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品力驅動用戶增長-1.困難重重

以產品力驅動用戶增長-1.困難重重

微信關注公眾號"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送」用戶體驗辭典「電子書」。

作者開新系列啦~

這個系列,是作者根據工作日記整理而來,案例發生在2016年6月-2016年12月之間。 之所以發出來這麼遲,主要原因是之前一直希望這個系列可以以實體書的形式,跟大家見面。 但是時間太久了~

我希望大家可以用一種輕鬆的心態,來看在案例過程中的各種分析和決策過程,我希望大家也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萬分感謝!!


在為文之初,先來回憶一下初接這個項目時的情況,算是介紹一下專案背景吧。

1.專案背景

  • 1+n考核

我們支撐的是一家運營商省公司的工具型服務類用戶端產品,產品、運營、研發、運維工作,均由我們專案組完成。

2016年6月時,集團給各省公司下文,稱將對各省的用戶端進行考核排名,只有排名前10的用戶端可以繼續運營,其餘省份的客戶端,必須將用戶導入集團用戶端,並擇機下線。 是為1+n考核的由來。 我們支撐的省公司用戶端,排名恰在十三四之位,正在停止運營下線的名單之列。

  • 雙60%指標

除了這個新增的考核要求外,在年初,省公司為用戶端訂立了雙60%的KPI考核指標。 即使用者規模達到有流量消費的運營商全量使用者的60%,用戶端活躍用戶達到用戶端全量使用者的60%。 合成數量的話,是到年底,用戶端用戶規模為1000萬,月活躍為600萬。 但已近年中,用戶規模不足700萬,月活躍僅為30%上下。

在這種背景下,專案組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

2.團隊成員構成

在我之前,這個團隊有1名項目經理;1名產品經理負責用戶端版本反覆運算;6名運營,負責運營支撐。 其中1名TL,3名負責版本發佈、活動支撐,1名負責日報和客訴,1名負責雜項。 接手這個專案后,我負責產品+運營。

運營的人數不少,但是距離互聯網化的運營團隊標準,就差的比較遠了。

1) 團隊成員普遍缺乏運營經驗,6名運營同事中,有兩名商務轉做運營半年,2名實習生轉正,只有負責雜項的同事做過多年運營工作。

2) 團隊成員分工不明,通常是一個支撐需求過來,就大家一起搞定。 這樣,如果需求是一個個過來,那這樣容易發揮集體的智慧,如果需求量較多,就會來不及處理。 每個人各個運營方向都瞭解一點,但是沒有專精,效率上不去,運營方案也就特別容易流於膚淺。

3) 在這個團隊里,沒有專門負責數據的同事,不能做數據分析,甚至連可提取用來分析的數據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似乎能做的事情,就是抓緊了解團隊成員的能力和意願,確認分工了。 即使確認后,團隊成員的個人能力不足以應對這部分工作,那也是團隊成員培訓和能力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了,能走一步是一步吧。

3.客戶要求

客戶對專案的要求,可以說是突變的。 這種突變,主要來自省公司內部的組織架構的突然變化。 之前,這個專案的產品和運營,分屬兩個科室。 而在5月時,負責手廳運營的人員,被調整至負責建設的科室,意圖組建電子渠道的統一部門。 雪上加霜的是6月份通過的集團1+n考核,在原有的要求上,就又增加了一道。

集團和領導的要求都變了,客戶的對專案的要求,必然也會產生變化。 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指標的要求

雙60%的考核指標,是年初就定下來的。 但是,在前半年,對這個指標的完成,幾乎可以說,沒做什麼努力,這在數據上,就可以看出來。

2) 對數據的要求

之間沒有做數據分析的人員,這點在一個已經發展了兩年的專案中,已經有些奇怪(難道之前決策都是不用根據數據的),更為奇怪的是,連數據積累都沒有。 做數據分析時,能獲取到的數據,只有從日誌裡巴出來的介面的調用數據,連頁面的點擊數據都沒有記錄。 介面的調用數據其實對於數據分析來說,是不準確的,因為會有很多客戶度預設調用介面的情況存在。

3) 對活動策劃的要求

之前的活動策劃,基本上都是抽獎類的,交互極為簡單,優秀活動應該具有的特質,比如目標性、有趣性、傳播性等,基本上都沒有考慮過。 所以,客戶對於活動策劃的要求,非常急切,甚至提出「只要你們能出一款活動策劃,我就把支撐費用全結給你們」。

4) 對三方合作的要求

這個要求,到最後也沒能達成。 因為16年年初,曾計劃列出一個管道拓展合同,但最終這個合同並沒有發標,所以這個要求,最終也沒有做。

5) 對產品規劃的要求

這個要求是在前幾個要求都解決之後,才逐漸提出的。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產品也是如此。 但是產品的長期規劃,是不是產品經理能夠獨立完成的呢? 我覺得不是。 有句俗話是屁股決定腦袋,人所在的位置,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式。 產品經理不是投資的那個人,也無法替花錢的人決定他是否要賺錢,什麼時候賺錢,通過什麼方式賺錢。 所以,投資的那個人,是至少要決定產品的目標的,目標要是很難達成的,會拆解成一年期,兩年期等目標,目標易於達成,可能就會拆解成月度和季度目標了。 有了產品的目標,才會有後續的針對目標的規劃產生。

這些困難擺出來,是不是大家都覺得眼熟又耳熟? 這麼多的困難,客戶端當時的實際情況是什麼樣的? 怎麼才能獲得第一筆增長? 咱們下一篇文章接著聊~

記得微信關注公眾號"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哦,送」用戶體驗辭典「電子書」。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數據如何驅動增長】(2)如何搭建能夠指導增長的數據指標體系

零售數據分析 | 數據驅動下的零售品牌增長新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