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億個應用 低代碼平臺會幹掉IT部嗎?

blank

5年5億個應用 低代碼平臺會幹掉IT部嗎?

12月28日,釘釘宣佈推出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釘釘宜搭",為使用者提供低代碼開發能力。

什麼是「低代碼」? 不懂代碼的人"拖拉拽"開發元件,就能完成應用搭建。 釘釘最新的用戶數據是:企業組織1500萬、個人使用者3億。 "釘釘宜搭"的上線意味著,台灣低代碼開發的普及被按下了加速鍵,未來幾年甚至有可能迎來爆髮式增長。

blank

國際權威研究機構Gartner的調研數據顯示,未來5年至少需要開發5億個新應用,才能滿足台灣企業數位轉型的需求。 5億個,平均每年1億個!

有人會對「5億個」的數據表示懷疑:台灣總共才14億人,真的需要這麼多應用嗎? 如果全部從零開始寫代碼,且不說需不需要,根本就不可能開發出這麼多的應用。 台灣的碼農總數不超過500萬,每人每年開發20個應用? 顯然不現實。

但現在不現實≠以後不行,低代碼開發意味著"全民皆碼農",簡單應用幾分鐘就能搭一個。 我看過阿裡巴巴員工的釘釘工作臺,一排排的應用深不見底,啥用途的都有。 阿里內部技術男告訴我,那些都是通用的,另有12700個應用是員工個人用宜搭創建的。 一家企業就12700個。

有人又會說,這是阿裡巴巴啊,它本身就是家互聯網公司,應用建得多也是正常的。 但這12700個應用中,有99%都是"代碼小白"搭的,包括HR、財務、法務、行政等等,他們並不懂代碼。 如果說阿里員工在這件事上有什麼優勢,那就是他們近水樓臺,更早地接觸了宜搭和低代碼開發。

低代碼開發的願景,是讓碼農開發應用更簡單,並讓不懂代碼的業務人員也能DIY應用。 業務人員不懂代碼,但他們如果能給自己開發應用,因為更懂自己的需求,可能會帶來驚喜。 以前沒法幹,是因為必須寫代碼;現在不需要寫代碼了,直接拖拉拽就行,是否就可以開幹了?

未來會怎樣? Gartner預估,到2024年,全球約有65%的應用程式都將涉及低代碼開發。 當低代碼普及開來以後,「人人都是開發者」,全國會開發出多少應用? 台灣目前有4300萬企業,每個企業每年開發兩三個算不算多?

就低代碼開發這件事,我問過居然之家IT部的王雷。 王雷和他的小夥伴們用宜搭創建了400多個應用,目前活躍使用的有200個,數量不算太多,卻發揮了大作用:解決了公司幾乎所有的審批問題。

居然之家大家都聽說過,是家全國性的集團公司,集團、分公司、門店三級,業態也豐富,大到資產調撥、款項申請,小到公車管理、蓋章申請,審批事項大概有近百項,每一項涉及的人員、歸口的系統都不一樣。

以前怎麼處理的? 找每個審批人在紙質單上簽字,然後在系統裡錄入單號,發郵件報備確認。 費事就不說了,一年下來厚厚一遝單子,如果要查個什麼事,查到所有人崩潰。

兩年半前,他們開始用宜搭做低代碼開發,給幾乎所有審批都開發了應用,審批流通過釘釘流轉,審完后數據自動回傳到ERP等大系統。 這些應用就像一座座橋,把一個個孤立的"數據孤島"全部橋接上。

審批應用有的簡單、有的複雜,像王雷這樣的老鳥,簡單的幾分鐘就搭出一個,複雜的半天總能搭出來。 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像王雷這麼神速,但有人算過,宜搭給企業研發應用帶來的效率提升幅度約為500%。 相比於寫代碼,你不用懷疑"拖拉拽"的效率。

blank

不僅快,還沒有其他後顧之憂。 用宜搭創建的應用,架構在阿裡雲上,天然具有分散式計算、雲存儲、企業級雲安全這些雲原生能力,不卡不頓不洩密。

建好后可以一鍵上傳釘釘工作臺,或者發到釘釘單聊、群聊里,跟釘釘的組織、溝通和協同能力天然互通,直接關聯使用釘釘的組織架構、審批流。 員工感到最爽的一點是,剛一發出審批申請,領導的釘釘上就出現提示了,再也不用催他們了。

釘釘官方透露,目前使用宜搭的企業已經有5000多家。 我問了其中的幾家,現階段用宜搭用得好的人,仍然是企業IT部門,營業單位用得相對少。 我問王雷為什麼,他說可能營業單位忙著做業務,沒時間琢磨。 但如果敢於嘗試,捅破那層心理上的窗戶紙,一兩個小時、半天工夫就能學會。

蒙牛北京分公司IT部的寶宏宇可以作為我們觀察低代碼開發的標杆人物。 她在IT部工作,但大學學的是食品專業,並不懂代碼。 經過一番摸索,她用宜搭用得賊溜,以一己之力搭出多個重要應用,其中"快遞管家"應用尤其值得一說。

公司前臺劉豔麗半年前過得很鬱悶,平均每天400多個快件,把她折磨得夠嗆。 每收到一個快件,她都要把收件者、手機號、單號逐一抄到登記簿上,一上午啥都不幹也抄不完,經常吃完午飯還得接著抄。 同事們取件也麻煩,在登記簿上找啊找,找到單號后簽字,劉豔麗得在邊上看著。 一天下來,她在快件上要花5個多小時。

寶宏宇看不下去了,她用宜搭搭了個應用,一舉解放了劉豔麗。 她是怎麼做到的? 她給前台電腦配了個USB插口的掃描槍,每份快遞送達后,劉豔麗只需一掃,快遞就完成入庫。 系統根據手機號的前三位和後四位,同步給收件者發送一則釘釘通知,提醒取件。 同事到前臺後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本人的未取快件,以及貨櫃區域,領取核銷。

blank

這個應用惠及蒙牛北京分公司北樓的 1400多名同事,6月15日上線以來處理快件超過1萬件。 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劉豔麗,她得到了"解放",比以前足足省下一半時間。

從寶宏宇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兩點:一,低代碼開發在起步階段,引領者仍會是企業IT部。 IT部的人對數位化最敏銳,搭建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最強。 二,低代碼開發真的不需要懂代碼。

有人會問:這是否意味著,宜搭讓企業IT部門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大錯特錯。 宜搭其實是把IT部從簡單、重複、低價值的工單中解放了出來。 這個時代,數位化應該成為企業的戰略,IT部應該是制定、實施企業數位化戰略的"大腦"。

實際情況呢? 一些企業從上到下都欠缺數位化意識,把IT部簡單粗暴地等同於運維。 我的一個IT朋友跟我說,公司實施數位化戰略之前,他在公司真的毫無地位,"大家都把我當作修電腦的"——這是他原話,也是實話。

根據發展階段不同,台灣企業的IT部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普通訊息化企業的IT部。 他們的處境是這樣的:員工入職領電腦,找IT部。 電腦死機了,找IT部。 要裝什麼軟體了,找IT部。 總之,IT部就是打雜的、混日子的,他們就該逆來順受。

第二類,中級數位化企業的IT部。 他們的處境是這樣的:老闆很重視,但數位化還沒有上升到戰略高度。 前端、後端、數據、運維等等,這些標配一應俱全,而且內部分工細,專人干專事。 營業單位有數位化意識,但數位化能力有所欠缺,遇到問題仍然習慣找IT部。

面對各種各樣的需求,IT部由於地位不夠高,不敢說"不",大包大攬,投入大量人力疲於應付。 絕大部分需求沒有長期價值,甚至雞零狗碎的,加班加點干完后沒有成就感,老闆看不到,個人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第三類,高級數位化企業的IT部。 數位化在這些企業已經上升到戰略高度,企業的辦公、管理、業務已經全面數位化,大手筆組建業務中台、數據中臺。 IT部被視為特種部隊,內部地位高,專門打大仗。 也會有人支撐日常運維、開發,但不會無止境滿足需求。 營業單位需要自己動手解決簡單問題。

如果一家企業壓根沒想數位化,那麼無論是寫代碼開發,還是低代碼開發,IT部都不可能有地位,被幹掉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如果一家企業已經走在了數位化的大道上,IT部就該勇敢走出舒適區,做出取捨,從長計議,努力影響老闆決策。 個人價值、部門價值從來都不是防守守出來的,從來都是進攻攻出來的。 宜搭這樣的低代碼開發工具是IT部的好幫手,IT部多做"傳幫帶",代替親自下場、事必躬親。 活永遠幹不完,引導並教會營業單位用宜搭,讓他們在小開發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才能把IT部解放出來。

開發要分級管理,IT部聚焦公司級專案,特別是為公司規劃、實施數位化戰略和計劃,比如:企業該使用哪些系統? 如何集成? 怎麼上雲? 如何數位化運營使用者? 數據中台、業務中台該怎麼建?

如果哪天你們公司的IT部被幹掉了,肯定不會是低代碼開發砸了他們的飯碗,就像智慧手機並沒有砸掉攝影師的飯碗。 如果哪個失業的攝影師怪罪於智能手機,你會認同嗎?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模型驅動”還不夠! 企業級低代碼開發平臺系統架構解密(一)

blank

打著低代碼旗號的商業化開發工具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