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品牌“獨特性資產”? 15條創始人容易混淆的品牌真相

消費品行業,隨著市場的成熟,競爭愈發白熱化,各種花式理論和運營秘籍層出不窮,卻很難有真正的致勝“招數”。在過去的【HBG系統品牌課】中,經常會有創始人提到自己流量投放已經比較成熟了、銷售運營端也不錯,接近流水線作業、自成體系,但唯獨缺品牌,不知如何打造品牌,如何塑造品牌“獨特性資產”。

其實關於品牌問題,創始人自己心裡也明白,雖然市面上有一堆理論章法可循,但如果沒有親自下場實戰踩過坑,就很難體會到其中艱辛。

這里分享15個關於品牌管理的實戰真相,內容截取自往期《HBG品牌私董課》課程精華,歡迎加入HBG私董會,聯繫可可獲取完整版課程視頻。

1.而一些知名度暫時還沒有特別高,但相對有獨特性的資產,就屬於可投資的資產,可以慢慢培養知名度,但同時不要忽略和品牌其他的資產綁定,鞏固獨特性。

2.

  1. 很多時候,創始人無法清楚的區分獨特性資產和差異化的賣點,要知道資產是資產,賣點是賣點。資產可以用獨特性資產4象限來篩選,至於差異化賣點就要基於本地市場輕度顧客的痛點去調整。

5.因為審美是主觀的,不同群體有不同的審美,即便是95後Z時代的年輕人,也是有多元化的審美。

  1. 品牌增長的根本邏輯還是要做大滲透,不要因為品類的細分市場限製而放棄大滲透的行銷渠道。實戰當中,不要過於糾結細分市場定位,也不要過於想像自己的產品多麼複雜。

7.顧客其實沒有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了解深度的產品內容。顧客能感知到的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化是非常小的。

8.

9.成本高不高,它取決於你的效率,而不是取決於你的規模,因為規模再大,只要品牌增長的好,就不覺得成本高。成本是一個相對概念,希望大家在實戰當中要理解。

10.但這個只能說這是一種小範圍科學,放大了它就會限制你。所謂的精準,其實到最後就不精準了。

而在起步階段找目標用戶,有時候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決定於你的天賦秉義和你的資源能力,有錢就去做市場調研、去做流量平台投放,沒有錢你就找天賦資源。

  1. 不僅是互聯網行業,所有的行業都要做用戶增長,都要做用戶滲透——這才是用戶運營的核心價值,而並非複購、留存等。我們做任何用戶運營,核心目的還是為了大滲透,通過數據觸達用戶對品牌真正的價值就是大滲透。

12.大滲透還是要到大平台,因為媒體也是遵循“雙重危機規律”。

13.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至少各方面80分及格的品牌,那至少要保證你這個品牌就能做起來。單一做到200%,其它方面全部拖後腿,那就很可能失敗,即便你有一次性的爆發,那後面是跟不上的,供應鏈就會拖死。

14.寧可讓自己家品牌稀釋自己,也好過讓其他人稀釋自己。

15.不同品,轉化率不一樣。因為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產品、平台、投手...而Media Mix只是途徑而已,無論什麼途徑,只要到品類前列,就會享受“雙重危機規律”的福利。

-END-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歐賽斯名企研究之蔦屋書店的經營之道

圖數據庫Neo4j的介紹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