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賽斯名企研究之蔦屋書店的經營之道

blank

成長駭客名企研究之蔦屋書店的經營之道

“全球最美的書店”

“生活方式提案者”

“優質生活方式倡導者”

以圖書為核心的多元經營

蔦屋書店擁有6000萬會員,佔日本總人口的50%。增田宗昭於2003年建立起了T-card會員積分體系,如今T-card積分體系(T-Point)已經囊括了全日本168家公司、64萬家店鋪,包括日本最大的加油站、消費者身邊高頻的宅急送、全家便利店等,成為了一個覆蓋衣食住行的通用貨幣。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CCC集團將用戶消費記錄細化為300多個維度,比如家族構成/是否擁有汽車/對流行是否敏感/是否喜歡進口家具等,通過這些屬性製作用戶畫像,最後推導出類似“喜歡某類音樂的人經常會在這樣的地方吃早餐”的消費判斷。 (注:CCC分別取自英語中“文化Culture”“便利Convenience”和“俱樂部Club”三個單詞的首字母,它是一個文化便利俱樂部。)

蔦屋1.0 :“書+X”初養成

創立之初,增田宗昭提出一種全新模式——錄像帶、唱片、書籍的三位一體。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CCC的定位是一家策劃公司,如名字本身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文化與便利,倡導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公司不但剛成立便擁有了會員經營和社群經濟的雛形,還錨定了今後的發展領域:書店、圖書館、商業設施和家電。這四個領域的底層邏輯都是“生活方式的提案”,只是提案的載體不同。

增田宗昭所說,“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書籍裡面所表述的這種生活方式。”

“書+X”的模式通過連帶率提升客單價。蔦屋將相關性的商品都擺放在一起,讓你在書中看到的商品,就擺在書旁邊。這樣一來,一是便利了相關商品的易得性。二來,通過書籍而非廣告,來促使交易發生。

  • 例:意大利食物菜譜的展示台上,書中介紹的意麵、醬料等食材就在書旁邊,可以和書籍一起購買;

蔦屋2.0:書店觸網

如果只是賣書,那亞馬遜就夠了,而增田宗昭要追求的則是“亞馬遜辦不到的事”——生活的提案。要做到生活提案,靠網絡是行不通的,一定需要實體的空間。

2003年,增田宗昭佈局了一個新的企劃方案:跨業種通用積分服務——“T-Card”。 “T-Card”將書店的用戶與眾多百貨中心、超市形成連接,構成了全日本最大的零售用戶群體。增田宗昭把用戶關係變成了一種有價值、可變現的資產,通過數據賦能和特許經營,T-Card串聯起了日本人生活中需要經歷的各個場景。

增田宗昭想做的並不是怎樣把書賣出去,而是一家策劃公司——只要讓用戶開心,怎麼做都可以。 “我們這些店家,必須積極提供生活提案,找出對每一位客人而言有價值的商品。這種提案力是我們應該具備的。”

蔦屋3.0:叫板互聯網

2012年,增田宗昭在實體書店最困難的時候,開始規劃一家規模巨大的線下書店。增田宗昭的邏輯在於,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網絡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為顧客提供多元化體驗,將成為實體書店的趨勢:實體書店應該以美學體驗向顧客展示品牌性格,吸引消費人群;以設計體驗給人以視覺、聽覺、觸覺與嗅覺的舒適感,提升品牌價值;以服務體驗增進與消費者的互動,促進消費行為,使顧客對品牌產生忠誠度,增強消費黏性。

蔦屋書店以“書+X”模式構建體驗場景,用設計、服務、感知來營造親切感和共鳴。 “新零售”概念裡的人、貨、場重塑,在這裡生動實現了。蔦屋書店針對“黃金人群”(擁有較多知識儲備和較強鑑別能力的高品位人群),採用了“專家級導購”的行銷策略。這一策略的邏輯與英國著名的《百萬富豪的禮物買手》真人秀節目中那些拿著重金去幫富豪“花錢”,提供服務的核心邏輯完全一致。

2015年,蔦屋家電開業,將“書店”和“家電”跨界結合,從“內容提案”到“生活方式提案”,更新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設計。蔦屋家電,是按照場景來組合家電,傳達生活方式。比如:家庭影院、享受居家生活、增進交流……,按照這樣的主題劃分區域,進行更加具體的提案,打破商品的分類,把用來實現該提案的家電集中到一起。

如果說誠品書店是為讀者提供一個適合讀書的環境,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想要將喜歡的書帶回家,那蔦屋書店則像一個“未來自己”的空間,放著你即將遇到和愛上的物品。

一、精準選品

  • 以蔦屋書店代官山店為例,這家店的藏書達到15萬冊,包括花重金尋找大量孤本、絕版書、收藏版等,僅有12%的圖書與其他書店相同。
  • 每一個區域的提案者,都是該領域的KOL。 30多位專門領域的專家作為書店導購,為顧客提供恰如其分的建議。每一位導購人員,都是一本活著的書籍,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與學識為用戶提供服務,讓用戶得到最佳的體驗。
  • 蔦屋書店不是一個賣場,變成了一個休閒場,體驗各種生活方式的空間。

增田宗昭說:“文化就是逗留,逗留多就是用戶粘性好。真正的氛圍文化,就是你願意花時間的地方,即使浪費時間也在所不惜,因為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blank

二、定制門店

在增田宗昭的觀念中,如果按照第一家店的成功模式複制一家一模一樣的店,結果一定是失敗的——只有真正關心不同用戶的需求的店才可以長久生存。

千店千面,蔦屋書店轉變為“買場”思路,不再按照書的形態,而是按照書的內容分類,重構了書店空間。無論人們去到哪裡的蔦屋書屋,看到的都是極富特色的「唯一」。

  • 如果是年輕人比較多的地方,它會變得更新潮、更有活力,規劃成年輕人喜歡的樣子。
  • 在一個以老年人為主的社區,它會根據老年用戶的活動需求進行規劃設計,處處體現溫暖貼心的服務——代官山蔦屋書店。

代官山的停車場規劃考慮到高收入思考,老年人和高收入駕車人士,喜歡直接停在地面上,“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此外,增田先生給城中的哈雷摩托車俱樂部發送贈券,吸引他們來代官山聚會,這就是直接符合了客群描繪。

雖然本著為創造給老齡社會的消費者,但因為其舒適性,代官山蔦屋書店也成為了:Multi-Class(多階層)與Multi-Cluster(多族群)的交流場所。針對高齡人口去做生意,最後成為覆蓋全人口去做生意。

三、特許經營

蔦屋書店的盈利,20%來自圖書音像製品的銷售,80%都來自於特許經營業務。特許經營還可以降低發行積分的風險。如果消費者可使用積分的場景不夠多,就會有大量積分保留在庫,由於無法預知顧客什麼時候進行兌換,發行積分的公司就必須準備大量備用金。這張卡構建了一個與用戶息息相關的全消費場景,不僅可以在蔦屋建設的任何空間綜合體中的任何場景使用,也可以在其特約加盟企業中消費。

蔦屋書店的成功(3點)

1. 最大的成功是跨界經營和整合資源,改變了傳統的音像和書籍銷售模式,逆勢保持增長和擴展,實現了企業跨越式發展。

2. 回歸第一性原理,滿足用戶最根本的需要(讀書是為了文化,文化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方式)通過設計感的場所、生活方式的行銷,利用T-card大數據優化服務和產品,運營大規模的社群,一半的日本人使用會員卡。

3. 極強悍的資源整合能力和供應鏈品質提升的能力,利用高端人才和跨界人才保證服務品質。利用2C的高頻的客戶資源和市場影響力,整合B端的企業,賦能客戶群,同時收取銷售佣金。

行銷特點(7點)

1. 蔦屋不只是書店,更是一個生活方式提案場所,通過音像、圖書、旅遊、家電跨品類銷售。

2. 在未來,所有企業都要成為設計集團,通過設計品質吸引獨居青年和銀髮族的高端消費。

3. 從顧客價值出發,將“賣場”轉變成“買場”,通過賦能和給予代替索取和銷售。

4. 結合屬地特性制定不同的店鋪運營模式,如老年社區,如小城鎮公共圖書館改造(政府補貼或低租金)。

5. 把五百萬日元單價的書賣給一個人,而不是把一千日元的書賣給五千人(通過社群運營深度服務重點客戶)

6. 大數據來支撐用戶體驗創新, 將生活方式融入產品,打造不同於網絡電商的線下體驗。

7. 三級火箭模式,通過2C樹立品牌形象,通過品牌和服務體系輸出獲取新店舖的經營合作(低成本擴張),通過自身的海量客戶和區域覆蓋與其他企業分享客戶數據和復購(T-card),收取合作費用和銷售佣金.。

What do you think?

Written by marketer

blank

Sidetable:一種高效的Python 數據框處理工具!

blank

如何塑造品牌“獨特性資產”? 15條創始人容易混淆的品牌真相