肉,被無數網友群嘲的“北大屠夫”,成立生豬養殖產業,打造行業高端品牌壹號土豬,一年賣出18個億,站穩了高端肉品市場;同樣是收廢品,海歸張泉看好資源回收的市場,計劃開公司,推廣廢品回收,為社會做貢獻。反觀這個賽道的其他人,肉販還是肉販、收廢品的依舊收著廢品。借用某篇文章中的一句話,這種“降維打擊”,就像兩個人博弈,一方還在思考怎麼贏棋,另一個人直接改了規則,瞬間砸穿棋盤。

到這兒,我只想說一句,瞬息萬變的時代,你以為的歲月靜好只是一種障眼法,麻痺了自己的思想,禁錮了自己的行動力。當風起雲湧的時候,根本無招架之力。
02
看看其他兩個不同領域的故事:
故事一:
我的一個朋友,碩士就讀於法國某大學,畢業後曾在巴黎知名旅遊企業工作過2年,後決定回國。回國求職過程中,有朋友勸她,國內旅遊行業就業門檻低,從業人員水平良莠不齊,工資也不高,可以考慮大專任教或者去法資企業。但這位朋友最後還是選擇了旅遊行業,只因為她熱愛。
當她任職於某家旅行社後,在工作中發揮了極大的優勢,對歐洲各國地理位置、風土人情極為了解;對歐洲各國酒店資源相當熟悉,並且擁有協調境外資源的能力,公司出線路產品、控價,首先想到的是她;法語熟練,參加高端展會或者接待法國旅遊局的代表,都是由她出席。在人均大專學歷的旅遊行業,一個帶著資源和人脈的碩士加入這個賽道,並且能夠給企業帶來新的價值,對同賽道的競爭者而言,這種降維打擊,根本無法反擊。

故事二: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等概念的產出,各類人才大刀闊斧的降維跨界,比如,搞遊戲開發的唐彬,從遊戲行業轉投消費品,創辦了元氣森林。這就是降維打擊,把互聯網的打法直接殺向消費領域,所以元氣森林,莫名其妙的就誕生了,而且一誕生,就處於高地之上。這時候對傳統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當“唐彬們”帶著更先進的玩法和工具來搶飯碗,你能怎麼辦?
商業上,經常用降維打擊來比喻對思維模式和跨行業衝擊——指來自別的維度的競爭者,不在傳統的獲客、成本、口碑等方面競爭,而是直接顛覆這個行業,從更高的角度,根本性的改變商業規則和生態。
就像《三體》中所說的“我消滅你,與你無關”,這種來自更高層面的,直接改變思維方式和玩法的競爭,是無解的“降維打擊”。

03
項目管理領域也是一樣的。某位學員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現在PMP 證書已經是行業入門別的證書,為了提高競爭力,不少在校大學生都考取了證書。”自1999年我國正式引進PMP 認證,截至今年2月,已有超33 W人獲得認證。最早的一批項目經理把握住了紅利期,成為了高層次的精英,而現在PMP 證書或許只是求職道路上的“第一道門檻”。
不僅如此,PMP 認證早已不只限於項目管理領域內,現在還滲透到了其他行業和崗位,比如HR 。當大部分人還在將HR 看做不能創造價值、沒有技術含量的職位時,某些企業的HR 已經偷偷的通過了PMP 認證,掌握了數據分析的能力。這種顛覆傳統的“降維打擊”,難道不是最致命的麼?
心裡話
這篇文章不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陳述一個事實:我們身處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哪怕創意、寫作、繪畫這些必須要人去做的工作,說不定某天也可以由電腦程序來完成。想讓自己走的更遠,最穩妥的方式還是得不斷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
不要等到哪天你想去競爭了,卻發現自己連門檻都夠不著。
注意:本文全圖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